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会》2010,(10)
<正>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各国在国家、资本与公民团体的层次上,有很多合作的机会与需求,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在东亚依然保存有来自于冷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系在欧洲结束,但在远东没有结束;西方针对苏联的冷战结束了,但冷战在世界范围内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有所强化.战后日本问题,本质上说就是雅尔塔体系问题.苏联解体后日本的实际表现告诉我们:日本再次导演"大东亚"的剧幕已经开始并一定要被日本右翼推到高潮.新世纪的日本在这方面将有大动作.而中美在稳定太平洋方面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冷战秘闻     
里智 《世界发明》1998,(8):11-12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各部门建立的几万页关于冷战的秘密文件解除了秘级.使一些冷战秘闻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在"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美国在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了"雁阵安全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冷战时期的"轴毂安全模式",也不同于冷战后的"扇形安全模式"。"雁阵安全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美国为领头雁,指引雁阵所针对方向;紧随其后的第二梯队是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第三梯队是美国与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等盟国的关系;第四梯队是美国与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印度等国的关系;总体上形成"一雁领头、群雁跟随"的"雁阵"模式。这一安全模式形成的动因主要来自全球趋势的变化、亚太地区自身的特点、美国在中东政策的调整、美国国内的情况以及中国崛起的影响。正在形成的"雁阵安全模式"对美国自身、中国以及亚太地区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袁保庆 《科教文汇》2009,(31):241-241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环境剧变,作为南亚大国印度的国际战略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文拟从印度国际战略形成、国际战略目标以及国际战略实施三方面来总结和分析一下冷战后的印度国际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对印度国大党新政府的国际战略作一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6.
尹继武 《百科知识》2009,(13):39-41
冷战结束后,欧洲的战争气氛已得到大大缓解,但东亚的安全形势仍停留在冷战思维层面,尤其是以东北亚地区为甚。继4月份朝鲜发射卫星,接着宣布退出六方会谈机制后,5月26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接着朝鲜又“怒射”不止,连续发射了多枚短程导弹。对此,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7.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结束,长期激烈的东西方情报战虽未彻底销声匿迹却也偃旗息鼓。曾经叱咤风云的克格勃如今已分崩离析,面目全非。而庞大的西方情报机构实力犹在,雄风不减,同时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和军事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普遍对情报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主要是精简机构,裁减员额。美国军事情报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旧的世界格局的打破,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进行适应“冷战后时代”的全面政策调整,其突出特点,是把注意力转向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上。 一、调整科技政策 提高经济竞争力 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在大力调整二次大战后实施的冷战科技政策,改变长期以来政府只抓基础研究和军事应用研究发展的方针。把制订科技政策的出发点转向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的战略地位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历史法梳理出冷战结束后到本文研究的截止时间(2014年8月27日)内,美国在东海、台海和南海问题上对华立场的标志性事件,以专家法赋分进行半定量化处理,以时间序列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自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三海”问题上对华采取了一贯性的遏制立场。这一趋势在2009年以后,尤其在2011年后呈加剧态势,本文的工作为预测未来美国在“三海”问题上可能采取的对华立场提供了有科学依据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介绍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防工业在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对策,分析了美国国防工业转型的特点,总结了美国国防工业的转型经验。  相似文献   

11.
毛捷  杨晓兰 《软科学》2002,16(1):23-28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40多年中,东亚地区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日本、“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和地区经济的先后腾飞,引起了人们对东亚经济研究的极大兴趣。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等,使人们对东亚模式产生了质疑,不少文章指出和批评了东亚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但东亚各国和地区并未止步不前,东亚模式仍然充满生机,本文旨在通过阐析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亚产业区域转移出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产业调整和升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源地冷空气强度变异与冷涌活动特征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数值试验的方法讨论了冬季风冷涌期冷源与中低纬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冷源较强时,冷空气较为平直地南传;冷源减弱时,南传路径较大地绕青藏高原呈弧形弯曲。同时,冷涌对低纬地区的作用强度与中纬冷源强度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对低纬地区强东北风形成,非地转和非地转平流作用可以同等重要。试验结果还指出,在一般强度的冷涌过程中,东亚低纬对中高纬的反馈作用是不明显的。但对中高纬源相当强的冷涌过程,低纬的反馈作用却很清楚。这种作用的形成与东亚局地Hadley环流上层支的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亚洲12个国家(地区)为研究样本,通过《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web)和科睿唯安《期刊引证报告》(JCR)数据库,对亚洲主要国家(地区)的期刊出版状况和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学术期刊数量较多,被JCR收录的期刊比例相对较低,但期刊质量远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地区),进入Q1和Q2区的期刊占期刊总数的46.0%。中国应大力发展英文期刊,同时重视多语种期刊的发展并注重数字化出版,进一步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王文峰  徐熙君 《未来与发展》2011,34(8):14-19,27
《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自古以来,战争的形态总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在不断的变化。迄今为止,人类的战争先后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其中有三次重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第二次变革:从热兵器到机械化;第三次变革:从机械化到信息化。这三次军事变革,深远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因为每一次变革之后,军事力量都会出现质的飞跃,一国的强弱常常因此而彻底改变。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来探讨一下未来的第四次军事变革将如何发生?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Policy》2023,52(7):104795
Emerging economies provide abundant opportunities for entrepreneurship with social impact, but they often lack the resources to support it. This dilemma ha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development-focused entrepreneurship support” (DFES), which is typically provided b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in the Global North, and which targets impact-oriented entrepreneurs operating in the Global South. This study examines, based on rich qualitative data from the U.S., Rwanda and Uganda, how international DFES organizations (iDFESOs) support entrepreneurs. We show that iDFESOs link entrepreneurship support to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reby make entrepreneurs part of development aid chains. Towards this end, iDFESOs build three interrelated support infrastructures – or “scaffolds”: individual resource channels, local ecosystem capacity, and transnational infrastructures.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while also raising critical questions about new dependencies between Global North and Global South.  相似文献   

16.
《普罗米修斯》2012,30(2):349-369
The p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has been accepted as a new economic factor for urbanis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industrialised world. It creates new urban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changes urban spatial patterns, transforms demographic structures and social patterns. This ‘new’ production activity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 often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 and now begins to make its presence felt in major cit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nature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general, the rol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attempts to understand especially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demand on Third World urbanisation. More specifically, it attempts to assess their relationship to urbanisation in the Asian Pacific countries. Lastly, it hopes to formulate areas and iss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纷纷认识到开展次区域内货币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增强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美元区和欧元区的相继建立既验证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也增强了东亚各国成功合作的信心。据此对中国和东盟如何进行区域金融合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后,韩国逐渐建立起一种紧密型的政企关系。这种紧密型的政企关系对韩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和问题。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对其紧密型政企关系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韩国政企关系的研究对中国的政企关系改革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南北两极是地球系统的冷源,其气候与环境随着全球变暖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发展极地环境探测技术是理解极地环境快速变化机制和参与极地国际治理的关键支撑。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近40年,极地环境探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探讨了面向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极地环境探测应重点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与装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向现代化建设跨越的关键发展阶段,能源资源支撑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当今世界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之大动荡。欧洲正在发生的政治、军事危机加速了世界地缘政治版图变革,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资源供需与贸易格局。现今全球石油天然气资源供需“四圈两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清洁能源矿产供应链竞争日趋紧迫。除煤炭和稀土等能源资源外,中国重要能源资源国内供应严重不足、海外来源单一和输运通道受制于人的三大安全短板一直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大国竞争背景下,国际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趋于更加复杂。文章就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供应弹性、科学规划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布局、积极推动能源资源全球治理,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