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红  周航 《新闻爱好者》2011,(24):142-143
张伟明的中篇小说《卢树的月光》(载《作品》2010年10月下半月刊)是现实与诗意的,是张伟明式的。卢树是小说的主人公,"月光"是他家那匹马的名字。小说的情节发展其实十分简单,但始终能让读者浸泡在一种朦胧的、诗意的又搁浅在现实的氛围之中。卢树是一个仍在  相似文献   

2.
如果人类可以诗意地栖居,是不是可以诗意地做学问?新近出版的一本精致读物——《舞蹈传说与典故》,倒是巧妙地循行了“诗意地做学问”这样不失严谨而又十分写意的思路.所谓诗意,不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不是无法无章地自说自话,而是尽可能从事物本体真实性存在的角度出发,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活跃自由、融会贯通地去完成.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11,(1):52-52
1、《光阴:节气的文化之魅》本书通过详细而富有诗意的描述,使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到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文化价值,反映了中国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2、《罗孚文集》本书是作者最具代表性和最精彩的文章选集,总计九本,以简洁、犀利、明快的笔触持续记录了一群中国声名卓著的知识分子的真实故事,以及香港、大陆文化界发生的人与事。3、《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以尼采、歌德、席勒的现代中国接受为中心》本书意在凸显全球化与现代性的整体语境中,强化"东西"二元的文明太极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一部介绍《诗经》里植物的笔记体读本,每种植物包含《诗经》原文、杂家题解、"我"注《诗经》、植物笔记、《诗经》注我五部分,既有诗篇背景、诗意解析,还有源流考证、植物性状和读诗感悟,图文并茂。读者不仅可以发现《诗经》里的植物之美,还能领略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生活智慧和精神世界的多样与丰饶。  相似文献   

5.
《布伦迪巴》是一本既能够劈开我们心中冻结的海洋,也能够丰盈我们灵魂的佳作.刘耀辉先生在《布伦迪巴》中凝聚了能直击读者灵魂的、悲天悯人的情感.这本书为读者再现了犹太人在二战中遭遇的苦难,让读者感受他们面对苦难的勇气.书中的情感虽然沉重,但作者尽量采用较为诗意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12,(21):25
正本刊讯(记者王化兵)7月11日,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最新诗集《诗意的时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健一公馆举行,众多来自文化、艺术、企业等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刘江先生好友一起品味他"情怀为尚"的诗意创作、志存高远的人生理念,见证了他对时尚事业始终如一的诚挚热爱。著名钢琴家赵胤胤、艺术家曾梵志、策展人柳之升、作家海岩、IDG全球常务副总  相似文献   

7.
电影《林家铺子》拍摄于1959年,它由茅盾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影片较好地还原了原著中水乡小镇充满诗意的生活氛围,以及"一·二八"事变后江南市镇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残酷的社会现实与诗意化的水乡风物之间构成一种看似不和谐而又内在统一的声画对位。而这正是茅盾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天赋之所在。他对他的国家、人民、桑梓之地永远抱着一种悲天悯人的近乎圣徒之于宗教的情怀,这构成了茅盾小说客观还原现实背后的诗意化表达。  相似文献   

8.
宋刊残本《类说》是现存最早的《类说》版本,历来受到各家珍视,其为曾慥《类说》"真本"一说流传已久,影响广泛。本文从《类说》"真本"说的由来、献疑等维度辨正,认为宋刊残本当是《类说》在南宋时期的节选本,揭示了《类说》在当时的接受情况,是当之无愧的"文物性善本",亦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但它不是曾慥的初编本,无从反映所谓《类说》原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全国新书目》2020,(2):54-59
《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月亮小时候是个女孩》《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本书塑造了一个诗意、丰富、奇妙的儿童世界。在篇章的划分上采用了“时间”顺序,以早晨为起点,经历一天的时光直到夜晚。这种时间与诗意的结合源自于儿童古灵精怪的想法,每一首诗都充满了童真童趣。这本诗集中所有的诗歌连在一起就是一幅现代儿童生活的缩影图,它是对童年生活的真实记录,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神奇又亲切的童年世界,带着读者重温人生最初所拥有的美妙感觉。  相似文献   

10.
《诗式》存在三个版本系统,即五卷本系统、《吟窗杂录》本系统和一卷本系统。吟窗杂录和五卷本相比可见:《诗评》由五卷本《诗式》"评曰"冠首的条目辑录而成,反映了《诗式》成书过程的理论修订。  相似文献   

