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就积极策划反共反人民内战,实行法西斯独裁暴政。从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中经政治协商会议、和谈破裂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几个大战役,《大公报》的领导层始终把自己绑在蒋介石的战车上,一直追随着蒋家王朝,为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帮腔。它一面侈谈“和平”,装着为民请命的样子;一面却又公然袒护蒋介石发动内战,把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说成是理所当然的事,颠倒是非,硬将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1945年8月,日军宣告投降之际,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加紧作战努力”,却独命令第十八集团军“…  相似文献   

2.
纪敏 《兰台世界》2000,(11):36-37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全面撕毁了国共双方于1月份达成的"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三年内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相似文献   

3.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国共双方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军事较量,国民党军被打得丢盔卸甲。蒋介石眼看结局不好收场,只得“引退”,让李宗仁出面支撑危局。李宗仁自知,强战绝非共产党对手,于是企图利用和谈平分天下。但共产党自有主张,在谈判桌上持正守方,与国民党代表展开了有理有力有节的谈判斗争,破灭了敌人划江而治的美梦。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那么记者节的由来是什么,又为什么定在11月8日呢? 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1946年9月1日,为了打破国民党统治者对新闻舆论的封锁,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在记者节的纪念仪式上号召新闻界“更好地反映人民辉煌业绩,更有效地粉碎反动派的一切歪曲宣传”。 1949年12月23日,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但…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从次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林伯渠先后存西安、杭州、庐山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蒋介石、宋子文等人进行了四次谈判。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呼声日高。1937年8月9日,中共中央和红军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应邀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同时继续与国民党谈判,协议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八一三"淞沪抗战后,全国性的抗战已经开始,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在国民革命军第  相似文献   

6.
2000年8月25日,姚礼乾等新联老同志无偿向贵州省档案馆捐赠了珍贵文献──《理论与实践》。这个刊物是中共贵阳特别支部领导下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简称“新联”)编印出版的秘密刊物。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呼声响遍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疯狂捕杀共产党人。这时贵州党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中共中央上海局为了加强对贵阳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加速革命的步伐,于1…  相似文献   

7.
“记者节”为什么定在11月8日呢?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1946年9月1日,为了打破国民党统治者对新闻舆论的封锁,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在记者节的纪念仪式上号召新闻界“更好地反映人民辉煌业绩,更有效地粉碎反动派的一切歪曲宣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闻从业人员没有再过此节。1949年12月23日,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办法》对年节和纪念日放假规定这样表述…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六年六月,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大举进犯中原解放区,挑起了全面内战。面对敌人的猖狂挑衅,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解放区的广大军民坚决贯彻执行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进攻的方针,不断给予进犯之敌以有力的打击。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先后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且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相似文献   

9.
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既是n国共关系史上出现的又一重大转机,也是抗战中外国n记者对共产党根据地仅有的一次集中、大规模的采访n活动.参加这次采访的一名外国记者回忆说:“这是对n国民党将近5年来禁止中外新闻界访问解放区的第一次n突破,是在记者招待会和其他场合经过几个月的舌战n和斗争之后,蒋介石才被迫同意的.”在此前为期不n短的近5里,外国报刊了解中共信息的渠道一是通过n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共产党人的交谈,再就是靠从n日军占领区进入边区的外国人士的见闻而获得.这期n间,到达重庆并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有过接触的外国n记者有第四次访问中国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周n恩来在一次私下谈话中向她透露了国民党策划消灭八路n军和新四军的阴谋,指出国共关系面临再一次分裂的n危险性.这次谈话仅一个月,“皖南事变” 发生,斯  相似文献   

10.
《湖北档案》2004,(4):29-33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他凭借着国民党军队在数量、装备上的优势,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狂妄叫嚣要在3至6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2年内基本肃清。蒋介石所选定的第一个进攻目标就是中原解放区。  相似文献   

