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本文就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学生具备学习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关键要在实验教学中把握学生心理,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素质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本文就心理疏导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学生心理状态失衡,造成对某类事物的厌恶反感情绪,而导致与该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态。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而表现出的“反教育”心理。此种心理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正常工作,须及时进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生心理欠成熟的自身因由,同时也与教师疏导不够及时有力或引导方式欠佳有关。因此,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心须坚持循序渐进、谆谆善导的原则,突出五要,进行综合治理,切实把正面灌注和耐心疏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4.
初三是学生在中学的关键一年,多数学生由于考试,毕业选择等原因,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顺利渡过初中阶段的最大难关。  相似文献   

5.
徐丽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2):125-125
一、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1.学习方面的心理疏导。如何将学生尽快引入学习的轨道,应是班主任的工作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应将学生分类进行心理分析,按不同层次进行心理疏导。在进行前期心理疏导之后,再采取逆向思维教育方式,在成绩取得进步时,先不表扬,而是在该生面前夸赞别的成绩不如他。而对那些在心理素质上比较好的同学,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样的学生是老师从心里所欣赏的。2.情绪矛盾方面的疏导。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年龄大多在十六、七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处于思想活跃、情绪不稳定阶段,他们的心理能力和生活经验有待于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疏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联系,将心理疏导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要遵循非指示性原则,尊重、理解和支持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普及性教育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原则、思想与心理相结合原则.在实践中,采取个体访谈与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具体的心理疏导形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因压力诱发心理困惑和冲突,表现出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交织.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她的现代价值就必须关注这些现实问题,引入心理疏导,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文章从厘清大学生五种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心理疏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探讨心理疏导的有效步骤.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而且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会出现很多不良的思想,其中尤其是以逆反心理较为突出,对学生的身心和健康的成长有着诸多的不良影响以及负面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初中生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上也要正确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可以以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成长和学习。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战胜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保障,也是学生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基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听到有的教师埋怨:“学生在实验室中纪律差“;“学生实验考核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差悬殊“等等.而对待这些问题往往是责怪多于关怀,埋怨多于调查研究.仔细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诸多心理障碍,如,只重视读书做题、不重视实验的心理;惶惶的心理;难于控制的紧张心理;不易察觉的敷衍心理;盲目的求异心理;莫名其妙的冒险心理等等.这些都是阻碍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真知的心理障碍.为此,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以上的心理障碍进行积极的调治和疏导,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求教师自己能够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就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