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但是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社会性),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类社会将会是一片散沙而无异于动物界。教育不能只重视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而忽视其社会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反主体教育的反思与主体教育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如何培育个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是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重要问题.如果教育不能培育个体的主体意识,不能够培养个体的主体精神与独立人格,那么个人始终不能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主体创造价值.这就必然造成个人主体的失落及其实践绩效的遏抑,造成某一时期教育目标取向的迷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片面强调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教育,而忽视了个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个人生命价值的尊严和个人生活价值的自我实现.中国教育学并没有把培育和发展个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作为根本的目的.而我们实际上恰恰面临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冲突,反主体的教育与有关人的发展的主体性原则的冲突,知识的认知与生活价值的领悟的冲突,教育与人的精神建构的分裂,等等.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应该抛弃贬损个人主体性价值的反主体教育,而代之以培养个人主体性、形成国人现代个性的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3.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革命改变了关于人的素质的观念。社会生产提高了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要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首先就要成为一名有个性的人。然而,分析表明,"个性为本"教育价值在当代中国的确立,遭遇到来自于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体、强调统一而忽视差异、强调继承而忽视创新的传统文化的阻滞。因此,教育要培养有个性的人,必须从文化更新入手,改造思想,树立以个性为本的文化观念;变革实践,构建以个性为本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4.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革命改变了关于人的素质的观念。社会生产提高了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要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首先就要成为一名有个性的人。然而,分析表明,"个性为本"教育价值在当代中国的确立,遭遇到来自于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体、强调统一而忽视差异、强调继承而忽视创新的传统文化的阻滞。因此,教育要培养有个性的人,必须从文化更新入手,改造思想,树立以个性为本的文化观念,变革实践,构建以个性为本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5.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革命改变了关于人的素质的观念。社会生产提高了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要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首先就要成为一名有个性的人。然而,分析表明,“个性为本”教育价值在当代中国的确立,遭遇到来自于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体、强调统一而忽视差异、强调继承而忽视创新的传统文化的阻滞。因此,教育要培养有个性的人,必须从文化更新入手,改造思想,树立以个性为本的文化观念;变革实践,构建以个性为本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6.
教育应当是一个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变得更加完善的过程。但是现如今,教育过多地关注教育者的社会角色,强调教师的社会性和工具性,忽视了教师本身生命价值、个性价值的体现。本文尝试对教师的现状、教师自在成长的必要性、教师自在成长的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 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化的工程,教师是文化传播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智慧启迪、能力培养及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在素质教育旗帜下就不能不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如果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借口,完全屈从于学生主体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把学生个性充分张扬就是素质教育,笔者认为这也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8.
一、两个概念关于个性的概念,虽界说不一,但主要似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认为个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即:个性=人.第二种:认为个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性,是体现于个人身上的社会本质特征的综合.(心理方面)即:个性=人的社会性.第三种: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即:个性=心理的个别差异.我认为,第一种外延太宽,内涵也不够确切;第三种又太窄.第二种比较确切,抓住了人的个性的本质特点.关于教育的概念,外延放宽可以包括成人教育;狭义的则主要指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本文取后者.并且认为教育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和学二者)先确定个性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涵义,只是为了讨论方便.本文试讨论个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与学生自主教育的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师教育只注重社会实践对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忽视人自身发展需要和个性心理特征要求,导致教师教育与学生自主教育的冲突.解决师生冲突的基本对策是:改造教师课堂教育目的与价值,控制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教育,并帮助他们在自由时间里完成自主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教育改革就是从单纯的重视知识、智力的发展转变为重视包括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素质结构奠基阶段,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要求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经过调查,我国幼儿、青少年表现出来的个性和社会性问题较严重,是因为很多人对幼儿的社会性不认识,不重视,这些都提醒人们,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一、在价值取向上,实现由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转变 由于受我国传统的社会本位主义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更多地凸显了它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自我价值。这种价值取向,强调的是个人对集体、社会的绝对服从,排斥个人利益和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现行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忽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过于注重接受学习,而忽视学生参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源于人类社会生活之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性是人类的特性,是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其社会规范、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诸社会化特性的内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特征,也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儿童社会性发展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个性的最基本含义是一个人具有的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特征,是人基本的精神面貌.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说明了个性的形成不仅受先天的、遗传的、生物的因素制约,更受后天的、环境的、社会的因素影响.个性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又以社会性为主.教育就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梳理了全球化背景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五大伦理困境;重视社会发展价值,忽视人的发展价值;重视教育者的主导和灌输作用,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重视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教育,忽视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重视知识和规范教育,忽视情感教育,重视教育的管理职能,忽视教育的服务职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重视民主,终极等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人们在个性和社会性之间进行钟摆式的价值选择。目前,倡导个性再度战胜社会性成为流行力量,这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提倡以培养个性为教育的目标,它所具有的思想启蒙意义要小于它可能带来的思想上、实践中的混乱。个性和社会性是扎根于人的心理的双重需要,个性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副产品。目前.社会生活和精神状态所面临的主要危险是利己主义没有公德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来平衡,这更要求教育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服务社会意识的公民。当然,对于社会的理解,也必须更加多元和深入,超越将社会等同于国家和政府,将社会性等同于服从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反思我国的教育,一直是社会本位的“无人”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性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个人性价值。在今天,时代的发展已经呼唤人们将人的教育权利提升到议程上来。重视人的基本教育权利,是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每个普通的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普通群众对教育的需要便应是当今社会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一、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反思我国的教育,一直是社会本位的“无人”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性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个人性价值。在今天,时代的发展已经呼唤人们将人的教育权利提升到议程上来。重视人的基本教育权利,是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每个普通的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普通群众对教育的需要便应是当今社会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必然。1.应对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21世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播手段,要求把人的本质的创新精神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人的主体性、价值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受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面对资源共享机制亟待完善、个性价值尚未得到重视、职业规划空间狭窄的问题。对此,提出人的社会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中的作用;基于人的本质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现实性;尊重个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有效性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惩罚不是达成其他目标的工具,它是一种个性限度内的惩罚,应该使它融入教育的终极使命.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性是个性的本源,个性不是先验的存在和权利,个性是道德的个性.纪律精神、对社会的依恋和自主性是个性的基本要素.教育惩罚是一种道德惩罚,是对道德违犯者的一种谴责性表达,并对遭破坏的道德权威加以复原.迪尔凯姆认为教育应该远离体罚,惩罚不应针对学业失败,应该发挥惩罚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