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春  李桂英  丁玲玲 《武当》2009,(7):29-30
唐豪根据陈王廷《长短句》之“叹当年,披坚执锐……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便屡言陈王廷结合《黄庭经》的呼吸导引之法创编了太极拳,此说是否可信呢?我们不妨先从《黄庭经》说起。  相似文献   

2.
复兴 《精武》2007,(2):I0001-I0001
桩功是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功法之一,为历代拳家所重视,故有“入门须站三年桩,百练不如一站”之说。武林中每一门派都有结合本派拳术特点的桩功,通过练习来添补套路中的不足,增长功力,培养意志。传统的陈氏太极拳也不例外,它的桩功有动、静二种,真正做到动由静生、动静互根,静桩如无极桩、浑  相似文献   

3.
《精武》2010,(5):6-8
一、深圳读者来信、来电问:傅先生,看到您的《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读后余味犹存,总有爱不释手之感,练太极拳须经三个阶段十层功夫,确实为我们练太极拳指出了明确功法方向,请问如何能练成"劲整"呢?呼吸是否应是正常的自然呼吸?"松"和"静"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4.
吕树发 《武当》2012,(8):18
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古老的"导引术"、"吐纳术"和"拳术"组成套路,融"练身、练气、练心(即脑)"为一体。属内外兼修,身心并练,体用兼备的健身功法。科学研究表明,它符合现代科学原理,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讲,学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5.
张熙耕 《精武》2008,(8):21-22
太极拳乃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之功法。外动形活如龙虎,内养身安似云风。龙无云、虎无风、则威风尽失。只练拳、不养生,必损其根源。缘此,太极拳爱好者不可不知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6.
从养生的层面探讨太极拳的形成无疑是得益于道教文化的直接熏陶,但归根结底离不开道家思想的底层滋养.太极拳中“气”的运用继承了道教对于“气”的实践,但追本溯源是沿用了道家对于“气”的理念.对于道教,在文化背景的神秘面纱之下,《黄庭经》成为太极拳与其之间的直接连结物.而太极拳中的“气”则无疑是《黄庭经》中“呼吸法”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成为太极拳与道家之间最本质的纽带.  相似文献   

7.
周颂南 《武当》2012,(9):52
"练功不收功,不如不练功"。可见收功是整个练功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有必要谈谈收功的知识及注意事项。一、收功原则作为一个完整的功法,不论是静功、动功或动静结合功,都应有预备式和收功式。初练者应按功法中收功要求认真去做,从实践中体会到,收功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顺动静逐渐化。因为人体练功由静转动或动转静,是个逐步适应的转化过程,一下子走上动静的两个极端,是不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练静功收功时  相似文献   

8.
浅谈太极拳     
李迎 《精武》2010,(6):75-75
现代人大多认为太极拳像一种健身功法,觉得练太极拳的多数是一些年龄大的人,年轻人不太喜欢练,更有甚者觉得年轻人练太极拳是不可思议的事,这说明现代人对太极拳的认识还很不够。太极拳究竟是一种武术还是一种像气功一样的健身功法呢?其实太极拳简单地说是中国人根据易经的原理创生的一种拳法,它的缓慢是因为采用了道家思想的爱生、养生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技击健身之术,其机理包容睿达,内容博大精深,集气功导引、技击招式、哲理思辩、道德修养于一体。太极拳的主要仿生特点,是从形神上模仿生物的形态,借以提高人体机能与健康状况。因此,太极拳功法招式的创编与仿生学有着直观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文章在太极拳功法基础上,将静功、动功、头部、尾部、腿部、声音六部分十二种功法与生物仿生进行有机的结合,把太极拳功法与仿生更有效地组合连接起来,解决当前太极拳功法在传统仿生学理论研究上散乱无序的状况,使其逐步成为系统性、整体性的框架理论体系,使太极拳这一传统的文化瑰宝具有新的生命力,进而形成系统性功法仿生理论,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体本能的恢复,增强养生技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胡克禹 《武当》2004,(2):19-20
太极拳是一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好功法,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近年来,笔者注意观察了一些手术后的癌症患者练太极拳之后发生的实际变化,接触了几位练太极拳的癌症病人,他们通过练太极拳,一些经过手术切除或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本人常在国内外传播太极拳,“如何练好太极拳”是中外学生提及最多的问题。现简单归纳几点个人见解。明确认识练太极拳和做其它事一样,首先要明确认识。对太极拳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是练好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很难想象,不清楚什么是太极拳的人能练好太极拳。太极拳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揉入了其它拳术精华,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易经》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的一种内外俱练的拳术。拳架的编排和设计既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又符合大自然运行规律。它的运动特点是连绵不断,快慢相…  相似文献   

