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吉语钱,历代官炉、民间均有铸造,品种极多,内涵丰富,是民俗民风的缩影,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的吉语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清代二十四福寿吉语花钱(见图),直径48毫米,厚2.7毫米。品相精良,古朴雅致,蕴含福寿绵长的良好愿望,是清代花钱中的上品。其钱文字体变化多端,书法优美。从这类吉语花钱字数上来说,其正背的"福""寿"二字  相似文献   

2.
李轲 《收藏》2011,(12):110-112
川炉花钱素以精选铜料和独具特色的工艺而闻名。其中“梅、兰、竹、菊”四君子花钱更因其融诗、书、画于一体,图文清雅,铸工精良而备受青睐,成为川炉花钱中的名誉品。  相似文献   

3.
覃冠华 《收藏界》2013,(4):66-66
这两枚大型吉语花钱,一曰"富贵荣华"(背阳纹后天八卦图文),直径85.3毫米,重170克,背面八卦文"巽"字中的"共"字有点沙眼。二曰"福禄寿星"(背阳纹福禄寿星图案),直径84.9毫米,重150克。这两枚大型吉语花钱,一是大,二是少见,均为传世古。所谓大,大于80毫米以上的  相似文献   

4.
陈宝祥 《中国收藏》2020,(5):130-133
花钱的炉别指花钱铸造地区的简称,其相对具有一定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和钱文、铸工等特征,目前业内已初步分云炉、贵炉、川炉、苏炉等。浙炉是指浙江区域钱炉(官炉、民铸)所铸花钱的简称。浙炉花钱溯源很久。  相似文献   

5.
《收藏》2020,(9)
正清代由于地域文化之差异,各地所铸花钱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如苏炉花钱以图案秀美、文字笔画严谨而出名;浙炉花钱以白描图案见长;云炉花钱以钱文笔画硬朗挺拔、铜质精黄为多;粤炉花钱常以四字吉语的厚实小型钱币传世。这些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花钱构成了蔚为大观的清代花钱收藏体系。笔者藏有一枚云炉双书体吉语大花钱(见图),直径59亳米,厚2毫米。其整体皮壳包浆熟旧,正面为篆书"修道养寿",背面为楷体"百岁壮容"。  相似文献   

6.
袁永成 《收藏》2014,(8):86-86
笔者藏有一枚反书"家国永安"吉语大花钱,直径42.8毫米,厚度3.8毫米,重量26.1克(图1)。传世品,其铜质精良,面背穿郭似有决纹。说起这枚钱还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能得到它也可说是一种缘分吧。那是1994年春末,几位朋友相邀去邻近的孟津老城边钓鱼休闲,内有与当地古玩商相识者知道我喜好收藏,就建议我顺便买些值得收藏的玩意儿回来。  相似文献   

7.
樊中其 《收藏界》2012,(6):76-76
笔者热爱中国古钱币文化艺术,在古钱币收藏研究的同时,也收藏一些珍贵的古代吉语大花钱。有:"福禄寿"吉语大花钱、"长命富贵"八卦钱、"龟鹤齐寿"大花钱等等。  相似文献   

8.
韩文岐 《收藏界》2012,(2):77-77
我收藏的古币中,有一枚钱文为"大泉五十"背"宜泉吉利"钱,此钱为西汉末年新莽朝所铸吉语钱。该钱直径为27毫米,穿径10毫米,厚1.4毫米,重2.3克,钱体为绿锈包裹,包浆熟旧自然,乃开门见山之品。钱文书体为悬针篆,笔法老到,字体清秀美观,铸造精良。不论从形制上、书体上,还是铸造工艺上均体现了新莽朝铸币技艺的精湛高超。  相似文献   

9.
可人的花钱     
覃福香 《收藏》2016,(5):90
正"花钱"是"厌胜钱"的俗称。它不是流通货币,正面有文字和各种吉祥语,背面则有各种图案。自汉代以来花钱即有铸造,其款式种类多样。吉语花钱的钱文都是吉祥祝福的语汇,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寄托除凶辟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反映了古代的民间风尚和习俗。是品吉语花钱(图1),直径44.3毫米,厚2.3毫米。圆形圆孔,清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20,(8)
正在清代民俗花钱中,有一种吉语挂花钱,上面的诗文古句多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其图案造型也是大气、生动,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俗风貌与传统文化内涵。这种吉语挂花钱(图1),一般上下通高58毫米左右,钱形直径42毫米左右,重25克左右。其工艺精湛,铜质精良,字口清晰,图案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挂花钱上有诗文古句及图案,正面文字为"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题曰"古句"。背面图案是魁星,俗称"文曲星",髡发袒胸、跣足露臂,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立于  相似文献   

