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党报要闻版是党报的窗口、门面,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着一张报纸的质量和水平。要闻版比较集中、突出地体现了党报的喉舌功能、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具有别的版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党报要闻版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硬新闻多、软新闻少;“规定动作’侈,“自选节目”少;注重指导性、权威性、理论性,忽视群众性、服务性、可读性;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足。我们常常看到,要闻版被诸多会议、领导活动、工作经验、文件决定所充斥,上情下达多,下情上达少,紧跟上头多,贴近基层少,从而影响了报纸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宣传落实“三贴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具体到党报的新闻宣传,核心就是要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为达到这一要求,党报在办报理念、采编运作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牢固树立读者观念现在有些报纸上关于领导的报道多,贴近基层、群众的报道少;怎样让领导满意考虑多,怎样让群众满意考虑少。冷落了基层读者,新闻宣传的实效怎样体现?党报的核心读者是谁?笼统地说是各级干部。但我们在具体办报时,常常还是偏重于领导干部,忽略了普通干部和群众。以《浙江日报》为例,近年实行私订公助办法后,一些地…  相似文献   

3.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报纸既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主张,又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从近年来的报道实践中体会到,做到这一点虽然难,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因为,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的主张从根本上来讲,是代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市委机关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找到市委、市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共鸣点”。  相似文献   

4.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报纸既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主张,又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从近年来的报道实践中体会到,做到这一点虽然难,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因为,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的主张从根本上来讲,是代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市委机关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找到市委、市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共鸣点”。  相似文献   

5.
《内参》是党报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各级党报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舆论监督中,如果把党报公开报道的作用比作“喉舌”,那么党报《内参》的作用就如同“耳目”。这种“耳目”,既可以直接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一个时期的社情民意以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又可以随时揭露社会上一些不宜公开见报的不良倾向和问题,它有着公开报道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抓信息,发挥《内参》在舆论监督中的参考作用。 《内参》是供一定范围领导层参阅的一些不宜公开见诸报端的报道,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以及重大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从“大事看党报”解析构建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报尤其是省委机关报,如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以增强公信力来提高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以为从事关党和国家大局及对人民群众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大事”报道做起,是现阶段党报构建公信力的一个抓手。以“大事”报道构建公信力,是党报成为主流媒体的根本途径多年来,党报由于“  相似文献   

7.
正当晚报、都市报在各地攻城掠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些地市党报发行却遇到了困难。不少读者有这样的看法:党报是机关报,是办给机关干部看的,站得太高,离我们太远。分析近年来部分地市级党报发行量下降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报纸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做得不够。地市党报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在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者,赢得更大的市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三贴近”上做好文章。“三贴近”,可以有效破解会议报道过多过滥的难题,进一步提高新闻的指导性。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的机关报,会议报道任务多,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8.
党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报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履行职责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要靠一篇篇报道(包括文字、图片)来体现。只有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多写多登耐看的报道,让读者感到想看、管用、要看,党报发挥作用才有了必备条件。报道有人看,报人蕴含其中的思想倾向就有了让人接受的前提和基础。试想,如果一张报纸长期陷于领导活动+会议消息+轻描淡写、浮光掠影式的概念式报道,即使你标题做得再重、图片放得再大,每日停留读者手中的时…  相似文献   

9.
任昱 《新闻采编》2004,(2):25-26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时提出的,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对地市党报来说,以“三贴近”为  相似文献   

10.
张燕 《新闻实践》2007,(4):12-14
成就报道的目的是要通过群众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来鼓动社会,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干劲。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才能让群众喜欢看。当前成就报道的通病是:谈工作多,讲故事少;列数据多,说新闻少;单向式多,互动式少。如何让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一是用“新闻故事”让成就报道活起来,二是让“人物”成就报道动起来,三是通过活动策划,让成就报道与群众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康贻华 《传媒观察》2003,(10):40-41
党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报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履行职责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靠一篇篇报道(包括文字、图片)共同体现的。只有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多写多登耐看的报道,让读者感到“管用”、“想看、要看”,党报发挥作用才有了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各级党报应尽的政治职责。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正是为了更好地唱响主旋律,以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更加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作为人民群众所认可的宣传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最权威的纸质媒体,各级党报要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就必须用“三贴近”来对照主旋律宣传工作,破除妨碍“三贴近”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三贴近”的做法和规定,革…  相似文献   

13.
在努力实践“三贴近,提高党报吸引力上,这两年来,我们嘉兴日报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以“三贴近”的要求,改变以往会议报道过多、内容空洞的现状,眼睛向下,塑造党报的亲民形象。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版面“贴上”而不“贴下”,经常被一些空洞泛味的会议报道所占据,出现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窘境,严重影响了党报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朱立 《新闻窗》2005,(2):55-5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可是我们总有极少数新闻工作者长期“浮”在上面,只热衷于搞会议报道、材料报道。这不但有悖于新闻“三贴近”原则,而且严重制约了地市党报的报道面。群众对这种“文件味”十足的报纸,读之如同嚼蜡,焉有不反感之理!  相似文献   

15.
双传学  林培 《新闻战线》2023,(11):20-23
做好调查研究报道是党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全媒体时代,调查研究应着重解决与人民群众“隔了一层”问题。只有转变作风,走深走实群众路线;践行“四力”,练就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基本功;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推动调研;奔赴现场、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做好调查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6.
反映群众心声 推动实际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映群众心声,是党报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总体上说,我们的各级党报一直是重视做好这方面工作的,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一些报纸上“领导活动多,会议新闻多,工作报道多,基层信息少”的现象的确存在。因此,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要求新闻宣传工作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十分必要。怎样做好反映群众心声的工作呢?第一,需要提高认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要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尤为重要。是重视还是漠视人民群众的心声,实质上涉及到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的大问题。第二,必须讲究方法。社会舆情非常复杂,报什么,怎么报,应当从大局考虑用心研究。本期《前沿关注》讨论“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所发5篇文章对此作了较好的回答。我们热切希望各级党报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十六大精神大胆探索,切实做好反映群众心声的工作,本刊十分乐意介绍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对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的各级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我们要面向人民群众办好党报。党报新闻宣传的源泉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党报新闻宣传的直接对象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认真处理读者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是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河北日报》为例,去年平均每天收到读者来信12件,约占当日来稿总量的1/10;每日接待群众来访5人次。有事找党报已经成为群众遇到问题后的重要选择之一。依据其中的一些线索可以写出重点的舆论监督报道,可谓抱“西瓜”。但是不乏众多诸如邻里不和、婚姻矛盾、消费纠纷等只能称之为“芝麻”的小事。党报群工记者必须本着“西瓜”要抱、“芝麻”也要捡的态度,才能充分履行好自己担负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要求新闻单位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之后,各新闻单位立即行动,很快落实。对地方党报来说,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并以此为契机增强党报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党报面临的重要课题。党报的新闻报道要实现“三贴近”,首先必须从要闻版入手,加大改革力度,进而带动整张报纸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工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时提出的,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对地市党报来说,以“三贴近”为契机,改进新闻报道,深化新闻改革,创新新闻事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