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的内容、方法和表现形式中蕴藏着无限的、神奇的美学因素,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教学中渗透数学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感知、理解数学美,在愉快的数学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充实丰富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造性潜能.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的美学思想是很丰富很深刻的,可是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学习还很不够,甚至可以说这种研究和学习还没有真正开始。本文仅就他的美论和美感论简略地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对于毛泽东的美学思想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一研究毛泽东同志的美论和美感论应当从他的整个美学思想特别是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出发,来深入地如实地理解他在美论和美感论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据此,我们就来先谈他的美论。  相似文献   

3.
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形式,美的事物对人们来说是容易接受、向往的。物理美学是科学美学在物理学科上的具体表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意展示物理之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生领悟了物理知识内的在美,就会在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中,主动探索、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和享受物理之美。  相似文献   

4.
郝玉霞 《文教资料》2005,(25):111-112
语文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学因素。这些美学因素,一方面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成为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切入点,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之灯,以语文之美感染学生,提高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人们心理上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以“美”为基点,让学生在对美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形成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  相似文献   

5.
<正>高尔基曾经说过,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基于一个一线语文教师的视角,笔者更愿意相信:美学是属于未来教育的!追寻世界各国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清晰地呈现出一条由文学熏陶到语言实际运用的运动轨迹。文学教育、情感熏陶、"美"的潜化应该成为我们目前课堂上的很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审美世界,孩子的道德启蒙,应来源于对美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杨军 《考试周刊》2011,(85):71-72
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又增强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数学蕴含着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学真理的功能。美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传统的美学被局限于艺术领域,仅仅认为文学艺术上的创造才是以美为目标。其实,数学领域的创造活动一直深受审美艺术的影响。追求美是数学工作者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揭示数学的美,那么我们就不只是在进行数学的专业教育,同时也是在进行审美教育,用数学的美熏陶学生的思想,从而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形象化,它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美的东西能够引起人们美的感受,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的:“美育对于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怎样应用美,才能给学生以美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呢?一、导人美新课的导…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个总是需要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提高审美性,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教育艺术,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我们认为,美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美本质问题是美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其枯燥、抽象、不易理解,一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往往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中西美学发展史上,对美本质问题的探讨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发展繁荣;在美学教学中,通过探讨美本质问题有助于大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在当代审美文化深度意义缺失的背景下,探讨美本质问题更是重构隐喻世界的需要,因此在美学教学中有必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学习美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蒋孔阳对于美和自由的理解体现了中西方哲学美学的双重影响。美和自由是建立在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的基础上的,它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人格的独立体现出来,是一种社会价值,并进而是具有超越性的精神自由状态,体现了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影响,表明中国当代美学所具有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提出的一个涉及审美活动本质的极其重要的美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承认了美的客观存在,又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对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做"美"的发现者,引导学生欣赏美;我们要善做"美"的淘金者,引导学生感受美;我们要善做"美"的守望者,引导学生理解美;我们要善做"美"的拓荒者,引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数学美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洁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五十年代以后,美学界对关的本质的看法有诸多观点,要么偏重于主,要么偏重于客观,还有的学者从审美活动主客体的关系来探寻美的本质。着重于从美的关系探讨美的本质的学者,有李泽厚、周来祥、朱光潜。李泽厚从主体性实践理解美与人的关系,从美的社会性把握美的本质,建立了实践美学论。李泽厚的理论,使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美本身与人的自由结合在一起,摆脱了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  相似文献   

14.
朱友祥 《教育艺术》2001,(12):25-27
语文课程以语言文字为审美媒介 ,向学生展现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丰富生活 ,描绘艺术天地多姿多彩的画面 ,讴歌真善美 ,鞭笞假恶丑。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实施美育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培养学生感觉美、理解美的能力 ,增强美的情操。一、触动学生心灵感触美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精神世界是否健康、丰富 ,关系到其人生价值取向及人格的健全。我们若仅仅从知识传授的目的去授课而忽视美的感受 ,往往会妨碍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内容和进行思想教育。文学课中的思想教育和美的感受总是揉合在一起的。学生的思想品质往往是在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中重要历史阶段,其在艺术、美学方面都有有着巨大的贡献,而古希腊美学思想的高度在世界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下生活中,有浮躁有盲目有难以抗拒的诱惑,文章通过阐述古希腊美学思想,在对当下人们的生活发展具有的思考意义,进行了相应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凯洛夫  相似文献   

17.
生命美学与教师专业生命之美的共同视点是基于对人的关注。生命美学的介入,使得教师专业生命的意义之美、生成之美和超越之美形成相互充盈的相伴相生过程。从生命美学的视角考量教师专业生命,可以将教师专业生命之美理解为对"人"的生命的欣赏、舒展与超越,最终达成守望教师精神世界的夙愿。  相似文献   

18.
论数学美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数学美作为数学的一个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中的美学方法倍受数学家的青睐,以下从三个方面对数学美进行一些探讨。 一、数学美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数学给人的初步印象往往是抽象和枯燥的。然而教学中包含有美的因素,数学的发展也受到了美学方法的指导。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在发现。”事实也正是这样,在大自然和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美,只不过因我们的习以为常或缺乏艺术的眼光而没有发现,一旦被艺术家描  相似文献   

19.
张怀卿 《现代语文》2005,(7):127-127
一、美的感知能力 人们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形成表象,我们读别人的作品,能理解它的内容,并不一定能体会它所具备的内涵美.对作品的理解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上,而对作品的美感则更多地表现在情感和想象上.  相似文献   

20.
美学思想史就是向人走来的历史,美的奥秘存在于人自身之中,马克思为我们树立了实事求是探讨美学问题的典范。美是依据第一世界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状和第三世界的文化观念的相关内容,按照第二世界的基本结构样态孕育的体现人类*生存完满性的形象。蔡仪、朱光潜、李泽厚三先生恰好分别注重于三个不同的世界,但*遗憾的是都未能达到整体的把握。美的客观性来自三个世界。第二世界向另外两个*世界开放,使美总是在不断生成又不断积淀的张力结构中运动。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