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文教学中,教师常为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着急。而让学生对原有的作文进行一些升格训练,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作文升格,就是从作文的立意、选材、文体、结构等方面,全面提升作文价值的一种训练方法。这已经引起了广大老师的深入探究和学生的重视。一、立意准确深刻1、立意准确显豁立意准确一直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学生平时写作不能不在这方面下功夫。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也就是说你要让阅卷人快速清晰地“看到”你的立意,尤其是考场作文,意旨与其含蓄朦胧,不如直接鲜明。2、善于把文意写透优…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立意是作文的核心,创造性的思维则是立意的关键。 下面具体谈谈三种创造性思维立意法: 一、逆向思维立意法: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向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富有独创性思路,不落俗套,善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其范式如下: P2←S→P1 其中,S表示作文的题目或材料;P1表示人们的习惯认识和惯常思维立意;P2则表示作者的反向认识和逆向思维立意。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可以有意设计一些便于展开逆向思维的题目进行思维开发,如可以从…  相似文献   

3.
崔凤娥 《文教资料》2011,(19):85-86
立意在文章写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好坏直接影响行文成败。学生在作文中常见的问题有立意缺乏新意、立意缺乏深度、立意不够明确。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鲜明地阐述了立意的方法,包括要选好角度,立意求准;要多维联想,立意求新;要善于发现,立意求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标”精神的落实,材料作文在中考中悄然升温,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完成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从审题立意上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去确定文章的主旨,材料对考生的审题立意起着很大的限制或暗示作用,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从取材上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对考生作文立意起着限制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考生的取材。作者行文时必须顾及材料,材料或为作者的议论提供论据(如读后感),  相似文献   

5.
厚鹏 《文教资料》2010,(6):79-80
一篇成功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破题、语言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因此考生必须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行文提纲。破题点题意识应该时时体现.尤其注意行文的第一、二段.材料运用前后及结尾收笔之时,要时刻不忘回应立意,随时点题,点题的形式以独立语段为佳。再者。作文的语言也是关键.可以化用、仿用一些经典的诗文语段.给作文增色。如果不是命题作文,而是话题或材料作文,那么考生应该认真拟定一个漂亮的文题。最后还得注意作文的书写。  相似文献   

6.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写作自由度较大.要写好话题作文,可以从定向--立意--构思--行文四个步骤入手.其中定向是用以缩小范围,选好切入点;立意要做到符合话题要点,做到"明"、"深"、"新";构思是对材料的取舍和结构的安排,要能够选用典型、独特的材料;而行文则要流畅,书写要规范.  相似文献   

7.
高考话题作文要想创新,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仔细审题。立意创新 审题就是作者对命题人给的题目或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复研究,以求理解题意,弄清写作要求,从而决定体裁、主题、选材、行文重点的思维活动过程。审题是作文中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秦振良 《新读写》2010,(4):42-44
切合题意既是作文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为此,下笔前必须全面理解题意,以保证作文在立意、选材、行文方面均与题意切合,这是一篇作文得高分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2013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体现关注生活、人生的主题,多具思辨色彩。就四川卷来说,试题具有命题平和而暗含深意、注重能力而立意深远的特点。考场作文读透材料,才能立意构思行文,该卷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抓住材料关键词"平衡"立意,二是围绕中心词"生活"选材,三是读透暗示语行文。由此看来,语文写作教学必须回到学科,回到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文章审题立意构思布局结束后,就要进行对作文的具体展开、即行文过程。行文过程最能体现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考解读]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存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而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统帅文章的"纲",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是评判文章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所以,作文立意是非常重要的。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都明确地指出了对立意的要求,但是,学生在平时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却没能对立意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学生作文立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作文该如何立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地说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正>时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写作中被广泛采用,高三学生对新材料作文也有了一些认识。新材料作文立意要围绕材料的内容或含义,又可以"自选角度"。行文要有对材料的引用或分析。所以,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是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的写作。要写好新材料作文除了读懂材料之外,也就是仔细分析题目的内容、含义及要求,还必须注意选好立意角度,行文中能紧扣材料、突出中心、写出自己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2013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体现关注生活、人生的主题,多具思辨色彩。就四川卷来说,试题具有命题平和而暗含深意、注重能力而立意深远的特点。考场作文读透材料,才能立意构思行文,该卷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抓住材料关键词"平衡"立意,二是围绕中心词"生活"选材,三是读透暗示语行文。由此看来,语文写作教学必须回到学科,回到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出现了一个变化: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是在总结了以前的材料作文和后来的话题作文的优劣的基础上,新近产生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的出现,意味着作文写作从立意到构思再到行文之间又多了一步,那就是新材料的审题。其材料范围更为广阔,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他们更大的写作空间。由于多了这一步审题,作文的立意变得更加灵活,能更好地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优秀的作文必须达到这样的要求:除了书写优美之外,还必须做到立意准确、新颖,行文流畅,文采斐然。怎样以立意取胜?这个问题关乎到学生的个性和思想:一个具有鲜明、独特个性的人,一个具有深邃思想的人,他的文章立意必定与众不同,反之则十分平庸。怎样以行文流畅、文采斐然取胜?这个问题还是与个性有密切相关:一个人博闻强记、思维敏捷、风格独特,他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汪洋恣肆,文质兼美。可见,要想提高高中生的作文得分必须从个性培育上寻求突破,而不是把赌注压在技巧传授上。  相似文献   

17.
<正>材料作文在2006年首次被引入高考试卷中,旨在通过学生对给定的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并以正确的角度和立意进行写作。传统的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要结合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而新材料作文则吸收了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的长处,并发展成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立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由于角度的多样化,因此在新材料作文在审题方面增大了难度。一篇好的作文,最主要的就是立意,如果立意不对就会导致文章跑题,再好的文笔也无用。所  相似文献   

18.
史俊英 《现代语文》2011,(6):153-154
材料命题作文最近几年备受青睐,对其如何快速审题立意成为行文成败的关键。(作文当立意在先,有了好的立意,新颖的选材和精致的构思,文章才具有应有的价值。)所以写作文必须打好审题立意第一役。本文认为材料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需要做好以下四步。  相似文献   

19.
有些中考作文,本来立意是不错的,但在行文中被淡化了,显得似有非有.这大大影响了作文等级.那么,如何强化立意呢?可尝试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继1999年“话题作文”初试,2000年高考作文命题实质是“话题作文”三试了——春招是二试。“话题作文”由材料作文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题型。材料作文立意常呈定向性,而话题作文立意则呈辐射状;材料作文文体常受限制,话题作文淡化文体要求,形式可多种多样;材料作文行文往往需复述或摘引或点明原材料,话题作文只需与话题有关,无需与原材料直接挂钩;材料作文对考生思维限制多于开放,话题作文对考生思维则开放多于限制,为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和理解,展开联想与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