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四部类分法进行著录的目录文献,郑樵《通志·校雠略》和《艺文略》在类例部次、题序小注和亡书收录等方面皆受其影响又有所创新,但对其互著体例认识不足,未能加以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指出关于“互著”、“别裁”这两种文献著录方法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诸多分歧。梳理学界现存的种种观点,尤其是剖析王重民先生在《校雠通义通解》中的归纳与分析,考辨“互著”、“别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两者起源于刘歆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章学诚在其著作《校雠通义》中提出, 目录学的主旨在于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对西汉的刘向、刘歆《七略》以来目录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章氏还总结和提出了互著、别裁和辨嫌名等著录方法,并认为这些著录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目录学主旨而服务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主旨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学思想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4.
刘咸炘的目录学研究深受章学诚的影响,甚至于他在此领域内的重要著作都是直承《校雠通议》而成。虽然尊奉章学诚,但刘咸炘仍然毫不客气地罗列出五点瑕疵,且持之有据。另一方面,以章学诚的目录学成绩为基础,刘咸炘积极探索,在很多方面都有超越章氏的地方,尤其是他重视《隋志》,以及提出分类标准,并执之如一地改革四部。  相似文献   

5.
指出关于“互著”、“别裁” 这两种文献著录方法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诸多分歧。梳理学界现存的种种观点,尤其是剖析王重民先生在《校雠通义通解》中的归纳与分析,考辨“互著”、“别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两者起源于刘歆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中国目录学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真正的目录学是在南宋郑樵的《通志·校雠略》之后才形成的观点,且进一步对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目录学的贡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郑樵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文献学家,福建莆田人。一生不应科举,潜心钻研,博古通今,在诸多领域颇有建树,《通志》是其代表作,《校雠略》是《通志》二十略之一。郑樵在《校雠略》中总结自己搜书编志的经验,提出"求书八法",虽  相似文献   

8.
朱锡庚抄本《章氏遗著》是章学诚生前将自己的著作抄寄友人朱锡庚保存,而由朱氏装订成册者,这一抄本因具备章学诚著作稿本的性质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朱氏抄本《章氏遗著》现分藏于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章  相似文献   

9.
对于郑樵校雠学说的研究在民国时期出现了“转向”,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重视程度。郑樵校雠学说在民国以前鲜为人重视,从民国开始对其重视程度显著增加,并逐渐将其作为一门专科之学来研究。第二,研究倾向。民国以前对于郑樵本人及其学说多是以一种负面的眼光去看待,民国以后,对于郑樵校雠学说的研究出现了新旧两派学者,旧派学者以余嘉锡、向宗鲁、刘咸炘为代表,他们的研究延续了以往负面评价为主的倾向。不过,旧派学者中也有姚名达等,给予郑樵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新派学者以杜定友、钱亚新为代表,他们从图书馆学的视角切入,对于郑樵校雠学说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郑樵校雠学说研究之所以在民国时期发生转向,是因为其学说中敢于打破传统、“求简”等思想契合了民国社会、学术发展潮流。表1。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10.
自清代目录学家章学诚提出西汉刘歆《七略》中有“互著”之法后,历来都有不同看法。章氏据《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称省例而提出“互著”之法,实际只是一种推测;而反对者亦无强硬的实证。《七略》今已不存,我们只能据《汉志》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互著与别裁的理论探讨到底始于谁?对于这个问题,争论得比较激烈。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不同意见:一些同志认为始于明代的祁承(?),还有一些同志认为始于清代的章学诚,笔者认为给于元代的马端临。互著与别裁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六年刘歆编制的目录学专著《七略》中就已开始应用。此后很多目录学专著也都使用过。唐代魏征等编写的《隋书·经籍志》,后晋刘昫等编写的《唐书经籍志》,宋代欧阳修等编制的《崇文总目》,还有郑樵编写的《通志》等,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互著与别裁。但直到这时,人们虽使  相似文献   

12.
栗旭 《档案》2008,(2):26-28
郑樵(1104—1162年),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郑樵校雠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理论著作《校雠略》和实践著作《艺文略》《图谱略》及《金石略》中。南宋绍兴末,据《宋史》载“帝曰:闻卿名久矣。敷陈古学,自成一家,何相见之晚耶?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  相似文献   

13.
郑樵(1104-1162),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郑樵校雠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理论著作《校雠略》和  相似文献   

14.
刘成圻的目录学研究深受章学诚的影响,甚至于他在此领域内的重要著作都是直承<校雠通议>而成.虽然尊奉章学诚,但刘成圻仍然毫不客气地罗列出五点瑕疵,且持之有据.另一方面,以章学诚的目录学成绩为基础,刘成圻积极探索,在很多方面都有超越章氏的地方,尤其是他重视<隋志>,以及提出分类标准,并执之如一地改革四部.  相似文献   

15.
郑樵《通志·校雠略》首先总结出“以人类书”“以书类人”两种著录原则,章学诚《校雠通义》将之上推到《汉书·艺文志》。此后,学者多有论述,但不循名实,对郑、章之说误读曲解,造成了长期的基本概念混乱。其实,“以人类书”与“以书类人”两种著录形式在《七略》中即已出现,《汉志》承之。“以人类书”以知识类型或学科归类,“以书类人”突出不同的学人、学派,各有千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藏书家与目录学家的郑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及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论述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指出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编校一家,自古如是。刘向《孙卿书录》:“所校雠中孙卿书(即《荀子》),凡三百二十二篇。”《宋史·郑樵传》:“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说的都是编辑既编且校,亦编亦校,自编自校的事。后来,编校虽随社会之进步,出版生产力之发展而分家而各立门户,却仍然是“同...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目录学理论经历了宋学学术背景下的反动与清学学术背景下的回归,前者以郑樵《通志‘校雠略》为代表,后者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尽管二者体现了对正统思想截然不同的态度,但其目录学理论在总的指导思想七一脉相承,在具体方法论原则上甚至是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20.
郑樵在《通志·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一书中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士卒之亡者由部伍之法不明也,书籍之亡者由类例之法不分也。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千百年来我国古籍分类的原则、方法不断发展,从六分、五分、七分到四分,先后产生了《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明史·艺文志》及私家的《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古籍分类目录,更有集"四分法"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古籍分类?怎样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