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海城尚氏祭祖自清初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平南王尚可喜于晚年开始着手编著尚氏宗谱,定祖训,及至尚王逝世,宗祠、陵园逐渐修建,尚氏家族的祭祖仪式逐日发展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尚氏家祭仪式也有所损益,宗谱文化与社会更加契合融汇,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西晋太康八年,奉皇帝旨意,崔琳最早修撰琅邪王氏谱。咸和九年,王导全面修订王氏谱。两晋时期尚有其他若干次修订,已不可考。贞观六年至万岁登封元年,唐代官修王氏谱。北宋徽宗朝琅邪王氏后裔王缙私撰王氏谱牒。明嘉靖丁酉年,王轼修《琅邪王氏宗谱》。明天启二年,韩昌箕修撰《王谢世家谱》。另外,明代尚有王应斗修《新安瑯琊王氏统宗世谱》、清代有王以镜修《开闽忠懿王氏族谱》。  相似文献   

3.
尚氏易学以《易林》为本,于易象多有新发明,新见解。然溯其本原,《易林》并非《易经》之异端,实为古易象之真面目,且“不出于经师之说”,故尚氏用其注解《周易》,成为近代易学大家。然因世事多变,其学或已刊,或存稿,或刊而又校。因而有刊本、校本、稿本、抄本之别,多有脱衍讹误者。有感于此,张善文先生得尚氏遗稿多种,并参照《易林》多种版本及有关文献,从而校理,正误补漏,缀续辑佚者约二千多处,其治学精专如此,不仅使尚氏易学有了新面目,而且开拓了易学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考证二题     
汉乐府《陌上桑》中秦罗敷,是否真有其人呢?有的人认为:“罗敷是女子常用的名字,不必实有其人。《孙雀东南飞》也有‘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的记载。” 我通过对几条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出了与传统看法相反的结论——《陌上桑》中秦罗敷实有其人。 黄州市档案馆藏有《王氏宗谱》。《王氏宗谱》记载:“仁,青州刺史,娶秦氏罗敷(邯郸美女也)。赵王欲夺之。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子四:诣、睿、典、融。” 王仁是何时人呢?据《王氏宗谱》,王仁的四子是王融,王融的长子是王祥;王祥的事迹史书有载。据《辞海》,王祥生于公元184年即东汉灵帝中平元年。设王融二十岁得王祥,则王融生于164年。又《陌上桑》中说秦罗敷的夫婿“四十专城居”而秦罗敷“二十尚不足”。又王融是王仁和秦罗敷的四子,可推断王仁至少四十六宛得王融。这样,可推算出王仁生于118年左右。《陌上桑》中,王仁四十岁了,秦罗敷还只“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大概十八岁左右。因此,秦罗敷生于140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清代千叟宴,始于康熙朝,繁盛于乾隆年间。它既是康乾盛世的一种表现,又是清朝皇帝与臣民同乐的大型活动,其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在乾隆五十年达到一个高峰。在这次千叟宴上,尚氏家族有五人参加,其中包括"逆臣"尚之信和罪臣尚之瑛的后代。本文认为:他们的应邀参加千叟宴,反映了尚氏家族与清朝的关系在经历吴三桂之乱后依然非同一般,一方面他们感戴清朝的恩德,另一方面清朝仍然眷顾他们,尤其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尚之信之死远不是投降吴三桂那么简单,清朝对广州庚申事件中尚家的处理仿佛心里有愧。  相似文献   

6.
中原大族迁居徽州以后,各宗族为了纪世系,叙昭穆,辩亲疏,明确后裔辈份及其尊卑嫡庶等级,普遍撰修宗谱。类型有郡谱,徽州六县范围内所有大族合编一谱,如《新安名族志》;县谱,以一县为范围,合编各大族谱,如《休宁名族志》;合族之族,凡属一姓,共同编谱,如《新安武口王氏世系谱》;分支主谱,某族某支的单独宗谱,  相似文献   

7.
中原大族迁居徽州以后,各宗族为了纪世系,叙昭穆,辩亲疏,明确后裔辈份及其尊卑嫡庶等级,普遍撰修宗谱。类型有郡谱,徽州六县范围内所有大族合编一谱,如《新安名族志》;县谱,以一县为范围,合编各大族谱,如《休宁名族志》;合族之族,凡属一姓,共同编谱,如《新安武口王氏世系谱》;分支主谱,某族某支的单独宗谱,  相似文献   

