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2.
“不能做牛老师的学生是一种遗憾,能做牛老师的同事是一种荣幸,既能做牛老师的学生,又能做牛老师的同事,将终身受益。”这是澄江一中许多青年教师发自内心的感受,也是一中众多学子对牛夕荣老师的钦佩之情。1977年,17岁的牛夕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昆明师范学院化学系,1982年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她放弃了留在昆明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澄江执教。(一)身为人师,她从执教的第一天起,便深知责任重大,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便意味着无私奉献。在澄江二中工作的8年中,由于本县高中化学教师短缺,领导找她商量兼任县一中的一个高三班课程…  相似文献   

3.
每到期末,任何一所民办学校都面临教师的流动,每学期都需要招聘一批新老师,为了吸引优秀教师加盟,很多学校不惜在招聘广告上做功夫,有的学校甚至做一些虚假广告以吸引老师。殊不知,这种做法让学校失信于新加盟的老师,也让原有的老师失去工作积极性,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目前民办学校存在以下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做得好,学生一生难忘,做得不好,学生终生遗憾。”我们常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两年前,有位老师和我们说过一件事,他受远方朋友的委托给一位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按她父母的意向,叫她填报师范专业比较理想,但总是动员不了她,她说:“只要不当老师,什么我都可以报。”问她为何不想当老师,她笑着说:“看到我们班主任做工作那么辛苦,背后许多学生还恨他,想到这我们就不想当老师了。”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深感做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何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减少学生的“恨”,如何使学生对老师的“恨”转变为“钦敬”,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认为可以从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从“以人为本”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告别青年时代的抒怀西城区育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翟京华我当教师已有19年。当了老师以后,我才知道怎样做才是个好老师。我做母亲一年有余。做了母亲之后,才更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女儿。我好静,但教师的工作使我静不下来,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我;学生...  相似文献   

6.
有好多人总对我说,做老师真好,面对着一个个活泼可爱,天真有趣的学生,不像其他工作,不是去面对冰冷无趣的机器,就是去面对尔虞我诈的生意“朋友”或是病怏怏的患者。每次说到这个话题,我只能淡淡的一笑。做老师的都知道:教师的工作真的是甜中伴着苦,  相似文献   

7.
我发现很多老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总是迷信丁“说”,总以为自己找学生谈心,说一通,问题就解决了。其实,思想工作很多时候要靠做,做才能让学生懵懂的时候清醒,彷徨的时候坚定,痛苦的时候得到解脱。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工作细碎繁杂,每天要应付的差事很多。要找学生谈心,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德育任务,要为一些科目维持纪律,要完成学校的常规检查,要这要那,一时都说不上来。可是面对同样的工作,有的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学生快乐地成长。而有的老师则做得怨声载道,疲惫了自己,辛苦了学生,招来了怨气。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11,(10):8-8
广州某媒体报道,现在的老师批改作业越来越少了,甚至习惯让学生互改作业和对答案。不少家长认为这是老师“太懒”,而教育工作者则称“教无定法”,不必强求老师还像以前那样做大量重复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张老师: 您好!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我想,这也许是许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儿童,希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的老师共同的疑问。因为,这种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不太和谐的共辖区内。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个性极强;另一方面,他们渴望群体的激情。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知识,更需要一把打开意识潜能,打开人性特征的钥匙。这把钥匙便是爱。   教一年级时,班上有个残疾孩子,走路不稳,经常跌倒。为此,老师从不安排他值日(扫地等)。可不久,老师连续几次发现他和其他同学一起起劲地做值日工作。老师告诉他,不必做了。他说:他愿意和大家一起做,他能做。当时,老师还有些疑惑。不久体育课上,全体同学都在学一套新广播操,他突然倒地。老师边扶他边劝他不必学…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希望成为一名被学生喜欢和尊敬的好老师;而每一个学生,又总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在老师的影响中健全个性。正因为如此,叶圣陶先生才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3.
落聘以后     
张咏 《学前教育》2004,(3):39-40
每年学期末都是XX幼儿园最忙碌的时候,除了要做总结,还要完成新学期的分班和聘任工作。按照惯例,聘任工作都是由园里聘班长,班长再聘老师。对于没有被聘任的老师,园里的政策是再给两次机会,三次都没有被聘上,就安排转岗,工资也随之降低。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但在今年聘任中,就出现了这一棘手的问题。一位老师由于合作性较差,连续三次都没有被聘上,情绪非常低落。园长担心她承受不了打击,就在园务会上提议让这位老师出班做专职英语教师,理由是她毕竟有一定的带班能力,应当保护她的积极性。但是,园务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老师认为“专职教师”这个岗位可有可无,如果有一个落聘老师就设一个岗位,以后再有落聘老师,怎么办?还有的老师认为,按制度办事虽然对当事老师有点不讲情面,但是对于幼儿园今后工作的开展有利。园长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转岗和下调工资对老师的打击实在不小,处理起来的确比较为难。  相似文献   

14.
岩泉 《江西教育》2006,(4):48-48
市里主持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领导和典型发言后,还安排了作为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孔老师在会上讲话。孔老师的一双儿女均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当地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的典范。孔老师说——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2004,(5):22-23
一些幼儿园在学期结束时,按照不同的领域对幼儿进行测查,比如折纸、编故事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幼儿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是对老师阶段性工作的总结和评定。对此,老师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测查有助于老师掌握幼儿的情况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有人则认为这种做法限制了老师创造性的发挥,使得一些老师只根据测查的内容进行教学。对这样的问题,您怎么看待呢?  相似文献   

16.
杜惠青是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的初中数学教师,多年来她始终在初三年级做“把关”教师。普通教师一般承担两三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而杜惠青老师平均每年要带四五个班,最多时甚至同时担负六个班的几何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杜老师所教的班历年几何成绩都居于同类校的领先地位。那么,杜老师是如何在超负荷的工作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杜惠青老师的课常。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我爱您     
范老师是我最爱戴的老师。她讲课时很有幽默感,常用生动的语言,将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我们听得入迷。范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对学生耐心辅导,百问不厌。有一次,我做分数题时,不慎将分数线画歪了,当时我觉得没关系。可是,范老师发现了,她没有放过这一点小毛病。我当时想:老师批改得那么认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后来一天放学时,范老师专门找到我,对我说:“你还记得那条分数线吗?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我这才恍然大悟。当我们读到三年级的时候,范老师便调走了。记得离别时我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相似文献   

18.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照料我们,让我们可以茁壮成长;还有人把老师比作一部永远不停工作的机器;而我却把老师做枝红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老师默默无闻地传知识给我们,带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里邀游。而我的老师,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两奇一特”:名字奇,服装奇,说话特别。  相似文献   

19.
可能是因为身为老师的职业原因,看完这则新闻,我既喜又忧。 每次一到课间操时间,我看到一大片一大片学生,有气无力地做操,看老师脸做操,老师盯着,就做个样子,老师一转脸站在那儿像木桩一样,更有甚者,做惯了闭着眼做,像梦游一样。  相似文献   

20.
我和同事们     
工作中,经常有老师为同事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向别人倾诉,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其实,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经人传播容易走形,伤害双方的感情,不但于事无补,还在无形中为日后双方的和平相处设置了心理上的障碍。如果工作中注意做个有心人,做同班老师的第三只眼睛、第三只耳朵,遇事也能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变通处理,相信班组之间的关系会无比融洽。这里,我列举往日工作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