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抗战思想在执政理念、协商战略、文化宣传方面的各种表现,深入分析这些抗战思想对于当时中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为客观、正确地认识抗战思想的文化价值及对今后中国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顾正东 《兰台世界》2012,(22):71-72
一、抗战时期根据地开展体育活动的背景抗战根据地,主要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革命圣地。当时的抗日根据地,除了肩负消灭日军、保家卫国的重任,也在努力展现着当时中国社会在落后贫穷的状态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这一时期在根据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当然,在历史的特殊时期,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这些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根据地体育活动和体育  相似文献   

3.
韦泽洋 《档案与建设》2013,(9):34-36,45
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北至陇海铁路、西达汉水、东临黄海、南起富春江,横跨苏、皖、豫、鄂、浙五省,包括苏中、苏北、苏南、淮南、淮北、皖江、豫鄂边、浙东八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总面积25.3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3420余万。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为夺取抗战胜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创作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突出标志就是文学创作。抗战期间许多作家  相似文献   

4.
杨军剑 《兰台世界》2016,(24):90-91
首先对抗日战争初期邓小平主抓宣传的任职工作等方面作以考察,然后重点对邓小平在担任一二九师政委后,在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斗争、搞好根据地各方面建设中的文化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研究,从五个方面分析和梳理了邓小平关于文化宣传工作和开展文化运动的论述和思想,最后指出了这些文化工作思想对于影响抗日战争及保障其最终胜利所起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一大批投身于抗战救亡事业的知识分子聚集于广东战时省会曲江(今韶关),其中一些左翼知识分子积极奉行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抗敌策略,以办报出刊、文艺创作、深入乡村民众中开展文化建设等方式展开抗战文化活动,进步文化人群体通过省港抗战文化活动,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观念,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左翼进步文化人群体在战时文化宣传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对于当前的城乡文化建设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局部执政预演的红色舞台,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实践体现着先进文化理念,代表着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局部执政"预演的红色舞台,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实践体现着先进文化理念,代表着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扬 《中国档案》2023,(9):80-81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唤起民族觉醒意识,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一批抗战宣传期刊蓬勃发展起来。在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期刊史料中保存着1939—1945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上海、重庆出版的抗战期刊65种553册。这些抗战期刊题材多样、栏目众多、印刻清晰、文风朴实、通俗易懂,生动再现了抗战敌后战场的历史细节,宣传内容贴近部队和根据地的战斗生活,颇受广大军民欢迎,具有珍贵性和唯一性,现从中甄选3种并做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共产党十分重视美术宣传,经常因陋就简地举办形式多样的美术展览,如室内画展、街头画展、流动画展等。这些美术展览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歌颂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有针对革命队伍中的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批评的。为了加强美术展览的宣传效果,有些美术作品有时还与其他艺术形式相配合。与国统区不同,抗日民主根据地美术展览很少有单一画种的展览会,更多的是漫画、木刻、石版画、连环画、年画,还有素描、速写、油画等绘画种类一起混合展出的综合性画展,显得稚拙而不够完善。但这些美术展览既丰富了战时的文化生活,又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和增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使美术成为抗日救国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李波  林闯 《兰台世界》2013,(16):120-121
<正>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危机,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成为历史的必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抵御日军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在敌后积极配合,有力牵制了日军大批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抗  相似文献   

11.
编辑要有历史责任感、文化使命感和职业光荣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新闻出版工作以迎接、宣传、学习、贯彻十七大为主线,开展了各项工作,出版了一大批有关长征、抗战、革命史、党史等继承优良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的著作,形成了很好的主旋律,为十七大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李文倩 《大观周刊》2013,(8):57-57,104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大思想武器。毛泽东精辟的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即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毛泽东指出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科学和艺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以党报为核心的新闻传播体系对党的革命宣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为先进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公共空间。延安时期形成的先进文化认同,具体表现为价值认同、政策规范认同、组织管理认同。一时间在新闻传播网络形成,知识分子政策确立,以及群众间人际传播互动频繁的状态下,营造了推进全民抗战的文化氛围,为先进文化搭建了良好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4.
陈传芝 《编辑之友》2011,(4):121-124
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在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围剿和文化洗劫中,通过图书出版维持商业生存的文化抗战,大大加速了商务人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同时也加剧了商务印书馆、出版业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一日军对商务的军事围剿与文化洗劫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已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出版社之一(另两家是McMillan与McGraw-Hill)。在日本侵略者的两次空前的摧毁与洗劫中,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同志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对外宣传的方向目标、重要任务和基本遵循。本文探讨中国黄河电视台外宣工作中如何以文化品格为导向,讲有文化品格的中国故事,传播承载中国梦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日报》是抗战时期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一份"忠实地负责指导与记录鲁西北的抗日战史"的报纸。毛泽东曾为该报题写报头。为了扩大抗日宣传,1937年12月,中共鲁西北特委创办了《抗战日报》油印版。办报宗旨是"建设抗战文化,肃清汉奸言论"。初创时期,只是一张刻有3000多字内容  相似文献   

17.
苏久青 《传媒》2023,(10):83-86
大生产运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人民绝境求生存的伟大胜利。在组织和动员大生产运动的诸多信息传播载体中,《解放日报》因其党报的特殊地位发挥了强劲的宣传影响力。通过“劳模文化”的传播,《解放日报》宣传阐释了党的方针政策,唤起了边区人民以主人翁意识“学劳模”“赛劳模”积极投身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8.
郝诚之郝松伟的《河套文化探源》一文,以新颖独到的观点、鲜为人知的史实和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跨专业的比较,以及大中华、大历史、大文化、大艺术的视角,充分挖掘和论证了河套文化的四大亮点——匈奴文化的特殊贡献、农牧文化的早期融合、抗战文化的英雄本色、多元文化的艺术奇葩。颇有深度和力度地揭示了黄河文化的多元本质、多样特色和多彩品格,全方位地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久弥坚的特殊凝聚力和伟大自豪感。 此文在中国首届河套文化艺术节“河套文化研讨会”上,受到国内专家的普遍好评。本刊自本期起,将连续刊载此文,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陈清清 《浙江档案》2007,(12):56-57
七十年前的今天,我军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方面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一方面还致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廉政建设,使根据地不仅深得人心,还蓬勃发展,共创建和发展了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抗战文献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所赋予抗战文献本体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语境下,经过不懈奋斗和累年磨砺积淀下来的文化结晶。在多维视域下对抗战文献的文化本体及其文化形态进行研究探讨,可以从哲学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抗战文献的历史演进、现实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