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高中第二册二三石钟山记三本文有四个句子用了“焉”字。把这四个句子找出来,说说“焉”在各句中的不同用法。 [说明]本文中用“焉”的句子是“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如乐作焉”。  相似文献   

2.
用糖造句     
《小读者》2010,(3):19-19
老师:“现在大家造一个句子,这个句子里必须有一个‘糖’字。” 学生:“我在喝茶。” 老师:“‘糖’在哪里?” 学生:“在茶里。”  相似文献   

3.
带“像”字的句子,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里,几乎随处可见。不少人认为,凡带“像”字的句子,都是明喻句。其实不然,有人作了一个基本的估计:带“像”字的句子中,属于比喻句的明喻句约占70%,而非比喻句约占30%。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带“像”字的句子究竟是明喻句还是非比喻句呢?下面我们展开来谈谈。一、明喻句中,“像”字是比喻词,所联结的本体和喻体两个部分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句。而非比喻句中,“像”字前后两部分之间常常是同类事物。例如:1.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孙犁《荷花淀》)(明…  相似文献   

4.
“焉”字处在古汉语句子的末尾,是兼词呢,还是纯粹的语气词呢?笔者想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与传统见解不同的看法。众所周知,明清学者,近今专家,皆训句尾“焉”字为兼词。象杨树达、王力、杨伯峻、郭锡良、韩峥嵘诸先生,都明确指出、古汉语句末尾的“焉”字是兼词。而《辞源》、《辞海》等辞书,亦因近人旧  相似文献   

5.
可笑星     
在茶里老师:“给我造个句子,在这个句子里必须有个糖字。”学生:“父亲在喝茶。”老师:“糖字在哪里?”学生:“在茶里。”可笑级别:用牙齿在一所小学里,老师问:“马尔丁同学,你能不能说说人们是凭什么来识别母鸡的年龄的?”“用牙齿,老师!”“但是,母鸡并没有牙齿呀,我亲爱的。”“母鸡可能没有牙齿,可我有。如果母鸡的肉很嫩,年龄就小;如果咬也咬不动,那就是老母鸡。”可笑级别:言之有理化学课开始了,老师经过一通理论说教后,进入了实验阶段。“同学们注意了,”老师郑重其事地说:“我手上有一块银元,现在我要把它…  相似文献   

6.
助词是特殊的虚词。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古汉语中,“然”字一类助词常附在形容词(或其词组)、副词后面,作状语的标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地”。当它附着在形容词后,与形容词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时,则就含有“似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附着在形容词、副词后的助词有“然”、“如”、“若”、“而”、“尔”、“焉”、“其”、“乎”等。其中“然”字出现频率较高,这类助词一般附在形容词后面,跟这个形容词结合起来作句中的状语或谓语。例如:“夫子怃然”;“乘  相似文献   

7.
“是”字前后内容能互换吗文章中带“是”字的句子,有人称之为“是”字句。“是”字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表示判断的“是”字句。因为“是”字的后内容不存在相等、对应关系,所以不能互换。如“他是明天走吗”、“你是茶壶里煮铰子,有货倒不出”等,前后内容决不能互...  相似文献   

8.
先看例子。《汉书·魏豹传》里有这样一个句子:“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救魏”颜师古注:“楚遣项它,齐遣田巴”。这实际上是把两个句子(如颜师古所注的)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句子。这是古汉语里一种修辞手法,叫“并提”,有的叫“分承”,也有的叫“合叙”。这种修辞手法也可以说是在一句中同时表述两件相关的事。它的好处是可以使文辞简练,句子紧凑,因而常被古人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在中学文言文里也能遇到,例如: 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意思是“句读之  相似文献   

9.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劝学》一文里,将“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圣心备焉”的“焉”字注释为:“都是助词。”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从大的方面加以框定,却忽略了“焉”字在具体语境里的实际应用,将两种不同的用法笼统概之,因此,该注释有不够详尽、具体、准确之嫌。目前,许多中学文言文译本和其它一些参考书中,均将前两个“焉”字讲成“兼词”,后者讲成“助词”(见《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高中上册P471;林三松编《文言文学习手册》P45),到底谁对呢? 首先应肯定,“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气助词,“是一个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P257),不过这里  相似文献   