11.
李蕴玖 《收藏》2008,(10):100-100
笔者藏有一枚宋代以前“五男二女”童戏大花钱,直径63.4毫米,穿径9.4毫米,厚2.2毫米,重44克。该钱青铜质,传世品,包浆厚重,黑色,正、背面图纹均为浅浮雕。  相似文献   

12.
王钢 《收藏》2011,(4):104-104
笔者藏有一枚形制特殊的花钱,俗称挂花。其面文为"元亨利贞",背文为"黄金万两";材质为黄铜,通长61毫米,宽41毫米,厚3.3毫米,重36.4克(见图)。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钱的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千姿百态,其中吉语类花钱更是深受民间喜爱。吉语钱,也称口彩钱,历代官炉、民铸均有,其品种极多,如开炉钱、万寿钱、祝圣钱、包袱钱等都属其范畴。其形状各异,有圆形、椭圆形、六边形及异形等;材质多样,有金、银、铜、锡等,其中铜质最为常见。吉语钱上常铸有"天下太平""万寿无疆""大富大贵""出入通泰"等字样,或一面为图案,一面为吉语文字等。也有吉语文图同在一  相似文献   

14.
刘盛会 《收藏界》2010,(5):82-83
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为了庆祝皇帝登极,宫廷喜寿,由官局铸造了一些流通年号的吉语钱,馈赠有关人士,以作纪念,其铸额极其有限。"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吉语钱币,是新皇和臣民的共同愿望,吉语祝辞,故得以用之。以取吉祥或以示庆贺。纵观是币(如图),正面书"光绪通宝"四字,读序为上下右左,以"回"纹图饰环绕币缘一周;背  相似文献   

15.
周少华 《收藏界》2010,(6):96-97
"别有厌胜供嬉戏,辟恶除邪迎利市。万年百岁祝康强,五男二女矜祥瑞。就中刻画何玲珑,绘事争同斧凿工。神仙佛怪一轮转,飞走虫鳞万态工。"这是董大勇先生编著的《中国花钱集藏指南》上刊载的清代赵子枚的《咏花钱歌》中的四句,现摘录下来供喜爱花钱的泉友欣赏。马定祥先生在《中国花钱》的序言中说:  相似文献   

16.
吴旭 《收藏界》2013,(10):77-77
在花钱的百花园中,有一种不但以厌胜钱的面目出现于集藏者视线中,也以另外一种身份存在,即赌场中的筹码币。笔者多年搜求,仅获二品。背均"一二三四"。面文略不同,其一(图1)为中华民国背"一二三四",直径21毫米,重3.4克,黄铜质。  相似文献   

17.
袁华惠 《收藏界》2010,(6):95-96
多年前,笔者集得一套光绪开炉吉语钱,一套十品,一品一语,隶书直读,背文均为篆书"宝泉"二字,系京局所铸。外径27.3毫米,厚1.7毫米,重6.5克,枚间数据略有差异。包浆灰黑色,为了搞清材质,我磨去了一钱的一段边道包浆,其色泽和硬度类似白银,但由于未经科学检测,所以未能确认其材质。最近,我从赵立仁等三先生所编著的《中国金银古钱币》一书中,  相似文献   

18.
汉代花钱"去凶除央"背"辟兵莫当",是我国钱币史上最早出现的吉语钱之一。此钱多出陕西,据我所经见已有四五枚。其面背皆为四字,均为标准的小篆,中规中矩,说明其铸造于汉代中期,小篆体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该钱钱文中隔以四柱,中为菱花穿,设计极为精巧,为早期花钱中的滥觞。  相似文献   

19.
袁华惠 《收藏界》2011,(4):72-72
笔者主藏花钱,早在2000年,我征集到一造型独特的异形花钱,钱本体系仿"大定通宝"折二钱,外径27.5毫米,厚2.2毫米,钱径与钱文与正用品雷同,唯外缘较宽。钱文仿瘦金书,融刚劲秀丽于一体,因久经自然磨损而失清。  相似文献   

20.
吉语花钱     
正花钱,又名压胜钱,虽然不是流通货币,但却属于中国古钱币中一个独特的体系。其中有一种吉语花钱,主要是以各种吉祥文字和图案为主题来铸造,它代表着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和古人对美好生话的向往与祝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占鳌头花钱(图1)圆形方孔,阔缘,直径45毫米,厚2.5毫米。正面阔缘,"独占鳌头"四字直读,背面细缘,文昌魁星(俗称文曲星)头戴奎冠,身着衣袍,一手持笏板,一手握笔,立于鳌头之上,其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整个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