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竞争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体系要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形成有利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最为关心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必要性,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应在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教育平台方面进行新的探索。高职院校应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对"专业+创业"融入式、"导师+项目+团队"创新、"分级递进式"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探索,并结合校情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展开研究,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共生体系,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革新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调查发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不足,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专业教育、融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三融入培养理念,构建"意识培养、技能培养、实践孵化"三阶递进式培养教育体系,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和强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结合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创业就业教育体系的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和服务机制等方面探索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思路和做法,构建了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6.
陶大伟 《职教通讯》2012,(29):28-30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电气类专业高职生创业的视角,分析了探索实践搭建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间立交桥的意义,构建了开展创新创业基本功教育、搭建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间的立交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这"三步走"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具有指导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为满足未来就业市场需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本文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出发,就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进行了分析,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一种类型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度不高、缺乏专业支撑、停留在通识教育阶段、辅导员单打独斗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离的表现,探索了二者耦合的路径,以期对相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系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基于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应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符合国情、行情和校情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根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体系、实践教育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并对该教育体系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急需应用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逐渐走向成熟,但同时高职院校的扩招致使许多大学生出现就业危机,而当前高校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广泛的存在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相对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对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应如何构建创新创业能力与计算机专业联系为一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质量文化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最持久也是最深沉的力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要依据对职业教育的新认识,重构高职教育质量文化;要确立自身的新使命,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通过“1+X”证书制度等新实践,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要通过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等举措,为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提供新的保障;要正视高职教育质量文化研究成果中以思辨性主观想象为主的倾向,通过“职教20条”方案的建设理念和具体实践,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融合;要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为逻辑起点,探究质量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并用以指导人才培养实践,有效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梦卿  邢晓 《教育科学》2020,36(2):82-89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在时代发展中深刻把握自身发展的时代要求,要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特色;要展现时代担当,聚焦高水平建设。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在已经具备的开放性日益加强、融合性逐步深化和组织性日渐增强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群)建设、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注重能力提升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路径,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下高职高水平建设的核心议题,新时代向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提质升级,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共享,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学以成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三个新要求。但目前面临社会狭隘的价值取向,阻滞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高职广普式的育人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单一主体滞后的顶层设计,导致了人才链与产业链脱节;导师队伍的结构性缺陷,离散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挥等现实困窘。高职院校应建立文化自信,以文化引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铸魂育人;升级育人模式,以高质量为导向开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新阶段;强化多元育人,以产教共同体服务创新创业教育高水平建设;优化导师结构,以优质的导师队伍夯实创新创业教育根基,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推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高职院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还没有完全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大思政"、"大平台"、"大教学"的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而提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并将科技创新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设计不仅要注重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高职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高职学生科学技能和科学品质的培养;要鼓励高职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高职学生营造自由探索的环境,促进高职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通过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的形式,搭建高职创业教育平台;通过分类培训、突出重点的方式,培养不同层次的创业人才;通过资源整合,优化载体的途径,提高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是指在社会环境中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一切有利因素,它主要包括政府支持、企业支持、校际支持、环境支持四个方面。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遭遇瓶颈,鲜有突破性成就。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有利于各高职院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职能。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存在支持政策不健全、企业参与度不足、与本科院校同质化等问题。为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政府需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企业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高职院校需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促进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媒体和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已被广泛关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工匠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共青团可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思想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等方面开展工作,这将有助于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的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促进高职学生创业、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创建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等途径入手,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畅 《辽宁高职学报》2013,(4):18-19,95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特征,校企文化融合彰显了高职教育特色,提升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增强了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要用优秀的企业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在课程改革中融入企业文化的积极元素,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借鉴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师资水平,以校企文化融合引领高职院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