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孵化器是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引导,帮助一些新成立、实力资金相对比较弱的文化企业或者有创意但缺乏创业资金的个人发展的文化经济组织,属于产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了文化企业和个人的创业风险,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高校文化产业孵化器则是依托于高校丰富资源发展起来的特殊的孵化器形式,具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是实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潮流。文化创意产业少耗能,无污染,产业链长,带动就业,拉动消费,促进出口,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越界、调整和重组,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文化是苏州的第一优势,是苏州的首要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政府、版权产业界、法律界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苏州的发展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国际化提升的重要历史时期,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有苏州特色和有比较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具有产业集聚性和规模效应的文化产业板块,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竟争力。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的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强调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聚集发展。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经济竞争的重点。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分析株洲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提出了株洲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发展文化产业与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主体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南林 《中国软科学》2004,(10):143-148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产业主体的多元化,合理的产业主体结构是衡量产业发展是否成熟的标志。文化产业主体多元化模式的构建与文化管理体制和制度环境有关。建立有序、开放与法治相结合的文化体制,按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文化产业组织,鼓励创意企业发展,完善产业促进政策,在并非涉及国家文化安全的领域,利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主体多元化和梯度竞争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们大家都说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这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新的机会,尤其在经济转型面临新挑战的时候,文化创意产业变成大家最关切的一个东西。大家都把目光放在这儿,希望在危中找到机,从而拉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世纪以来,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蜂拥而起,中国的文化创意理念也隆重而强有力地推出。同时从发展因素看,信息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它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一方面增加了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另一方面也调整了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数据表明,近年来江西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信息型和创意型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十分明显。但同时,江西文化信息产业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用户权益保护存在缺陷,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滞后等。本文根据江西文化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世界发明》2007,(2):9-9
中国文化市场网报道,当下,"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焦点性的词汇。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倡导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但不得不承认,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摸索阶段,创造性不足,同质化严重,甚至出现"贴牌"生产的现象。就拿影视创意产业来说,国内  相似文献   

9.
张蕾 《科技与管理》2012,14(4):16-19
文章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在对我国文化产业管理现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管理模式在促进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和解决现阶段管理问题的优势。研究表明: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所体现的促进产业集群优化、加强企业知识保护和实现综合评价反馈的优势,是解决我国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关键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发明》2009,(8):53-53
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单纯追求所谓文化产业航母是片面的,文化产业企业化的发展的模式是联合舰队,文化产业航母则应是“平台”,平台不是一家企业而是多家企业共同运营。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创意人才是产业经济时代的核心人才,而创意人才的灵魂却是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意能力培养现状,提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注重交叉学科课程内容的设置,引导创新创意能力和跨界思维开发,同时强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创意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梅 《科教文汇》2014,(7):99-100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创意人才是产业经济时代的核心人才,而创意人才的灵魂却是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意能力培养现状,提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注重交叉学科课程内容的设置,引导创新创意能力和跨界思维开发,同时强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创意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网络文化产品与网络文化产业链为内部因素,以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为外部因素,建立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决策树方法,基于上海市实证分析发现,网络文化内容创新性、网购配套体系完善度等15个因素进入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属于具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实证结论表明:内容创新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营销体系的完善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社会文化环境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外部因子。为促进产业发展,建议加快网络文化内容创新与加大创意投入并举,完善网络文化产品营销体系与网购支付体系同行,优化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环境、打造绿色网络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数字媒介为标志的现代传播方式和以文化艺术为主的创意经济时代也已经到来。文化产业中,创意产业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主要是在数字媒介和文化资源整合发展的带动下,以新的姿态不断发展,并在当前经济时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的发展时期,数字媒体已经成为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极大地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1)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明尤其是文化层面的关注也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弘扬与宣传我国独有的文化元素,以及在竞争剧烈的全球市场中使得融入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获得更高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不仅是我国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相互契合、相互提高的机遇,更是我国人民群众将本土文化呈现给世界人民的绝佳机遇。为此本文试探讨将文化元素融入创意产品设计的意义,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拙见。  相似文献   

16.
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产业发展的新生点和新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对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优秀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安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文化、科技、智力资源及不断趋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等优势.本文分析了西安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及战略意义,并提出了促进西安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于加快西安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文化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获得快速和长期稳定的发展.论文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的支撑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对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讨论了科技创新对文化科技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管理部门促进文化科技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发明》2009,(3):29-30
两三年前,南京人对“文化创意产业”一词还十分陌生。如今,四处林立的创意产业园区,见证着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使每一个人的创意都受到鼓励,使每一个好的创意都有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会”,2006年9月,南京市将文化创意业作为文化产业重点门类提出,包括建筑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设计等。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南京市已拥有41个建成和在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投资总额已达80多亿元,占地面积近1.275亩,建筑面积约250万平方米,是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之一。其中,南京市27个建成并投八运营的文化产业园区平均入住率达到82%,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人才、技术等逐步向园区汇集,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9.
县域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农业文化,在当前发展阶段下似乎与创意文化产业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文化产业是县域可开发的一座富矿,如果选择得当可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传统产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突出,创意产业的发展会有效改进传统产业发展的劣势,带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就业极大扩大,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提高了全民素质,且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有突出贡献,塑造了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为我国企业现阶段转型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