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46周年。在这两级革命战争年代,在山西及周边地区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地方报纸——《新华日报》(太行版含华北版)、《晋绥日报》(含《抗战日报》)、《新华日报》(太岳版,含《太岳日报》)、《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和新华社在山西分支机构的新闻工作者,同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并肩战斗,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那充满血与火的战斗中,经常在丛山峻岭、平原田野和前  相似文献   

2.
《晋察冀日报》创办于1937年12月11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最早创办的报纸之一,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发行持续时段最长的区域性党报。《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工作一开始完全依靠军队和军邮传递,此后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发行机构和发行网络,保证了报纸宣传者、组织者、鼓动者作用的发挥,较好地完成了“输送子弹到最激烈的战线上去”的任务。《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工作呈现六个特点:依靠组织,党的领导和各级党组织的支持是发行工作的有力保障;发动群众,民众的支持掩护和帮助是发行工作的深厚基础;目标明确,发行的目的定位于宣传、动员军民;机动灵活,发行站点和交通线路随战争形势变化而改变;覆盖有限,发行区域局限于根据地范围;牺牲巨大,发行人员在艰险环境中会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实践,为战争时期及以后的报刊发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相似文献   

3.
战火纷飞中的太岳记者马明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活跃在太岳革命根据地的《新华日报》(太岳版)和新华社太岳分社的记者,在反“扫荡”、围困敌人、扩大解放区和根据地建设中,深入对敌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第一线,和人民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把歌颂英...  相似文献   

4.
《晋察冀日报》作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区党报,在战争时期的宣传中采取了积极地对内、对敌和对外宣传策略.本文着重分析《晋察冀日报》在各种宣传中的策略运用,以期对党报的宣传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书讯     
《战时烽烟》董谦(笔名江横)作品集《战时烽烟》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初期,曾先后在汉口《新华日报》、华北的《新华日报》《太岳日报》、太岳新华分社、太岳《新华日报》和《人民日报》从事采访、编辑工作。本书选编了作者当年散见于报刊的有关战争的作品,既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又可供研究当时的新闻工作参考。全书28万字,定价11.90元。  相似文献   

6.
“民族的号筒”——邓拓与《晋察冀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军事记者》2003,(11):56-57
邓拓,福建闽侯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阜平创办《抗敌报》,向全区发行。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邓拓在这时调来报社任主任,以后担任社长、总编辑。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为《晋察冀日报》,解放前夕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成为《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是晋察冀边区最重要的一个报纸,是边区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喉舌。聂荣臻曾称赞该报是…  相似文献   

7.
“精心组织策划,造成宣传强势,全社上下一个目标,全力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唱好赞歌”。这是《太原日报》为落实中共太原市委今年经济跃上新台阶工作计划的共同行动。时过半年,《太原日报》做得如何?笔者(本报审读员)最近审读了4至6月《太原日报》,从91期报面看到,他们在强化经济宣传方面下了大功夫,经过编委会多次议论,正副总编辑研究确定,从三个方面,组织策划了增加经济宣传强势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8.
前年金秋,年逾七旬的原《太岳日报》记者董谦同志从北京来到老区沁源,我陪同董老到《太岳日报》旧址阎寨西岭访问。 阎寨,位于沁源县城东南,是城关镇一个大村,在抗战时期,阎寨是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被人们誉之为太岳区的“小延安”。阎寨人淡起当年情景,无不眉飞色舞。薄一波主任曾在这里大槐  相似文献   

9.
《抗战日报》是抗战时期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一份"忠实地负责指导与记录鲁西北的抗日战史"的报纸。毛泽东曾为该报题写报头。为了扩大抗日宣传,1937年12月,中共鲁西北特委创办了《抗战日报》油印版。办报宗旨是"建设抗战文化,肃清汉奸言论"。初创时期,只是一张刻有3000多字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卓亚  郭永虎 《传媒》2023,(10):87-89
《东北日报》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党政宣传、舆论引导和群众动员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东北日报》在发行期间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报特色,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东北日报》的办报特色加以分析,以期对当今主流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6,(2)
做好新时期的党报工作安启元同志们:欣闻《陕西日报》记者工作会议召开,我感到很高兴。一年来,同志们在新闻战线上辛勤工作,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紧密配合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认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陕西的建设成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鼓与呼,为...  相似文献   

12.
苏久青 《传媒》2023,(10):83-86
大生产运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人民绝境求生存的伟大胜利。在组织和动员大生产运动的诸多信息传播载体中,《解放日报》因其党报的特殊地位发挥了强劲的宣传影响力。通过“劳模文化”的传播,《解放日报》宣传阐释了党的方针政策,唤起了边区人民以主人翁意识“学劳模”“赛劳模”积极投身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3.
张蓓 《编辑之友》2012,(3):126-128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冬学运动中该报出色地完成了民众教育与动员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报冬学运动报道的进行内容分析,探究党领导党报对民众政治与文化动员的方式与路径,以期对当代党报如何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创办于1937年12月11日.“抗敌”二字,明确指向当时中华民族的共同外敌——日本侵略者.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创办的这份报纸,宗旨就是宣传抗日救亡,动员和号召最广大的边区民众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中.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和出版发行时间最长的区域性党报之一,被誉为“民族的号角”,是“抗日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的武器和思想卫士.它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和准备着坚持团结进步的艰巨工作,并已成为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其本身就是一种在晋察冀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15.
《老百姓》作为《晋察冀日报》在游击办报时期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副刊,始终坚持"为人民"的办报宗旨,采用多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战主张.时事童谣作为宣传抗战和保持抗战精神的重要资源,是民众动员的最好载体之一,"运用群众形式反映群众内容",体现了刊物思想动员的高度自觉,践行了"群众性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16.
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右江地区领导发动百色起义之后创建的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佘惠、赵秉寿等共产党员在根据地创办了《右江日报》、《士兵之友》和《红旗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17.
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右江地区领导发动百色起义之后创建的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佘惠、赵秉寿等共产党员在根据地创办了《右江日报》、《士兵之友》和《红旗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18.
4月15日到20日,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苏州日报、无锡日报、常州日报、南通日报在无锡、苏州两市首次联合举办外向型经济新闻宣传研讨会,对进一步搞好外向型经济的报道作了探讨。会议认为:要搞好外向型经济的宣传,首先是报社领导要重视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掌握经济走向;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带头撰写重要文稿,动员和带动办报人员认识外向型经济宣传的战略意义,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强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科学内涵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就有了党的报刊,但其成熟阶段最早是延安时期。那个时期,全国范围创办了大型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全国性通讯社——新华社,属下还创办了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各抗日根据地出版了各级党报。这个时期,毛泽东对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路线、任务、工作方法、新闻文风、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其思想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作用和任务。毛泽东在1944年3月22日写的《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和1948年4月2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等文献中强调,党主办和领导的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等是党和人民的宣传工具,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的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党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是石油行业报特别是服务于中央石油大企业和经济型城市的《克拉玛依日报》宣传的主旋律。然而,由于经济工作本身具有的抽象、枯燥的特点和石油行业过分专业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状况,许多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也常有业内人士不愿意看,业外人看不懂的情况。因此,如何提升党报经济新闻的宣传质量,增强经济报道的亲和力,一直是《克拉玛依日报》的领导和编辑们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克拉玛依日报》在倡导和实践经济新闻人格化,增强其亲和力,提高新闻宣传的贴近性和可读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有了初步的效果。在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