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成因。QSA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年级越高,大学生对自杀越持肯定态度。被调查大学生对安乐死、自杀者和自杀者家属持肯定和中立态度。SCL-90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抑郁情绪,个案分析也表明抑郁及不良家庭成长环境是导致心理危机事件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可通过帮助学生有效妥善处理学业和就业压力;努力营造良好家庭成长环境;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健全社会及校园服务网络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家长的心理危机干预态度、知识、行为和大学生成长表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家庭成长问卷》对我校抽样学生家长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态度和学生成长表现,家长的态度和行为之间,都高度相关。结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与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危机状况高度相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中心场所之一。大学生因成长环境、个性差异、日常作息、经济问题等原因而引发的宿舍矛盾是高校心理危机常见问题之一。以工作中处理的由宿舍矛盾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个案为例,通过梳理学生个体成长经历,进一步分析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干预过程,探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这不仅给个体家庭带来沉重打击,也使得高校如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个案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探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危机事件干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杀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杀态度的关系,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SA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32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自杀态度和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的差异均不显著;(2)不同家庭关系的学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安乐死的态度上存在差异,在家内支持和家外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3)单亲大学生与非单亲大学生在对安乐死的态度、家内支持、家外支持上存在差异;(4)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杀态度密切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自杀态度各因子都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云南和广西4所大学的女大学生吸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受家庭、朋友和同学的影响,还有一部分是出于释放学习、生活的压力,以及平抚受挫折或负面情绪造成的心理创伤等.大部分女大学生对吸烟均持否定态度.提出应重视女大学生吸烟问题,开展吸烟有害健康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亟需营造无烟环境,采取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以达到控烟的目的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响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生活事件、个性特点和个人的应对方式等。预防和应对大学生抑郁的策略主要包括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筛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心理自助和有效求助的意识和能力;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对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及时有效地提供帮助。总之,大学生抑郁的发生是生理、心理、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抑郁的预防和干预也应从多途径多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后奥运时期郑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为主,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制约郑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较多,郑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呈多元化趋势,在体育消费过程中攀比和从众心理占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中的心理危机事件逐年增多,这些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多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冲动等不良情绪有关。情绪为行为提供动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认知、行为选择、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大学生常常表现出缺乏自信、紧张、对学习没有热情、对同学冷漠无情甚至失去理智、毁物伤人。引导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正确的态度认识问题,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用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优化教育环境是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途径中最为重要的,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榜样作用,管理与服务部门的人文关怀与育人理念,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校园自然环境的情绪修复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8,(4)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由心理故障引发的自杀事件频繁发生,这一问题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大学生自杀者个人因素,同时也分析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对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从预防、监控、干预和预后巩固等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为高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遇到危机事件时所呈现出的心理失衡状态被称为心理危机,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犯罪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对大学生展开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危机以及干预理论进行探讨,然后对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危机源进行调查并作出评估,最后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干预后,使大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快速的度过心理危机期,从而保障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自杀和暴力事件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鉴于此,通过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典型案例,对诱发危机事件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乌鲁木齐市三所高校的220名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的双语态度。分析结果显示,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对自己本民族语言有高度的认同感,对汉语也高度认可和接受。被调查者有学好民汉双语的愿望。总之。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对维吾尔语和汉语都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中的心理危机事件逐年增多,这些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多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冲动等不良情绪有关。情绪为行为提供动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认知、行为选择、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大学生常常表现出缺乏自信、紧张、对学习没有热情、对同学冷漠无情甚至失去理智、毁物伤人。引导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正确的态度认识问题,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用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优化教育环境是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途径中最为重要的,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榜样作用,管理与服务部门的人文关怀与育人理念,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校园自然环境的情绪修复功能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评定高中生自杀态度.①高中生对自杀行为性质、安乐死总体上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总体上持肯定或理解态度.②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自杀态度在对自杀者的态度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③不同性别高中生自杀态度在对安乐死的态度维度上差异显著.④不同年级高中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维度上,高一与高三、高二与高三之间差异高度显著.⑤不同年级高中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维度上的态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另外,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差异对高中生自杀态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由于心理危机而出现的自杀、伤人的恶性事件日益突出,向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本研究根据积极心理学和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以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影响系统(学校—家庭—社会)为横切面,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和后期跟踪四个阶段为纵切面,立体化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生态体系,其中学校是主导,家庭和社会是主要的支持系统,旨在从多层面、多阶段预防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以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同时对危机中的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帮助他们战胜危机,成长成材。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旅游消费正成为新的经济亮点。选取黄山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研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旅游态度、旅游动机、旅游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合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三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旅游持肯定态度,具有强烈的旅游愿望;择校初衷与旅游态度之间有关联性;外出旅游动机呈现多样化,经济因素是消费的"瓶颈"因素,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出经济性特点,以短期旅游为主。  相似文献   

19.
许继亮 《教育探索》2012,(2):144-145
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同其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受教育方式、社会影响及人格特性等因素有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着重预防措施的落实、突发时的危机干预及事后的持续关注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日趋多元化,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再单纯是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而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事件是心理问题的一种直接而突出的表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危机事件虽然是以个案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个案可能代表着群体.本文通过一例典型的学生突发性心理危机案例,提出干预对策及其启示,以期积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经验,丰富相关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