11.
在鼍鼓声中诞生《人民日报》是在鼍(音托,战鼓)鼓声中诞生的,创刊号上一片战声。头版头条是一条长头新闻,揭露蒋介石玩弄“黄河归故”的阴谋。标题是《国民党当局破坏菏泽协议蓄意放水淹我解放区不顾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图逞内战阴谋中共中央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二版登了四篇关于黄河问题的新闻、文章,包括冀鲁豫人民对蒋介石的抗议、《冀鲁豫日报》社论《坚决实现菏泽协议》的摘要、李庄写的题为《为七百万人民请命》的文章。一版还登了两条引人注目的新闻:一条的标题是《国民党军结合敌伪高唱备战大举调动屡犯我解放区三个半月大小进攻七百余次》;一条的标题是《豫北形势紧张声中蒋介石到新乡中央社对其活动隐匿不报》。三版登了国民党猛攻我四平街的新闻、刘白羽写的通讯《英勇的四平街保卫战》。“黄河归故”是蒋介石全面内战部署的重要部分。1938年,国民党政府扬言保卫中原,在郑州附近的花  相似文献   

12.
《兰台内外》2015,(2):19-20
31小时攻破锦州城墙1948年10月14日11时,锦州城南的缓坡上,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的600余门大炮瞄准了锦州。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率十万重兵,死守东北门户锦州。他要求万一城破,空军将不分敌我,一律轰炸。此时的国共双方都明白,双方究竟鹿死谁手,取决于锦州战役的胜败。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是夺取锦州。蒋介石的策略是"东西对进",让东北和华北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会师于锦州城下,  相似文献   

13.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向我中原、华东解放区大举进攻。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与中原解放区最相邻近,与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华东等解放区亦相毗邻。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亦成为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点之8月,蒋介石调集了30万军队集结于晋冀鲁豫周围,以胡宗南、阎锡山、薛岳、孙连仲、刘峙等各路大军,进攻和“围剿”解放区。为了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打好自卫反击这一战,刘邓报经中央同意,决定集中野战军主力,主动而又机动地歼灭敌人。刘邓野战军首先于8月10日,发起了陇海战役。8月22日,陇海战役结束。…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一日,国民党军队侵占了张家口,蒋介石得意忘形,以为胜利已经在握,于当天下午悍然宣布在十一月十五日召开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进行分裂的“国民大会”。至此,蒋介石已把这年一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各项决议都撕毁了,国共已无继续谈判的余地。十一月十六日下午,周总理于南京梅园新村举行记者招待会,庄严宣布中共和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伪国大,愤怒声讨国民党破坏和平、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罪行,坚决表示中共将坚定不移地同中国人民和真正致力于和平民主的党派一道,为实现真和平真民主而战斗到底。我作为南京新民报的记者(按:作者当时是总编辑——  相似文献   

15.
赖京闻 《档案天地》2013,(10):32-35
上海,这座20世纪的繁华都市,国民党第二代领导人蒋介石在此崛起,成为历史风云人物,并赖为经济支柱,维持了22年统治。三大战役落幕,国共大决战胜负最后分晓,蒋介石无可奈何告别大上海,黯然去台。一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南京解放。消息传到浙江奉化溪口,  相似文献   

16.
采访十四大     
采访十四大黄远流1992年10月,奉四川日报社之命,我有幸采访了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四大”。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帮助下,我克服困难,圆满完成报道任务。这里记述的,是当时采访经历中的几个片断。10月11日,北京天气晴好。大约10点,我搭四川省政府驻京办事处...  相似文献   

17.
一句话消息     
一句话消息·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于1993年10月成立。·重庆科技查新咨询研讨会于199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重庆大学召开。·大连舰艇学院研制的“科技文献信息管理全集系统”于1993年11月22日通过专家鉴定一句话消息...  相似文献   

18.
探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科技出版事业的繁荣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于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研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科技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央科技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苗印 《档案时空》2003,(9):16-17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停止国内一切军事冲突。这一协定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或迟滞了蒋介石一心打内战的时间。但被内战之火烧晕了头脑的蒋介石,哪是一纸协定抵制得了的。他虽碍于文件的明文规定,暂时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大规模发动内战,只能是偷偷摸摸地  相似文献   

20.
国难会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北根 《历史档案》1999,(4):123-127
孙中山将革命与建国的秩序规划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以宪政为目标,但规定必须经过训政阶段,在训政时期,“先知先觉”的国民党代替人民行使国家管理权力,同时训练“后知后觉”的人民使用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权力。这反映了孙中山这位资阶级民主革命家欲实行宪政但又不相信人民群众的弱点。1928年6月,蒋介石在桂系、冯系和阎系等军事势力的支持下率国民革命军打下平津后,国民党舆论机关即声称军政时期结束,开始训政时期。10月,国民党中常会会议通过《训政纲领》,主要内容为:由国民党代行政权,国民政府执行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