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强调思辨、追求智慧的学科——哲学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这是一个被问及最多,但答案最不确定的问题。即便是研究哲学多年的哲学家也无法给出最确切的答案,但这也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哲学就是一种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而使人变得有智慧的精神活动,就是一门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来使人能够智慧地生活的学问。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里面都有哲学问题,任何学科的革命都是在哲学的意义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哲学向来被称为“智慧”的学问”。一部哲学史,既可以说是人类不断寻求和探索获得智慧的途径的历史,又可以说是人类的智慧逐渐得到提高和丰富的历史。但是,只有当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后,才不仅真正为人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而且它本身也充分显示了人类智慧所取得辉煌成就。因此,要有智慧,就必须懂得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观察分析客观世界的事物.本文作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根据自己几十年工作和学习的经验,把这个道理讲得既透彻明白,又真切生动。学习本文,我们不仅应切实弄清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而且?学习本文作者善于化艰深为平易,寓深刻于朴实之中的良好文风。  相似文献   

3.
学问与“学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学问一词,在汉语中有完整的词义。它与知识、见识等是同义词,此时学问是一名词。学问,又可是一个动词,意即学习提问,学习如何发现疑问,学着发问,学着问问题,学着质问。为了区别上述两种不同含义,暂且将后一种含义下的学问加上引号:“学问”。学问与“学问”之间有很奇妙的关系,由于这种关系,使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与“学问”的关系,理解用学问一词表达知识的合理性、深刻性。我们对学问与“学问”之间的密切关系作如下的分析。一“学问”会使人更有学问知识本就产生于问题。例如,水为什么会沸腾?水又为什么能结冰?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一、哲学为何而存在哲学为何而存在?这是对哲学最朴实无华而又最切中要害的追问。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怎样看待哲学,哲学究竟属于怎样一种学问?哲学的精神、品格又是怎样的?哲学的态度、方法又该是怎样的等等,这通常是属于哲学理论中的“哲学观”问题,即哲学精神的问题。那么,我们应注意彰显怎样的哲学精神呢?我以为:第一,永恒的思———用哲学的态度理解哲学。人们往往把哲学看作是一种玄奥高深而实际无用的知识。因为,哲学不能烤出面包,也不能走进实验室去求得普遍有效的结论。学生有这个印象大致是不错的。哲学的这一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5.
古人曾把获得知识、提高修养的过程称为做学问。在学中问,在问中学。笔者认为这种做学问的定义和今天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十分吻合。学习就得有发问的精神,非但于有疑之处发问.在无疑之处也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探究不解之疑、求异之疑、创新之疑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6.
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四课议论文 ,在题目的设置上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四课的题目都是文章的论题。议论文的论题和论点是不一样的。说得浅易一点 ,论题是议论文的论证所围绕的问题 ,而论点则是作者对于这个问题所持的看法或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张。比如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怀疑和学问具有怎样的关系 ,这是文章的论题 ;而怀疑是作学问的前提 ,才是作者的观点。又如第二十一课《发问的精神》:发问的精神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要有发问的精神 ,这是文章的论题 ;而学知识必须发问或者说只有发问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这才是文章的论点。四篇课文…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一门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能启发人的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常被人们称为“哲学是文明杖”、“哲学是灵魂”、“哲学是科学之王”。要变哲学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和哲理探究,变哲学观点的死记硬背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与时俱进,变事倍功半的自发运用为事半功倍的自觉践行,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增强哲学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谈“问”     
谈起学习 ,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 ,持之以恒 ,这当然是对的 ,但也需讲究方法 ,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王充说 :“不说自知 ,不问自晓 ,古今行事 ,未之有也。”在学习中 ,我们应当边学边问 ,多想多问 ,不然怎么叫“学问”呢 ?“问”是很重要的 ,但怎样能才问得“好”呢 ?郑板桥说 :学问二字 ,须要拆开学 ,学是学 ,问是问……读书好问 ,一问不得 ,不妨问数人 ,……他告诉我们 ,遇到疑问 ,就要反复地去请教别人 ,要问得透彻 ,问得深入 ,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毛病 :问是问了 ,但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 ,问的时候又往往不善于思考 ,问其然不问其所以…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一门源于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探索和追问的学科,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精髓,它可以使人“知而能识,学而能思”。总之,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我们学习哲学的内部动力原本应该是朴实而强劲的,然而伴随着快节奏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学生已经无暇去思考和探索这片浩渺的充满智慧的哲学天空。他们学习的动力被外在的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学习分数、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等目的所功利化。哲学学习的内部动力严重不足,因而出现了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死记硬背、运用能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哲学的内部动力是非常迫切而重要的。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哲学的内部动力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吕波 《班主任》2001,(12):33-33
学问,学问,学习必须要问.通过不停的问,我们才会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发问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经常看到,孩子拉着妈妈的手问这问那.孩子就是在闷父母、问亲友、问同伴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中长大,在问题的解决中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也正是因为学习了大量的知识,才迅速适应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