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让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性格与自信心及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不仅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进而使学生的从心理上接受知识.从而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以下就是良好的情感因素在初中数学生活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金清 《贵州教育》2008,(23):43-44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这表明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生存形态,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的,他们是一个整体,所以要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那么该如何进行评价呢?……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主体,大家都认为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的,一定要保持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其实,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带有情感和意志,带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课堂教学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教学成为与外部世界隔绝的"象牙塔"。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学生不仅要得到知识的学习,还要得到情感的培养.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情感不能与学习的知识紧密联系,学生内心会将学习当作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时,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注入情感的力量,学生如果能带着感情学习物理知识,他们将会自发地去了解物理现象、钻研物理知识、热爱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陆勤辉 《上海教育》2004,(8S):68-69
教师要善于利用美,利用形象.使教学触及到儿童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情感伴随他们的认知活动.进而在情感的体验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的培养目标,其途径便是人文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在熏陶感染中逐渐形成。可以说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文熏陶:只有通过情感,通过长期的积淀和感染,才能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为此,我们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并发挥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仅要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而且还要通过情感态度这一重要手段来促进和优化我们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就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进而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情感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情感教育是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而且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及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与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语文学科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恢弘的知识空间区别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其深远的影响延伸到学生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影响到他们终身的生活质量。学科的性质要求我  相似文献   

10.
教学对学生的精神成长理应发挥重要作用。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学生充足的知识,告诉他们人类在不同领域中努力的成果,同时要帮助他们体会生活的持久价值。为此,教学要重视理性思维的训练,重视怀疑求真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理解精神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情感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理想课堂的第三种境界就是使教学成为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关键词,体会文字的情感;联系实际,感悟作者的情感;想象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情感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认识积极的情感去传授知识、激励学生,使学生得到肯定的反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大学化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要利用化学发展史、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生活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及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5.
赵永涛 《学周刊C版》2011,(11):173-173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使学生能够获得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自然的和谐.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形成初步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对此.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学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使学生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  相似文献   

17.
赵福颖 《考试周刊》2014,(49):132-133
<正>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使学生感到身心愉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反映在物理学习上,就是要让学生消除对物理的惧怕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1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学习,激发兴趣,激活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要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可见。新课标突破了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局限。更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下面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开卷考试下的历史教学,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历史,会学历史,不仅具备应付开卷考试各种题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一句话,开卷考试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要点,准确提取知识信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长期以来,历史科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