8.
关于敦煌文书S.2052《新集天下郡望氏族谱》的写作年代,王仲荦先生认为“大概是唐德宗时代的作品”,理由是:“这件文书里有处州松阳郡出五姓之语,处州原名括州,唐德宗名适,故大历十四年即位后避帝嫌名,改括州为处州:唐宪宗名纯,即位后元和元年改淳于复姓单姓于。《新集天下郡望氏族谱》中,已改括州为处州,而淳于复姓尚仍旧称,可见这个氏族谱,是大历十四年以后、元和元年以前的产物。”(《〈新集天下郡望氏族谱〉考释》,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唐耕耦先生则认为其写作时间“当在开元中期以后,后到什么时候,不能断定”。(《敦煌四件唐写本姓望氏族谱残卷研究》,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2辑)其实,从地理沿革来看,这两种观点都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祖籍辽阳,但根据曹氏侧系宗谱和曹氏后代的民间调查,曹雪芹先人的祖籍可远溯小云南乌撒卫,即今云南镇雄,贵州威宁一带,还有人说在江浙交界处,曹氏迁辽宁后,世代都有在清政府官府为官的人,其中有武官,也有文官,当然官职不大,据今人回忆曹雪芹被抄家后,有人曾把曹雪芹称为书呆子,傻子,曹疯子,而且在曹雪芹侧系流传着一些关于曹雪芹的《石头记》,《风筝记》等书,但这些东西全部被毁,无从查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代画坛领袖的王时敏,其祖孙、父子、叔侄继承关系错综复杂,柳诒徵引用《太仓太原王氏宗谱》,予以简化,产生问题。本文依据第一手资料,恢复历史本来面貌,主要是澄清了王时敏、王原祁在血统上是祖孙、在宗法上是叔祖侄孙的双重关系,治清画史者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11.
谱牒档案是我们这一独特的伦理国家生成、演变的最真实、最长久、最重要的原始记录和历史凭证,谱牒档案文化也是我国档案文化的典型代表。自三代至明清,王家玉牒始终是王权统治合法性的档案凭证;诸侯或官僚家族谱牒同样是中国伦理式官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档案。宋以降开始的谱牒档案的平民化,则是随族权统治强化而形成的宗族档案管理社会实际需求的必然结果;作为家族或宗族的档案库,家谱档案无疑又是各种形态的民间档案的典型代表,以及档案民间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有明一代,受封为藩王的皇子共有62人,建有50个藩王府。这些藩府分布在全国各地,只有册封在成都的蜀王,是在一省范围内唯一存在的一个宗藩。本文依据文献及近年来出土的文物,系统梳理和考证了明代蜀藩世系、宗室嗣位与后裔下落,以及蜀藩府署与陵墓等历史情况,揭示了这个"二百七十年富庶之藩封"的兴亡轨迹,及其与朱明朝廷、宗室内部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施琅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及保护其家族、子孙后代的利益出发 ,在率师统一台湾以后 ,及时地提出了保留台湾、治理台湾的正确主张 ,促使施氏族人大批移居台湾 ,从而对台湾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徽州科举极为兴盛,其辉煌成就与宗族对子弟科举仕进的重视密切相关,这在作为宗族群体记忆文化表征的徽州族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徽州族谱对科举进行了多角度的书写与想象,包括:家训祠规对科举仕进的强调、楹联像赞对科举及第的想象、科名录对科举荣耀的展现以及诗文对科举生活的描述等。在科举仕宦的时代氛围和聚族而居的宗族场域中,宗族与科举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的地方政府文献,是研究古代乡村和家族文化的重要依据。从《新会县志》看,政府主导的良溪古村所在棠下盆地的开发,至迟在明初就启动了;良溪古村和家族被政府重视,始于清初康熙年间;到晚清,良溪古村几成“圣地”。一个家族居然拥有如此重要的文化地位,这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社会,宗族一直是影响基层社会构造的重要力量。作为宗族历史记载的谱牒,记录了宗族不同层次的继嗣关系。根据安徽省宿松县月山《江氏宗谱》的有关记载,朱氏湖江氏的一个房派的繁衍、发展脉络较为清晰,也说明了地方宗族形成过程中继嗣群体的建构及扩张关系。朱氏湖江氏在清代以后,经济状况直接影响这个继嗣群体的扩张及其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所在地的问题,历来都有分歧。通过对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七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三十四年《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韩愈是修武人,韩愈故里在修武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关于韩愈"河阳人"的含糊其辞的记载,缘于明侍郎耿裕成化二十一年《题韩家庄诗碑》的影响以及雍正至乾隆初年翰林五经博士继承权的纷争。但对于韩愈墓在孟县的记载,我们予以尊重,在此存疑。同时,对于历史上修武也有韩愈墓、韩氏祖茔而明清一统志、河南通志未予记载的状况,我们也持存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商代之前,无纪年法,亦无纪年。西周成王以后,采取以君王在位年数为序的王位纪年法。其中个别诸侯升王改元,年数从新计算,这才产生了前元、后元之分。汉初为了术数的忌讳,怕遇到“12”这个数字,所以就几年一改元,于是有前元、中元、后元之称。汉武帝时,提出以“天瑞”今年,但一般都是先改元,然后追命年号,甚至有改元后没有命年号的。改元、建元都在年初,新君即位,不逾年不改元。但东汉以后,开年中建元、改元之例,才不管什么遗年不逾年了。唐代有皇帝创改元最多纪录,武则天的年号就有17个之多。明清时代,才一帝一年号。辛亥革命取消年号,以建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改用公历,结束了以国纪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为南朝时期南方地方豪族势力崛起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