12.
史明 《武当》2004,(11):51-53
这是一套方法简便,朴实无华,动静相兼,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导引养生功法。此套功法在民间流传甚广,早在明朝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养生奇书中就有记载。由于其确有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之功效,故而也被《修龄要旨》、《类修要诀》、《红炉点雪》等导引养生书所辑录。  相似文献   

13.
<正>太极拳以太极和阴阳为核心思想。万物都是动静结合,阴阳结合的。周敦颐在《太极图说》里讲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静中产生阴、阳,动到了一定程度会变成静,静极又复动,说明这"极"就是动静间的界限。而在太极拳的运动中,动静本身没有绝对明显的界限:你看他在某处动作稍有停顿,但实际上连绵不断;你看他没有止息,但实际做每一个动作时都在静观自己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功效。强调意识、呼吸和动作的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的内外统一;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是一种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太极拳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其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的特点,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的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  相似文献   

15.
韦公远 《武当》2008,(2):46-46
1973年,我国中部湖南省长沙出土了轰动世界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墓中有一件彩色帛画——《导引图》(长140厘米,宽100厘米,高50厘米),其上有44个各种人物在练不同的功法。这是中国古导引法的精华写实。  相似文献   

16.
“严新气功”函授班由严新主讲,内容包括首次向社会公开的四套老幼咸宜的功法:(1)气功养生术;(2)气功健身术;(3)气功健美术;(4)气功诊病术。功法简单、实用。函授教材包括两盒严新带功口授功法的录音带和功法教材一套,辅导教材一套,函授通讯等,学员可以从录音中接受严新信息,边听边练,效果更佳。函授班学费、教材费30元,报名费1元,录音带邮费(含包装)2元,共33元。汇集中国气功功法大成的《中国功法百家》一书,将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今年11月发行。《中国功法百家》全书共收录一百余种气功功法,共约四十万字,一  相似文献   

17.
十五字功法     
郑勤 《武当》2012,(4):11-14
十五字功法为太极拳基本功,是由起、蹲、托、卷、推、拨、拧、伸、抱、按、撩、插、举、探、收十五个动作组成的一套功法。本功法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各式联成一气,起落俯仰开合,运动全身。功法简单,容易学会。十五字功法适合大、中、小学生和老年人以及长时间操作电脑的人练习,对养生益寿和技击有很好的作用,适合全民健身的开展。练法练习前行抱拳礼,然后并步站立,头正身直,右手握拳,左手大拇指屈回,其余四指并拢,掩掌于右拳上,与胸平齐,目视前方(图1、图2)。双臂还原,自然站立(图3)。  相似文献   

18.
路迪民 《武当》2023,(8):8-10
<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指“太极者,无极而生”一篇),被各派太极拳传人尊为拳经之首。换句话说,习练太极拳,如果不遵照《太极拳论》,那么就练不好太极拳;更深层次讲,如果完全背离了《太极拳论》,那你练的太极拳就根本不是太极拳。但因传抄渠道不同,历史上《太极拳论》存在多种版本。唐豪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经研究》(1935年),参考14种著作对比校订。沈寿先生的《太极拳谱》(1991年),参校文献多达35本。孟乃昌先生的《太极拳谱与秘谱校注》(1993年),亦有稀缺参校资料。  相似文献   

19.
谢远基 《武当》2014,(9):41-4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术、养生术和具有极强技击性的武术气功。一、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道家武术,相传由张三丰创立。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建了陈式太极拳。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等一系列流派。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具有密切联系,两者的发源、功用和功法基本相通。太极拳是综合地继承和发展各家拳法,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步协调动作,结合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等运动为基本运动形式,是一种内外兼修、轻灵柔和、缓慢沉稳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