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自媒体异军突起,并且慢慢形成了重要的传播渠道,传统的广播以及电视媒体受到传播模式以及群众接受信息方式发生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本文就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途径以及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品牌传播的角度出发,考察电视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笔者在对自媒体和品牌传播等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围绕电视媒体在自媒体时代进行品牌传播的特性、作用等进行论述,而后进一步对电视媒体品牌传播的方针、方向提出策略性的建议,并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薇 《东南传播》2013,(7):120-122
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如其来和不可预知,极易引发公众的信息饥渴,因此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往往成为媒体纷争的战场,一方面可以先声夺人,迅速扩大媒体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并展示媒体的综合实力。然而,在资讯渠道五花八门、传播网络四通八达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个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社交网络、手机等自媒体,迅速进行信息传递。从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开始,新媒体传播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就逐步产生着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原先曾经拥有直播利器的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也呈现优势不复存在的尴尬局面。以"5.20"福州五一路楼房倒塌的报道为例,通过对不同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的分析,思考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此背景下的电视媒体应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网络直播促进电视媒体的转型和发展。打破传统、单一的电视新闻模式,丰富电视媒体的内容,创新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理念,为电视媒体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13,(10):4-5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传播理念的改变,新闻传播已迎来全媒体时代,网络化、数字化、碎片化、分众化是这个时代的标签。对电视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虽然电视逐渐成为客厅中的摆设,人们更喜欢从手机和网上获取信息,但视觉画面的魅力使得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强军目标电视宣传的创新,必须立足全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网络信息传递的飞跃发展,因此传统电视媒体被大部分人民群众冷落,传统的电视媒体信息传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所以要使用现代化的手段将传统的电视与网络进行融合,来促进影视文化的发展。本人对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宽频时代,大量的影视节目在互联网上传播与交流。传统的电视媒体不再垄断传播的渠道,面临着来自网络视频业务的强烈冲击。同时,网络视频业务也为电视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宽频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体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在品牌、节目存量、节目制作、节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网络视频业务,在宽频时代续写自我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杨丽君 《今传媒》2016,(2):34-35
当前社会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便捷的网络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利用社交软件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布消息的主体不再限制于媒体单位.无论是谁,只要可以使用社交网络,都能够成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发言人".因此,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缺乏真实度和合法性的界定,很容易造成新闻侵权;再加上其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对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和新闻侵权的立法工作需要用新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马梅  尚文 《今传媒》2016,(5):8-11
随着由数字网络技术支撑的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因自身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与模式,在现代传播体系中占领了重要的地位.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视听产业的支柱产品,是使观众与电视台产生黏连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依靠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做好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传播对于电视行业的主体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品牌传播为切入点,在分析媒体融合对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形成影响的同时,探究如何利用媒体融合进行电视综艺节目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及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发展应规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的研究,首先,阐述全媒体时代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具有实现内容丰富化、实现传播平台丰富化的重要作用。最后,为在全媒体时代下更好实现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给出完善传播渠道、积极联合网络企业、传统媒体企业加强合作、创建新媒体共享平台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传播格局、传播方式和角色功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大众传媒影响力定义及评估体系已不足以解释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准确把握媒体融合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精神,对媒体融合带来的信息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媒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对电视媒体及电视传播活动的全流程、全要素重新界定和定位,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传播生态、传播规律、传播特点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全方位全要素进行能力培育和建设,电视媒体才能在媒体激烈竞争时代继续保持和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高等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高等精英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可以让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或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时代以及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介绍,阐述自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3.
炳浩 《声屏世界》2011,(8):125+124
对广告主而言,整合传统电视媒体与户外电视媒体、网络视频媒体,进行组合传播可实现大覆盖率、低重叠覆盖率,同时又增加了跨媒体的广告曝光频次,实现了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新媒体传播时代,两股新生力量的崛起是我们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以及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媒介市场不断被细分,受众更加碎片化,人们不断追求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形态被迫向数字媒体转变,并且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进行快速融合,媒体融合时代已然到来。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单一、新媒体内容方面的匮乏,使得单打独斗的媒体运作方式已经很难自救,只有打破媒体间行业壁垒,实现优势资源的迅速整合,才能消解彼此所处的困境,在不断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网台联动"模式成为媒体融合时代加快新老媒体融合的契机,令电视、网络与广告主真正实现了整合传播、共赢天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获得多方面信息的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这样的一种情况导致电视媒体工作逐渐地在公众的视线中消失,所以要求使用能够与其抗衡的措施去推进电视媒体与自媒体彼此之间的融合发展,而要切实地进行好这方面工作就要求在进行工作过程里对遇到的困难给予有效的分析。基于此本文针对网络自媒体和电视媒体工作融合传播的意义与困难进行分析,并对于存在的这部分困难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融合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视网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生产、制作、传播,以及电视产业链的构建都受到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对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为切入点,探究视网融合时代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介的冲击和影响,试图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空前加快,网络自媒体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时代主流趋势,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电视新闻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电视新闻记者作为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其专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会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的质量以及社会舆论导向,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电视新闻记者应当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就电视新闻记者的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进行探究分析,希望对今后的电视新闻工作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优势已经不再凸显。因此,传统电视媒体应不断地改进与创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利用新媒体技术,掌握人们的需求,增加电视媒体的创新活力,进而拓宽受众范围,提高电视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转型之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网络视频打破了,广电媒体对传播渠道的垄断,对电视业务形成了强烈冲击,大量抢夺广电媒体的用户资源,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它为广电媒体海量的节目资源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也使得广电媒体有机会成为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播客、论坛、微博等的出现使传播进入了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自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本文主要从自媒体和拟态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切入,分析自媒体对拟态环境的构建,引导公众网络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