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互动=激动?—互动电视发展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新闻记者》2001,(8):45-46
“互动电视正向我们走来” ,这是2001年3月16日上海《新闻午报》文化视点版的一个醒目标题 ,文中向我们描绘了互动电视将带来的激动人心的全新收视体验 :自由点播节目、自由选择剧情、自由切换镜头…… ,新的互动技术仿佛又带来一次收视习惯的革新 ,手中的电视遥控器也当家作主 ,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电视工作者们也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仿佛“互动”将给电视插上新生的翅膀 ,带来新的翱翔空间。可是 ,当我们沉浸在这种对互动电视未来的美好遐想之中时 ,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到现实中 ,想一想电视的上帝———观众 ,他们会为这种被动到…  相似文献   

2.
信息、教育、娱乐和服务是电视媒体的四大基本功能。电视节目正是借助这四大功能,与观众产生互动,满足观众在特定层次上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进而影响观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实现电视媒体的传播目的。对于兼具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而言,这种传播目的在公共性上体现为电视媒体传播公共价值、整合社会认知、促进社会发展;在商业性上则体现为电视媒体借助对观众收视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电视收视的不同需求,产生了一种以"互动"方式为主的电视节目。电视节目互动方式意在通过观众参与的特点,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笔者通过对目前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不足与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电视节目的主要互动方式及特点,意在对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拓展贡献一分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所谓互动,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与电视的联姻体现在传播中电视通过对参与节目进程的观众行为即时做出反馈,并最终影响节目成品.这种"以电视为中心,呈现出'中心扩散'与'观众回馈'的方式,可以看作一种'点对面'的'电视-观众'互动方式"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电视媒体特别是电视新闻栏目,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逐步调整与观众关系,让观众拥有了更多参与机会。电视从以前的单方面表达,向与观众互动中表达、观众参与中表达转变。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7.
孙莉  高祥华 《今传媒》2012,(7):120-121
近来,各大卫视为争收视率抢播电视剧《心术》,引起观众的一片怨声,且这种"抢播风"似乎愈演愈烈。基于此,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解决这种"抢播风"的方法,以还电视一个正常的竞争空间,同时还观众一个轻松安心的收视体验。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9.
时新苗 《声屏世界》2016,(12):23-24
随着电视和新媒体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电视专题节目想要在激烈竞争中稳定和扩充收视人群,就必须在保持节目的新闻性和社教作用的同时增强艺术审美表达,让观众的收视成为享受.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3,(12):69-70
节目受众:从接收者到互动传播者。社交网络使得观众的收视行为不再是孤立地接收.而是嵌入到社交网络之中.传统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单向互动.被观众与观众以及电视节目的三方互动所取代,加强了观众之间、观众与节目之间的粘连.使得电视节目向更广泛的人群渗透.电视观看行为也日趋社会化。节目内容:从专业生产到用户再造。  相似文献   

11.
一、媒体与受众的互动 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新闻由于沿袭了固有的宣传模式,一直用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单向性传播轨迹,使已经尝过网络媒体甜头的受众感到了不习惯,甚至反感.据于此,电视媒体开始探索节目的互动性,特别是在娱乐、服务等类型节目中,尝试让受众直接参与,实现双向交流和互动.这一创新让观众有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全新感受,电视节目的收视也再现新高.其后,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尝试强化"互动性"这个功能,通过访谈、评介,甚至现场评说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把来自第一线受众的意愿带进新闻,从而使新闻的贴近性和可看性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2.
电视屏幕日益精彩,频道竞争日趋火爆。观众成了每一个频道争夺的紧缺资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让观众"锁住频道",各电视台使尽浑身解数。众多的套路招数中,"有奖收视"一直倍受青睐,观众的参与热情高,参与人数多,被誉为频道收视有效提升的灵丹妙药。然而,随着受众人群日趋理性,常规的有奖  相似文献   

13.
要让节目更贴近观众,具有时代感、时尚感,要以一种更易于现代观众接受的方式宣扬主旋律,既注重电视收视也要坚守正面宣传的立场,打造后超女时代标杆性的电视作品。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以往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电视技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吸纳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建立广播-宽带融合型交互电视技术代表了新媒体时代电视行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广播-宽带融合型交互电视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发展历程,详细阐述并比较了不同交互技术的实现方法,并结合互动节目示例说明该技术的优势所在。交互电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电视台打造新型互动节目,提升观众收视体验,这对加速广电行业的"三网融合"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体如何赢得观众?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节目?他们的收视心理是怎么样的?这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许多电视从业者。为了能为电视从业者提供比较准确的关于观众收视动机的信息,使他们制作出的节目能获得较好的收视效果,一些电视人对电视观众的收视动机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调查和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指导了电视节目的制作。笔者试图对中美电视观众的收视动机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指出中美电视媒体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徐立军 《传媒》2018,(4):13-15
电视媒介研究一直是CTR和CSM的一项核心业务,我们时刻都在关注着中国电视发展的态势、困惑与机会.毋庸讳言,当下电视人的日子不太好过,关于"电视将死"的各种预言不绝于耳. 据CTR的广告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电视广告花费的总量仍然在下降,2017年前三季度下降1.7%,不过降幅呈现收窄趋势;CSM的收视数据显示,全国电视收视总量同比仍然在下滑,日均观众规模缩小,不过观众忠实度还算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该怎么看待电视的发展?从媒介进化的视角来审视电视与生俱来的价值和特点,应该能为电视人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向方霖 《新闻世界》2013,(6):136-138
当下,电视台竞争越发激烈,如何更好更快地与观众互动是电视台普遍关心的问题。“芒果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是湖南卫视投放的基于智能手机的互动hpp,而以它为代表的电视台互动App正悄然流行。利用App与观众互动,确实契合了新媒体时代观众的收视心理,但因其尚处于初期,面临着诸多问题。应对电视互动的APP市场,走产业化的道路是其未来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2013,(5):23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魏地春在2013年第4期《电视研究》刊文,认为电视要坚持以高品位、高质量的电视节目赢得观众,要根据新媒体时代的观众特点进行变革。电视人既不要轻视,也不要惧怕新媒体挑战,但要有应对挑战的心态、智慧和能力。种种迹象表明,新媒体正在步入主流媒体之列,对电视而言,新媒体带来挑战,但也是变革的动力和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收视热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变化,中国电视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可是,尽管中国对外电视一直努力在国际上建立公信力和吸引力,但是仍然不能摆脱"出口转内销"的命运--收视群是国内观众,主要收视目的竟然是学外语.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就要追根溯源,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为中国对外电视媒体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其早日成为国际媒介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电视是一种随时间延伸而线性展开的媒体,它与观众的互动,很大程度是通过节目编排进行的。所谓节目编排是将选择的节目进行分类、排序成符合观众收视习惯、收视心理和需求的,并可供安全播出的节目流。节目编排是制播流程的重要环节,也是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