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对当代大陆、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对艺术本体的追求、重视“表现”的艺术论和与传统、与现实主义趋拢合流诸方面,大陆、台湾的现代主义表现出某些相同的特色;而在哲学基础、对传统的态度和阶级、政治的分野上,它们又截然相异。它们之所以同,在于文化文学传统相同,社会经济转型相同,也受文学自身规律制约;它们之所以异,则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制度、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现代派文学都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五四”时期,大陆的新文学家就开始了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认知和实践;台湾现代派文学的步伐稍慢,始于50年代初,兴旺于60年代。它们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纳入新潮,体现了与世界同步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本文对海峡两岸现代派文学的异同作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如何打通两岸三地界线是一难题,或可通过观察和描述包括"三民主义文艺"、"自由派"、"现代主义"等新文学思潮脉络在当代、两岸的断续延展情况,来切近20世纪两岸文学整合研究的目标。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批判传统在当代大陆并未真正得到承续,反而在台湾由陈映真等加以传承,为上述思路提供了又一实例。两岸文学差异颇大,但有差异,台湾文学才能对中国文学整体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背景下,考察反思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经新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指出在三度窨建构包孕大陆、台湾、港澳地区在内三大板块的本土化当代中国文学,以期开拓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新格局。全文分别对大陆由现实主义一元化到多元艺术形态并存的发展脉络,台湾与港澳文学因与中原文化的根脉关系而表现出对汉文化传统的体认与指归,作了艺术的、文化的、美学的深层次探讨;进而指出,对当代中国文学进行整体的观照,既是一种期待,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台湾文学日常生活叙事的意义和作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台湾作家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纷纷放弃了对宏大叙事的追求,转而描写普通人原生态的生活,展示日常生活状态的丰富内容。表现闲暇、舒适,追求享受和欲望的满足,成为当下台湾文学的流行主题。总的来说,后现代语境中的大众文化对台湾文学的影响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它使台湾文学显现出平面化和缺乏深度的特点;在其影响下产生的现代都市文学是一种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消遣、娱乐和对自身观照需求的文学;它还使台湾文学大量表现出对欲望化书写的追求和对世俗化描写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台岛诗人和法国现代主义诗潮最初接触,始于30年代兴起的"风车诗社"是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一波;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是台湾现代诗勃兴、现代主义诗潮的发展时期,不仅承继着台岛和大陆3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余绪,更直接导源于20世纪欧美、特别是法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引进和新的开发,为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二波。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现代派”、“蓝星”和“创世纪”三大诗社,成为分途并进、引领本时期台湾现代诗潮走向的“三驾马车”,它们所驶过的路程,不仅清晰地标示着台湾现代诗的勃兴、发展的历程,而且也清晰地划出了本时期中西(中法)文学交融碰撞的历史标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三种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由于战争和革命的分隔,每一波现代主义都和具体的时代政治相互纠结并独立发展。然而,现代主义在更广阔的“现代中国”的历史框架内,总是不断“返回”影响相同的文化、语言地区,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探讨其超越现实联系的某种连续性。论文以台湾新电影导演侯孝贤、蔡明亮和杨德昌等人为代表,探讨台湾地区艺术现代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特征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完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台湾技职教育开始探索高水平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陆与台湾不仅有着相同的文化教育传统,而且经济发展轨迹相似。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台湾技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通过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研究对大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在配方非理性哲学思潮影响下诞生的。西方哲学叛逆者的逆向思维,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现代主义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创作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真善美主题的进而覆。因而,对“恶”的审视与展现就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10.
台湾通过进口导向战略向出口导向战略的转换,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和经济快速起飞。目前台湾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结构正在多元化,但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仍然是其最重要的的贸易市场;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正日益突显;尽管台湾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未来台湾经济仍将保持适度增长。  相似文献   

11.
胡金凤 《职教通讯》2016,(11):77-80
大陆与台湾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相似的教育制度,大陆的文化素质教育与台湾全人教育有相似之处。研究台湾地区全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其特色和局限,为丰富大陆地区高职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之间引起轰动。中国作家吸取其成功经验,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在中国大陆文坛上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寻根文学潮流,产生了许多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文化大凡可以从物质生活和道德精神两个方面去探讨,而精神文明显然比物质生活更能代表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实质。这在学校的母语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众所周知。台湾、香港与大陆的社会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意识形态也不同,考察这三个地区中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固然有其不同的运动轨迹,但同宗共源的民族文化的根基却使三地的语文具有许多相同和相通之处。根据1990年底的粗略统计,大陆与香港课本的相同课文有29篇,台湾与香港课本的相同课文有14篇,大陆与台湾课本的相同课文有12篇,台湾、香港、大陆三地共有的相同课文14篇。以三  相似文献   

14.
论文论述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中的几个问题: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主体形态的大陆文学;大陆和台港澳文学的共生和互动;政治制约、宏大叙事和现实主义精神。进而指出,对现代民族共同体的想象和赞颂,是其主题;家国情怀、宏大叙事是其重要的叙事范型;目的引导性所造成的理念先行与现实主义的博弈,构成政治与文学关系的内在纠葛,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则形成了既冲突又互补的格局;大陆和台港澳文学,同源共生,递进互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的台湾留学生是祖国分裂后失落海外的游魂。他们不仅在美国没有根,在台湾也没有根,身在流浪,心在流浪,既不容于异邦,又难与祖国认同。因此,描写“无根一代”的烦恼便成为台湾留学生文学的主要题材,亦是其作品主题.80年代中后期大陆留学生文学则不再局限于写留学生文学的痛苦与感伤,而是着意表现大陆学子在异国的抗争,反映出新一代中国人对社会、人生、世界的锐意进取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6.
台湾是中国大陆母体的一部分,台湾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新文学和大陆新文学都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发生的,而且都是以白话文运动为其起始。台湾新文学所表现出的的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正义,与“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回溯了20世纪下半叶以艾略特为主导的现代主义诗学传统对中国当代诗学的影响,尤其是对五六十年代台湾现代派和大陆七八十年代朦胧派和90年代新生代诗歌的深刻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表现方式和内在根源。以此认识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现代化走过的曲折历程,为新诗的未来发展提供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主流,它对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着鲜明的反叛。这种反叛,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即作品所表现的人的异化感、荒诞感和孤独感、恐惧感、失落感;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即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的广泛使用。但这种反叛所体现的仍是西方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学传统又有统一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进程中,施蛰存是极为重要的一位,不仅是因为他主编了《现代》杂志,为中国初期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发展的阵地,更在于他在创作上作出的可资借鉴的现代派文学范式。他的小说在表现城乡、爱情和死亡三个方面常常深具两种维度:现代质与传统质,即西方理论观照下的原乡追忆与古典情怀;现代语境氤氲中的欲望浮沉与现实突围。  相似文献   

20.
西川满台湾民俗题材文学中的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学.其中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断的反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