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尝试利用家庭资源探索培养幼儿良好分享的行为。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家庭中幼儿的分享行为,我们有以下发现。在物质分享方面,同年龄段中女孩主动分享的比率高于男孩。女孩主动与同伴分享游戏时的器械、游戏时的玩具,主动让同伴使用自己的彩色笔、剪刀等用具,有好吃的东西时,也主动与同伴分享;相比之下,男孩在玩具、用具、食物等物质分享方面的主动性较女孩较差。无论是男孩或是女孩,食物分享方面的比率高于玩具、用具分享方面的比率。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大树脚下的泥洞里生活着一窝小蚂蚁。这些小蚂蚁每天都要分头外出寻找食物。无论是哪只小蚂蚁找到食物,它们都会把食物搬回洞里和其他伙伴一起分享。这一天,有一只叫球球的小蚂蚁又离开洞穴去找食物。它独自一人走啊  相似文献   

3.
张洪宝 《初中生》2007,(1):72-72
猴子:懂得与合作者分享 动物懂得相互协助、相互利用,以保证群体生活的共同利益.科学家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两只卷尾猴分别关在两个相邻的笼子里,将两只盛满食物的杯子放在笼子外面一个可移动的长盘上,托盘连着拉杆,伸进猴笼子.  相似文献   

4.
《教育导刊》2004,(24):37-42
1.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糖的简单特征。2.愿意与妈妈分享食物,初步体验分享的乐趣。3.抓握小瓶进行游戏,仞步尝试变换不同的玩法。  相似文献   

5.
赵娜 《幼儿教育》2013,(Z4):32-33
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社会行为。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形成,能帮助幼儿走出"自我中心",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幼儿分享的主要是玩具、食物、情感等。幼儿在分享玩具时会产生大量的同伴交往和同伴冲突的情境,这种交往和冲突有助于幼儿学习识别他人情绪,合理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提高自  相似文献   

6.
田方 《教师》2014,(5):59-60
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学会分享、养成分享的习惯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中,许多儿童独占着自己的食物或玩具,不愿意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学前儿童的分享行为会影响今后的生理、心理、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针对此问题,本文指出了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重要价值,着重阐述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幼儿教师因素和同伴关系因素,并提出从家长、教师、社会等方面来培养学前儿童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南摩尔小学,流行着一种令人着迷的厨房课:孩子们学习如何种植,收获,烹饪和分享食物。  相似文献   

8.
《英语沙龙》2011,(9):40-43
一、INTRODUCTION选文简介: 《与狼分享食物》(Sharing Food with the Wolves)选自美国作家琼·克雷格黑德·乔治(Jean Craighead George)的小说《狼群中的朱莉》(Julie of the Wolves)。米娅克斯成了狼群中的一员,并破解了许多狼的语言和行为密码,与它们和谐相处。然而这群狼从未带回任何食物与她分享。饥饿的她吃草根、找野菜、捉小鸟……,都不能填饱肚子,  相似文献   

9.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0~3岁是宝宝分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抓住这个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比如,在宝宝与家人、与小朋友共处时,家长要引导他与别人分享食物、玩具等,充分利用这个关键期,促进孩子分享能力的发展,使其更好地获得社会交往的技能。下面,我们就根据不同年龄段宝宝的情况,来谈谈如何让他们学会分享吧!  相似文献   

10.
李镇西老师在<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中,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图景:"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美味食物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李镇西老师在《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中,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图景:"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美味食物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很早很早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如果我们看了有趣的书和文章,遇到了好看的电视剧,吃到了美味的食物,想和朋友分享时,是通过写信或者电话或者当面聊天,而且这种分享只能局限在几个亲密好友之间。但是有了网络之后,一切都不同了,可以写博客写QQ空间,可以发微博,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分享性网站,可以让我们把自己所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时,得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指导,也引发了自己的很多思考。课堂上我首先创设了两个小朋友郊游时分享食物的情境: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特别强调蛋糕的分法,将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半个蛋糕,可  相似文献   

14.
秋天,是一家人出门游玩的好季节。这一期,我们分享一些适合野餐的,既营养健康,有方便携带的食物。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 1.通过做水果串,知道水果有多种吃法。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发展感知觉。 3.学习与人分享食物。  相似文献   

16.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并常常被许多家长用来当作教育孩子学习谦让和分享的好教材。但在现实生活中,重视“谦让”或“分享”的道德教育似乎步入了误区,甚至导致了孩子谦让或分享的心理假象。比如,一位北大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家长们带着孩子出去,往往叫孩子把手里的食物送给别人,由此获得的当然是别人对孩子的夸奖。然而,孩子从中学会  相似文献   

17.
声音     
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享给饥饿的人;若要美  相似文献   

18.
失去自我     
晓德 《良师》2011,(1):21-21
一只乌鸦,看到几只白鸽的棚舍里有许多粮食,为了分享它们丰富的食物,于是它将自己也涂成白色,好混入白鸽群中。  相似文献   

19.
猴子分食物     
正在森林王国里,群居着七只猴子。猴子们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大家辛勤找来的食物。由于每天大家找来的食物都不是太多,于是它们商量每天由一个人来给大家分食物,轮流"值日"。每周下来,猴子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它们给自己分食物的那天。后来,猴子们开会讨论,推选出一个德高望重的猴子来分食物。但权力没有监督,就会产生腐败,大家都开始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这只猴子,贿赂它,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的。于是,大家又开会商议,决定组建分食委员会和监督委  相似文献   

20.
分享,意为和他人共同享受。它可以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给别人分享什么;二是分享别人什么。解读这两层含义,分享的价值取向显得非常明确。其一,分享需要品位,寻求人格完善。其二,分享需要爱心,寻求情感交融。其三,分享需要智慧,寻求内涵发展。分享必须具有实质性的内容,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