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平凡的世界中,台湾女作家三毛是不平凡的生命.熟悉三毛的人都知道,三毛30岁的时候开始了她的流浪人生.撒哈拉沙漠、南斯拉夫、波兰、丹麦、捷克、德国、美国和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流浪反映着她一生的追寻,她一边流浪一边写作,渴望和探寻着人生与艺术的真谛.看三毛的人生、读三毛的作品,读者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流浪意识.  相似文献   

2.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名叫《橄榄树》的歌,讲述了一个人为追求梦想而四处流浪的故事。在广州街头,就有一群来自北方的歌手,他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过着清苦有时甚至是凄惨的流浪生活……  相似文献   

3.
轮椅上的梦──杨慧莉和她书的事业本刊记者韩柳(一)春天,是个美丽的充满无边无际梦幻的季节。1994年仲春,我听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美丽的故事,这是一个残疾姑娘和她书的事业的故事,这个故事使我感动,这个故事使我对陷于困顿的书又生发出许多新的希望,这个故...  相似文献   

4.
试把无声作有声──谈漫画“三毛故事”的编写王成玉张乐平先生画的三毛可是出了名,这部作品流传了近半个世纪,在书店架子上从来都是摆出来不久就卖完了。我也是它的一个读者,算起来,还是与三毛岁数不差上下的同龄人呢。我喜欢三毛,我同情他,这种爱之情,延伸了几十...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看到了几份类似内容的图书订单: 醒目的标题赫然注明该订单征订的大作——《女性的流浪》。在标题的上方,用同样醒目的字体对该书内容作了这样的介绍:“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性与情的撞击 二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欲与缘的冲突 这是关于他和她残破人生的故事这是关于她和他无泪的人生诉说”。 渲染并未到此为止,还有进一步细节的披露,不能不再作一点摘录:  相似文献   

6.
新书架     
《中国新闻周刊》2001,(45):62-62
我还处在性启蒙前夜的时候,美丽而年轻的张瑜已在一部名为《小街》的电影里扮演了一个假小子,有个镜头描写她剪短了头发用几丈长的白绫在镜子前一圈圈地缠胸,这一场面看得我稀里糊涂,比起那部电影莫名其妙的结尾更令人不知所云,又深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这是记录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历史的文字。撰写的这些人,不少是我熟悉的朋友,所描写的那些情节,不少是我知道的故事。但是,当把这些不同的人和事聚集到一个叙述体系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一人一事,而是一个群体的创造,一个事业的进程,一个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先讲一个我在列车上见到的关于读书的小故事。 有一年夏天,我从西安乘火车返京。旅途中,车厢里,看到一些旅客或卧或坐,手里拿着一本杂志或书籍在阅读。从封面上那些令人惊心的格斗场面或勾人销魂的美人头像,可以推知大多是些格调不高的通俗读物。这也难怪,在列车上看书,大多是为了消磨漫长的旅途时光,严肃的读物是不大看得进去的。  相似文献   

9.
依依图书情     
郭晓瑜 《图书馆论坛》2006,26(5):244-245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又是一个阳光明媚,桂花飘香的金秋季节。伴随着这周而复始的朝晖夕阳,我在图书馆里度过了二十六年美好难忘的时光。每当我来到图书馆,看到晨曦中一位位同学手捧图书,或坐,或站,在美丽的花园里,翠绿的树林中,朗朗诵读……,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丽,充满了勃勃生机。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我热爱这儿的一切,迷恋这儿的一切,钟情这儿的一切,我为自己是一名图书馆人而感到幸福和自豪。许多年来,在图书馆里,融入了我的青春,我的追求,我的梦幻,我对图书工作的依依眷恋……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花环———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曾镇南这是一本为孩子们编写的书,看到这本书,像是看到一个色彩亮丽的花环。它编得这样精致,这样美丽,让人注目流连,爱不释手。这本书有这样一些突出的优点:第一,它的内容翔实可靠,具有知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这是...  相似文献   

11.
文喆 《出版参考》2004,(1):23-23
第一次接触大型犬是在1995年舂。收养流浪动物的基地里,一个铁丝网圈着二三十只大狗。看到有人来,它们大叫着扑到网子上,网子摇摇欲坠,当时我心里真害怕。看到喂养它们的人进去了,我骨子里爱逞能的基因占了上风,也跟着进了门。我壮着胆子摸了摸围过来的大狗,它们就开心地站起来拥抱着我,热情地舔我的脸和头发。我冲动地抱起了一只比较小的,它竞撒娇地用两条前腿钩着我的脖子,两个后脚缩起来不肯落地,生怕我把它放下。当我不得不离开时,大狗们有的叼裤腿,  相似文献   