11.
它是一首歌,吟唱了成长的诗意,它是一首诗,书写了飞翔的憧憬。这如歌如诗的它就是《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收录了22篇作品,多角度地传达了薛涛对成长的感悟与思索。《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惊喜》、《我的宋朝朋友》是其  相似文献   

12.
陈志平 《图书馆杂志》2011,(4):89-91,94
《金楼子》版本可分为一卷本和六卷本两个系统。一卷本实源于宋《绀珠集》,而六卷本中的最早刻本"元至正三年本"源起于四库馆臣的误会,其实是不存在的。鲍廷博、吴骞对《金楼子》做了大量校勘整理工作,留下两部校勘稿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应该引起学者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推荐《空巢》小说通过一个具体的诈骗案件将电信诈骗与人口老龄化这两个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本书作者以他富于哲思与诗意的文字,充满对现实生活的关怀,第一次发出了"救救老人"的呐喊。文汇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桂国强推荐《人海微澜》一代名士潘伯鹰和他的作品被吴宓誉为"当代《红楼梦》,中国萨克雷",曾是当时大学生课外必读书之一。本书在绝版八十余年后再版实属不易,编辑遍寻全国各大图书馆馆藏,只在天津图书馆藏有一部,已列为善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籍总目》等只著录四卷本《闽小纪》清康熙刻本一种,但实际现存至少三种;其中中科乙本为康熙六年左右原刻本;上甲本、上乙本、国甲本、人大本等应该是直接据原刻本而来的翻刻本;中科甲本、国乙本是康熙原刻增修本的翻刻本,经考证改易内容及增修改易方式可知,其增修改易出自周亮工之手。从周亮工对四卷本《闽小纪》的四处改动包括特意将自身见闻替换为郑圭甫诗、天头增加五泄瀑布一句、卷二卷四大篇幅增加他人作品,这些改动不乏深意。现存二卷本《闽小纪》之《说铃》本"闽酒""闽茶"条多余内容并非新内容,而是吴震方从四卷本的"闽酒曲""闽茶曲"小注中辑录而来。来新夏先生参校所用"赖刻"二卷本实际来源于《说铃》本,恐有书商作伪之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创作与西方理论:新近文学图书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现在·未来——中国创作《致一九七五》、《山楂树之恋》、《启蒙时代》都是关于"过去"的书。《我叫刘跃进》是一本关于"现在"的书。《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文体诡异,可以视为一本关于"未来"的书。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大致了解中国当代作家面对过去、现在、未来的重整和想象方式。我叫刘跃进,刘震云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它讲述的是一群进城民工的故事,是一个以建筑工地厨师刘跃进为故事核心的农民工,还有包工头、相关官员、情人、小姐、发廊妹在北京的遭遇小说。这样的题材并不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叫作"版本"书之称本,始于汉刘向.刘向《别录》云:"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这里所谓持本,即持书本的意思.到南北朝,颜之推著了一部《家训》,其中有一篇《书证篇》,举了许多本子,有:江南本、河北本、俗本、江南旧本、江南古本、江南书本等等,书之称本,便很通俗了.颜氏所举的许多本子,都是写本.自中唐前(近  相似文献   

17.
杨绍和在《楹书隅录》卷四中著录的所谓"宋本"《韦苏州集》,实际是一个明仿宋本。该本现在并没有藏在山东省博物院,而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于山东省博物院的其实是一个宋本,与现在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如袁克文所言宋"书棚本"悉同。这样,杨氏所藏的这个本子为《韦集》的现存宋刻本中又增添了一种。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六月份,笔者到广西参加中国地市报的一个会议。期间,有幸见到了桂林日报社毛登峰社长,并获赠了两本书:一本是《民间良方》,一本是《民间验方》。这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选自桂林晚报2009年4月后"民间良方来稿选登"栏目,以及为之针对性、互动性配套的"寻医问药"、"用方反馈"栏目。而这些方子,又大部分来自民间,是当地乃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美国世纪:1890年代以来的美国史》,《编辑忆旧》,《牌戏人生》,《大城北京》,《散步:一种诗意的逗留》。  相似文献   

20.
正衡水市桃城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在全区城市社区推广建立以"一榜、一档"为内容的《道德档案》。"一榜"即在社区广场等居民休闲聚集的地方设立《善行榜》,广泛宣传、展示本社区的好人好事;"一档"即建起一本《好人档案》,将本社区涌现出的所有善行义举及时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