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句法上能与动词结构同现的名词性结构,即动词的“主目”与“配价”这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做了一些澄清,并以此分析了VP+的+NP中NP省略后的歧义情况。本文认为,在这种结构中能省略的NP只能是动词的“主目”结构,不能简单地认为太要是动词的“配价”就可以省略而不影响原义。同时,本文还对NP省略后的剩余结构进行了歧义分析。  相似文献   

2.
独立主格结构一般由名词/代词(人称代词用主格)作为逻辑主语。独立主格结构中的逻辑谓语,最普通的是行为动词的分词或分词短语,其次是being或having been后接形容词、副词、介词或名词作逻辑表语,再次是以动词不定式作逻辑谓语。独立主格结构中的being或having been在名词当逻辑表语时不能省略。在其它情况下均可省略。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动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省略着手,着重分析了语篇中英语和汉语动词性省略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实义动词省略和操作词省略,但英语的实义动词省略比汉语多;汉语的动词性省略多出现在对话中,并论述了比较英汉语篇中动词性省略的异同在教学中和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语义格框架描写了省略动词的体词谓语句,从中可以发现这类省略句在表义功能、时体表达上的受限性。指出谓语动词的省略要受到语义格框架的制约,且可省略的谓语动词也相当有限,主要是自主的动作动词中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5.
汉语并列句中的NOC结构和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具有三个共同特征:释义歧义、局部性效应及淘汰效应。这三个特征是英语等其他语言VP省略的典型特征。基于这三个特征,可推断汉语中存在两种类似于英语VP省略的动词短语省略形式:一是NOC可以分析为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二是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英汉语中典型的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入手.分析了动词短语省略的三个特征--严格与宽泛释义歧义、局部性效应和混合解读,同时通过分析英汉语_申展现这一特征的其他结构.指出这一系列特征只能是动词短语省略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并不能成为判断动词短语省略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从配价理论看汉语"VP+的+NP"中NP的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句法上能与动词结构同现的名词性结构,即动词的“主目”与“配价”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做了一些澄清,并以此分析了VP 的 NP中NP省略后的歧义情况。在这种结构中能省略的NP只能是动词的“主目”结构,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是动词的“配价”就可以省略而不影响原义。同时,对NP省略后的剩余结构进行了歧义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于动词省略产生的允准条件,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动词短语省略受制于句法表层结构的同一条件,但是许多事实表明,依照句法上的同一性要求,动词短语省略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获得允准。但是从语义因素的角度看,动词短语省略其实是建立在一定语境基础上的一种代形式,省略的动词短语与它的先行语表示出相同的特性。语义同一条件具备了成为一个动词短语省略允准条件所要求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9.
魏廷邦 《甘肃教育》2005,(12):45-45
不定式的省略包括两个方面的省略:不定式符号的省略和不定式符号后动词的省略。对同学们来说,不定式中省略to的情况比较熟悉,但不定式符号后省略动词就不那么清楚了,如下面的三道高考题:  相似文献   

10.
省略是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之一。在英汉语中虽然省略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英汉省略的差异,使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英语省略手段,从而使他们的书面英语表达很不地道。本文对英汉在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在英语写作中正确而恰当地运用省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鉴功能语法学家对省略的分类,从句法结构和语用方面对英汉语中的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英汉语中省略的各自特点和引起这些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配价语法理论,结合成分移位的分析方法,对“V1P+V1+得+MC”结构中“V1P”的动词V1省略情况进行分析,并尝试归纳出该动词省略所需的前提和条件;此外,还探讨了该结构中动词、论元、情态补语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最后一部分针对“V1P+V1+得+MC”结构动词省略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教授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欧阳美 《考试周刊》2012,(10):79-81
省略是一种自然语言现象。动词短语省略近年来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该省略现象以多种形式存在于英语并列句中。动词短语的省略有两种条件限制,即句法省略和语义省略。由于句法限制不能完全允准动词短语的省略,在语义限制的基础上论证了省略的动词短语实质上一个动词的代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带处所宾语的“把”字句即“把+O+VR+L”句式中处所宾语的省略和移位。包括:(1)距离临摹动因,处所词和动词之间的距离远近反映了动词对处所词的影响强弱;(2)VR的复杂化程度,经济原则和象似原则对处所词的省略有重要的影响;(3)L的语义性质,处所词结果性的强弱会影响到处所词的省略和移位;(4)动词移动性功能,动词移动性功能的强弱会影响到处所词的省略。文章还讨论了一些其他因素对处所词省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汉译英成绩偏低的问题,通过分析英语省略的类型,即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在翻译中采用补充省略部分的技巧,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鲍彤  林波 《考试》2003,(6):23-24
动词不定式(to+动词原形)是中学英语中十分重要而且使用广泛的一个语法项目。同学们对不定式符号 to 的省略与否常常难以把握。本文仅就动词不定式符号 to 的省略问题简要作如下归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人存在着本体和客体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导致了译者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通常会省略一些词语,如一些人称代词的省略,被动句中“被”字的省略以及一些动词的省略。本文旨在从人称代词的省略、被动句中“被”字的省略以及动词省略三方面出发,结合具体的例子阐释本体、客体思维方式与英汉互译中的省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常出现在并列句、附加疑问句或简单句中。从图形—背景理论研究视角出发,结合上述三个句式层面深究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衍生的认知成因。研究发现,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的概念化过程既与认知主体建构双层图形—背景联结,又与认知主体的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只是于涓微之处略有差异。依托图形—背景理论不仅有利于查究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的认知理据,更能彰显该理论强大的语言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生成语法学家关于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省略的部分研究成果,并以关联理论为主要框架,分析并解释其不足之处,从而验证了关联理论是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省略的最佳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20.
动词壳理论认为所有动词短语的深层结构都是由一个实义动词加一个外壳组成。动词壳的中心词是一个抽象的表原因的轻动词,此轻动词吸收小句中 to 的特征导致小句谓词 to 的省略。使役动词后小句谓词省略 to 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语法现象。动词壳理论充分合理地解释了使役动词后小句谓词 to 被省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