10.
1 本文有四个句子用了“焉”字,但用法各不相同。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焉”是语气词,兼有指代作用,含有“在那儿”之意。②“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硿硿焉”。“焉”用如形容词词尾,与“然”相当。③“微波入焉”。“焉”兼有介词和指示代词的作用,含有“于是”的意思。④“如乐作焉”。“焉”语助词,表决定语气。2 三种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提前。例: “古之人不余欺也。”应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一般是状语在动词前,而古汉语则有状语放在动词后边。例:  相似文献   

11.
“的”字从小就养成乱坐位置的毛病。一天,它到句子城的电影院观看喜剧大片《语文世界》,“的”字看见“树枝轻轻()摇晃”中间有一个空位,便一屁股坐了下去。“的”字正陶醉在《语文世界》的精彩情节之中,“地”字来到它的面前,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起来,这个位置是我的。”“的”字觉得奇怪,难道空位不能随便坐吗?它问:“为什么说这个空位是你的?”“地”字客气地说:“这个位置是语法博士给我安排的。因为像‘轻轻’一类用来形容中心词‘摇晃’这种动作的修饰语后边要用‘地’。”“的”字看见离“地”不远的“欢迎会异常…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表示“谁(什么人或什么事物)是怎么样”的句子。这类句子对一定的“人”或“事物”进行描述,表达描述者对所要描述的“人”或“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行为,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后果的认定。我们把这类句子叫做“是”字认定句。长期以来,由于“是”字被认作判断词,使“是”字认定句淹没在“是”字判断句之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612个“者”字的具体分析,初步明晰了《孟子》一书中405个代词“者”字的词组构成类型以及构成词组后在句子当中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庖丁解牛》用了很多生僻字,似乎估屈聱牙,但这些字大多是拟声词,学生熟悉后再读懂文句便没有困难了。倒是文末一句看似普通的句子“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是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长句与短句     
写文章离不开句子。句子是有一定语调、能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句子有长有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句子。例如:“这件事谁干的?”“我。”答句“我。”是一个句子,称为独词句。长句子可以是几十个字,甚至几百个字,复句、多重复句往往较长。所谓“长句”,是指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表意容量比较大的句子。所  相似文献   

16.
“把”字结构,是“介词‘把’+名词、代词或词组”的语言结构。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管“把”字后边的名词、代词或词组叫作“把”字的后置成分。一个词或者一个语言结构,一进入句子,就在句子里取得一定的句法地位。“把”字结构进入句子以后,取得什么样的句法地位呢?运用成分分析法来分析句子,对于“把”字结构的句法地位有两种说法:(一)“把”字的后置成分是宾语。即提前的宾语,或者说,前置宾语。(二)整个“把”字结构是状语。  相似文献   

17.
文言虚词“焉”字在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大纲要求掌握的15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焉”字用法较多,在中学教材中常见的用法有作兼词、代词、疑问代词、语气助词和词缀等。“焉’,用在句中,一般作疑问代词、句中语气助词或词缀等。如:  相似文献   

18.
读“hái”,还是读“huán”?编辑同志:我们有几位老师在上课当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泌园春·雪》毛泽东)和“等到重阳日,还来看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这两个句子中的“还”字,到底读作“hái”好还是读作“hu...  相似文献   

19.
“者”字结构究竟能不能做后置定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蔺列传》这样类型的句子,古书里俯拾皆是。“可使报秦者”是“者”字结构。“者”经常粘缀在动词、形容词、数词、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甚至句子的后面,形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因为“者”字结构具有名  相似文献   

20.
《天方夜谭》是同学们熟悉的一本书。但对《天方夜谭》的“谭”字为何是“谭”而不是“谈”字,却不一定了解。“夜对”是夜间说话、讲故事的意思,其实就是夜谈。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写“夜谈”而写“夜谭”呢?这得说到我国古代的一种习惯——避讳。在封建社会里,说话写文章时,如果边到皇帝和*长的名字或与他们相关连的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甚至避免念同音字,必须用别的字来代替,这就叫过讳。譬如说皇帝去世,就不能直接说死,要说“驾崩”。柳宗元在《捕蛇者说》的结尾写道:“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中的“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