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大量流行于亚洲地区的韩国电视剧里,人物可能没有复杂多变的内心,他们只是类型化的单面人物形象,编剧、导演不需要用性格复合理论来塑造人物,但观众们还是关注剧中人物的命运,观众知道自己要看什么,编剧导演和制片也知道,他们不避其俗,投其所好。  相似文献   

2.
(一)现在我国每年要生产一万集以上电视剧,产量极为可观,但大量积压在片库里。据报道,70%收不回成本,基本持平或稍有盈余的占将近20%,真正赚钱的不过占百分之十几。一方面电视剧拍得太多太滥,另一方面电视剧又不能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观众并不是不喜欢看电视剧,问题在于他们真正喜爱的高质量电视剧太少。这种产销脱节的畸形现象,不能不让人感到忧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忽视了电视剧的大众化特性和商品属性。创作出来的作品吸引不了观众,瓦解了电视剧的基础。这种倾向团有长期形成的模式化、概念化、说教化、思维定…  相似文献   

3.
寻找失落了的传统文化精神——兼谈电视剧创作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看电视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而电视剧就成了备受观众青睐的选择节目。我国当前的电视剧创作,看数量不可谓不多,有些统计表明,目前国内电视剧的生产量从2003年起就突破了每年一万集的数字;看内容不可谓不广,历史题材、武侠故事、当代生  相似文献   

4.
罗治林 《视听纵横》2005,(1):100-101
李少红、陈凯歌、关锦鹏、管虎、吴子牛,这些曾经是一个年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纷纷投身电视剧,电影市场的不景气,叫好却不叫座的现象屡屡让这些艺术家受挫,相对而言,电视剧的回报更快更简捷。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开始投身电视,大有电影导演纵横荧屏之势。他们用拍电影的方式拍电视剧,这种做法不仅吸引了更多行内人对电视剧的兴趣,观众看节目时也会有新鲜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欣赏的眼光越来越挑剔,尤其是对电视剧的审美与品评变得十分讲究,也就是说,现代人看电视剧不是为了看热闹,不论从内容、形式,甚至是审美的角度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这就要求电视剧的制作要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只有满足广大受众需要的电视剧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但就目前形势来看,电视剧创作同质化现象严重,越来越多的作品趋于一致化、雷同化,这是本文研究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网络和电视制造业的发展,全球电视剧市场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随意按动鼠标就能看到世界另一端同样在看的剧集。而作为一个制造话题的娱乐项目,主观地去评价一部电视剧或者一个国家所产电视剧是好是坏是火或不火,似乎总是众口难调,看美剧脑子不够用了?看英剧思考累了?看韩剧哭累了?那就看看电视剧后的客观事实与真相,让脑子冷静一下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电视剧口碑对观众看剧的行为、动机等的影响。对口碑、接触电视剧途径、看剧原因、自己评价、评价原因和改进部分都做了具体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口碑差可能的实质。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调查等方法。本文发现:口碑差的电视剧,观众会因为娱乐消遣和批判心理而去观看。主动接触电视剧信息得到的多为正面评价,被动则相反。观众对演员颜值十分宽容,纵然口碑差或者自己对剧评价不高,也并不影响对颜值的青睐,但却演员演技却是除剧情之外最需要改进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龚丹 《声屏世界》2013,(1):53-53
一、电视开机率持续缩减,“看电视”渠道更加多元。不说远的,只要看看我们父辈观看电视的方式变化,就可知一二。当下,不少五六十岁的父辈在看电视剧方面已经出现了变化,转移到了电脑面前。与电视机相比,电脑可以自由地选择观看时间以及少量的广告,成为他们观看电视剧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王艳 《记者摇篮》2007,(5):69-70
电视,几乎成了大部分人主要的消磨时间的方式。我们在电视上看新闻、看电视剧、看娱乐节目、看所有能看的一切,但在今天,已经有1690万人有了一个新的代号,他们叫“网民”。电脑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发表在报纸上是给读者看的,要让读者看后感到明白清楚,晓畅易懂,这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新闻信息的传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新闻也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报道效果。这一点,看起来似乎容易做到,实则不然,它需要新闻的作者从内容到形式,以至语言等多方面下功夫,容不得半点疏忽。 这里,漫议其中的几点。  相似文献   