12.
去年十二月中旬,我接到了季桥乡通讯员卢玉华写的访问记《他真傻吗》。这篇访问记描写了一个被妻子称为“傻人”的普普通面的农民张国生助人为乐的几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虽然很平常,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内心所蕴藏着的闪光的东西,可以看清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问题是这些故事以前  相似文献   

13.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诗集,是关于一个人、一个非凡的人物命运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4.
3年前,有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刘宾雁报告文学选,书名叫做《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该书一位责任编辑在题为《历史无情历史有情》的《代序》中这样写道:“《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本是宾雁一篇未曾发表的报告文学的篇名,是我特意挑到这里用作书名的。当我毫不迟疑地决定这一点时,我脑子里闪出了一股异常强烈的、经久不退的思绪:倘若我能为宾雁写传,那传名,我也同样会定这一个——《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原来,这位责任编辑之所以要坚持使用这个篇名作为书名,其用意之一就在于要为刘宾雁树碑立传,确认刘宾雁是个“不会说假话的”人。不仅如此,这位责任编辑在《代序》中还有话。他说:“诚然,以如此简朴的词语概括宾雁,决不可能道出他作为杰出的新闻记者、作家、思想家、理论家、翻译家和共产主义战士的全部特性,倒很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蛇年,关于蛇的文章多了起来。先是看到杭州重建雷峰塔的消息。消息说:据考古专家分析,雷峰塔遗址下很可能有“传说中囚禁白娘子的地宫存在”。后是看到中央电视台以白蛇传的故事为蓝本,编了一出新戏,让他们的著名主持人扮演其中的角色,分老百姓的春节生活增添了情趣。自然,在这出新戏里,“白蛇”、“青蛇”这些化成美女的蛇,仍旧是美丽善良而又多情的“正面人物”;许仙这个凡夫俗子依然是忠厚老实而又缺乏主见、追求爱情又怕蛇咬的“犹可训”的“愚氓”。作为对立面人物,老和尚法海还是一个心理阴暗、面目可憎、多管闲事、…  相似文献   

16.
杨驰原 《传媒》2017,(14):8-8
判断一个会议是否成功,可从五个维度观察:规格、内容、场面、宣传、服务。7月7日-8日,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在贵阳举办,从这五个维度可以看到:参会嘉宾规格很高,内容引人入胜,场面壮观宏大、座无虚席,宣传广泛立体,服务专业周到。这些充分证明: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是一届成功的年会。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档案》2014,(4):173-173
正2012年9月29日,三厂拥军大酒店里头人头攒动、热闹异常。细一打听,原来这里正举办着一场百岁老人的生日宴。老人名唐忠信,是拥军社区绿洲居委会的一个普通居民。看眼前这过生日的场面可不小,除了自己的20多个子孙,社区里老邻旧居,就连区老龄委、社区办的领导们也来了,足有300余人齐聚一堂为老人祝寿。看到这场面,老人一个劲儿地点头,乐得合不拢嘴。酒杯端起,大家伙儿让老寿星发表一下感言,可  相似文献   

18.
一个关于乒乓球的故事可以讲到一波三折,这是宁浩的不俗之处,但影片对人物内心和生存状态的记录,流于浮光掠影,未触及到人的灵魂深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余志刚 《中国广播》2006,(6):75-75,74
我采写的广播新闻故事《一元五角钱三十八年情》荣获2005年度浙江省优秀广播作品二等奖。这对于走上新闻岗位不久的我来说是个莫大的鼓舞。《一元五角钱三十八年情》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38年前,一位山村女校长不忍心看到她的学生因  相似文献   

20.
当我拿到《三毛不在撒哈拉》的样书时,时而颠来倒去地翻看,时而捧在手心久久凝视,心中更是百种滋味。既为这个叫嘉倩的女孩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感到开心,又为自己在这其中付出的辛苦而感慨。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这个初出茅庐的编辑做得最耗心力的一本书,因为我把自己的一腔热情也带到了其中。打开电脑,看着办公桌上的《三毛不在撒哈拉》,开始回忆我的这段拾光之旅。其实当我接到《三毛不在撒哈拉》这本书的初稿时,也开启了我自己的一段拾光之旅。在这段旅程中有不快、有感动、有欢笑,但更多的是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