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70):20-21
近年来,关于风格的讨论已经屡见不鲜,大部分人对风格这个词感到困惑。本文提出即使不对风格进行定义,也不影响风格的翻译。在风格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方面,作者认为风格是可译的,但存在可译度的问题,对影响可译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提高风格可译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风格的可译性是随风格的翻译实践及其科学论证工作的发展得到保证的。基于此,在对风格及其可译性评述的基础上,对风格翻译的控制原则及其关注重点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译者的再创作风格是既相互矛盾又融合统一的。译者的再创作风格即译者的主体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作的创作性改写。本文拟对《飘》的创作风格以及傅译本的再创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分析文学作品中原作与译作在创作风格上的矛盾与统一。文章首先讨论创作风格和再创作风格的定义和实质,接着再从小说《飘》的标题、人名地名和小说中的对话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具体的实例来论证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译者的再创作风格有矛盾之处,更是有机统一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92名初中英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就所得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初中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倾向以及学习风格与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初中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审视型、视觉型和独立型的学习风格,而最不喜欢的是分析型的学习风格;听觉型、独立型、分析型和冲动型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效果呈显著正相关,而依赖型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效果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语言风格规范工作的重要性、规范对象、规范本质、规范工作的内容,进行探索性的分析并进行简单总结,指出语言风格规范有实践和理论的重要性。风格规范的对象是交际目的、主题风格意识和交际环境三个变量之间适应性变化的合理性程度,规范的本质是非规定的,其内容是要确立风格规范的合理的弹性标准。  相似文献   

6.
靳帆 《考试周刊》2012,(32):22-22
作者使用Horwitz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问卷》和Reid的《感知学习风格问卷》对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200名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相关性。借助SPSS16.0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成较低正相关,学习风格对学习观念有轻微影响。调查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并对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在典籍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风格标记对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风格重构与再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风格标记,对《离骚》四种不同英译本风格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探索典籍英译原作风格再现方面的技巧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风格与翻译     
翻译是人类最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译者着力较多的是对作品内容的准确把握和传达,往往忽略文本风格的再现。本文通过对风格内涵的界定,归纳形成文本风格的主要因素,就风格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进行探讨,提出如何把握风格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识别原作的风格特征,最大程度地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付洪川 《考试周刊》2014,(77):170-170
教师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生一贯的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的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倡因材施教,关注学习风格就是因材施教的准备工作。关注学习风格差异教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采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一是对学习风格中的短板进行弥补的"故意失配策略"。要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特有的学习风格,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最高统一。风格的传译是翻译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通过对《永别了,武器》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案例研究,探讨了文体风格有限度的可译性及风格传译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希杰说过:"没有自己言语风格的人,是没有的。"每位小学教师的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色彩。小学教师语言风格是小学教师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特的言语格调,具有个体性和普遍性特征。文章对小学教师语言风格的个体性和普遍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对小学教师语言风格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文体角度对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为前表的风格是志尽文畅,后表的风格是气扬采飞。如此风格的形成,是其文章结构及行文方式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刘勰《文心雕龙》从第二十六篇《神思》到第四十四篇《总述》的十九篇,刘勰称之为“剖情析采”,是刘勰关于创作论的论述。其中《体性》篇的“体”即语言风格,“性”是指文学主体的情性,刘勰从“体”和“性”之间的关系对文学风格进行了论述;又将文学艺术风格归结为了八种类型并且指出了每种风格的特点。《风骨》篇则从“风”、“骨”即从文章结构和语言方面对文学风格进行论述,提出“风骨”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与“力”。综合《体性》《风骨》两篇对文学风格的不同论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刘勰的文学风格论。  相似文献   

14.
王毅 《现代企业教育》2010,(14):137-139
语言顺应理论是一个全新的语用视角,对于翻译活动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探讨语言顺应理论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再现有无作用。首先以刘宓庆先生的风格符号系统为工具对译本进行语言风格分析,然后对译本的语言风格进行顺应性研究。译本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的《狂人日记》.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对初中生物理学习风格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以集中型和发散型为主,每一种学习风格都有它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们教育的实际出发,对于学习风格进行应用,引导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进一步优化他们对物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认知,更好地对资源进行掌握。因此,我们要重点对初中生物理学习风格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促进物理发展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策略,优化我们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6.
小说、诗歌翻译除了要达意之外,还要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对原作的风格进行再现。目前关于风格的翻译提出了很多理论方法,比如说标记理论的应用,功能对等,以及关联理论等。虽然这些理论都对翻译中的风格再现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研究对这些理论进行比较,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该文旨在探讨标记理论与关联理论如何对风格翻译进行指导,以及二者的异同,并大胆提出假设:标记理论中的风格标记以及关联理论中的交际线索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  相似文献   

17.
学习风格是研究个体差异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多年来的研究并没有形成对风格较为一致的认识。本文从学习风格模型的分类入手,系统回顾了五类风格模型的研究背景、代表模型和研究思路,并对代表模型进行重点剖析。通过对各类风格模型的系统回顾,本文试图澄清人们对风格研究某些不正确的认识,为教育者使用相关风格问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提倡因材施教,而关注学习风格是因材施教的必由之路。本研究采用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对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中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中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现状与语文学习情况的关系,并对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重要邻居,对中哈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此文选取Reid的感知学习风格量表,探讨中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异同点,通过研究发现哈萨克斯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喜欢的英语学习风格是单独型,而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风格是体验型,两个国家的大学生最不喜欢的学习风格均为视觉型。因此英语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在教学风格上和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相匹配,做到因材施教,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高职院学生感知学习风格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目的是了解高职学生语言感知学习风格特点以及不同性别和文理科学生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并以此对高职外语教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