11.
和中国不一样,美国目前正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只有小孩和粗人才看电影,有品味的人都看电视剧。这听上去有些夸张,但美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准大有赶上电影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美国电影界很多精英都开始热衷于拍电视剧。今年美国电视界顶级奖项“艾美奖”的最大赢家《天使在美国》就  相似文献   

12.
儿童电视剧作为一种针对于儿童的电视艺术,以其直观易懂,形象生动,幻想奇妙,故事优美等突出优势感染和影响着广大少年儿童,它从孩子的角度折射着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13.
周婧 《视听纵横》2002,(5):93-93
思维是人脑反映、把握客观世界理性的认识过程。每位新闻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制作过程中都会形成一些特定的思维方式,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编辑的平民思维尤为重要。编辑的平民思维是指在受众的关切点上挖掘内涵,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要,采用受众容易感知和理解的方式对新闻进行编辑报道。如今受众不可能花上大半天的工夫来看电视,他们需要明白易懂的新闻,他们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对新闻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占有和最直接的了解。因此平民思维对于提高媒体的亲和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体现编辑的平民思维呢?本人认为可以在下面几方面作些努力。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编辑部: 不少观众反映,在观看一部电视剧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多次调整音量的大小,其原因是电视音响制作人员不善于掌握对白与音乐之间的比例关系。观众在收听对白时,言语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上发表消息,是给读者看的,要让人看得明了易懂,这是消息写作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看起来似乎容易做到,实则并非如此.消息作者如果稍不注意,写出来的报道就可能含糊不清,叫人看不懂.我国古人对写文章也曾有言:“读之疑有阙焉,非简也,硫也.”因此,许多富有经验的中外记者,虽然工作多年,却都十分重视消息写作要明了易懂这一条,力求做到叙事清晰,文简而事明. 认真对待新闻五要素在消息的简短篇幅里,要把所报道的主要事实写得明了易懂,一般说来,最起码的是把新闻的五  相似文献   

16.
一、电视剧是什么? 电剧视发展史有没有必要讨论?我看太有必要了,因为有的人说,电视剧哪有什么美学特征呢?电影美学已经研究的挺有成绩了,你电视剧就“借用”好了。如此大度慷慨,使我们许多电视剧的创作者们不竟迷惑起来,因此,就不能不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考证一下,电视剧究竟有没有美学特征。考证  相似文献   

17.
拍好戏,出精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电视人所重视和接受。 究竟什么样的作品算精品,它有没有个具体标准?电视剧制作单位怎样实现这一要求呢?日前,笔者走访了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中国电视剧艺术家协会的负责人,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一年来有哪些优秀电视剧?  相似文献   

18.
看电视剧既是“看”的行为,也是与传播相关的心灵活动.通过“看”与思维的参与,电视剧才能进入观众的思维层面,实现从“看”到“看到”的过程,从而进入传播的接受环节.视觉作为与人类的眼睛密切相关的一种心理活动,其主动性、视觉经验、直觉等心理活动不仅影响着创作者的电视剧艺术实践,同时还制约着观众时于电视剧的认知与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电视频道竞争最为激烈的是黄金时段的电视剧竞争。竞争的胜负首先与电视剧的质量有关,这是起决定作用的。电视频道每天都会有新片推出,如何最大限度地将电视剧的诉求点提炼得准确生动,使观众形成收视期待心理.吸引他们的眼球,这就需要把握好四个宣传推广环节。  相似文献   

20.
原始素材,经过“敢于省略”删掉那些不必要的枝杈以后,剩下的工作,则要求作者有一定的描写细节的功底。细节处理不好,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作品。电视剧的细节描写,几乎等于电视剧的生命。在电视剧的细节处理上,要求作者要敢于停顿。在情节上停顿下来,细细地表现并不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这需要作者有些“胆量”。以日本电视片《幸福的黄手帕》为例,作者在敢于停顿,将细节写透、写彻底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参考:一个犯人出狱时,给老婆写了封信。说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