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文利 《新闻世界》2012,(11):55-57
按照产生的时间顺序,新闻图像可分为新闻图示、新闻图画、新闻漫画、新闻摄影、新闻纪录电影、电视新闻六种类型。网络出现后,网络新闻图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新闻图像上网,一类是网络自生新闻图像。网络为新闻图像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3G技术实现了无线网络数据传输速度的极大提升,为移动学习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使得在移动环境下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媒体信息成为现实。本文首先对3G技术的特点和移动学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3G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在高校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并提出了3G技术支持下移动学习在高校网络教学的实现策略,以期能促进新技术下移动学习和高校网络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图像检索行为与心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鉴于国内图像检索行为研究的缺乏,借助用户实验和行为观察技术,采集用户的网络图像检索过程,从检索入口选择、关键行为分布、行为状态变换等不同角度描述用户网络图像检索的行为和心理。研究发现:(1)行为特征上有四类典型的图像检索行为策略、两种行为倾向和五种高频行为模式;(2)用户心理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定势心理、较少的认知负担以及检索变换的心理阈值等方面;(3)与一般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相比,图像检索行为既具有共性,又有一些个性特征。图1。表3。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4.
王竞 《声屏世界》2010,(12):70-70
随着中国3G网络的运营逐步完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3G网络覆盖。在3G网络高速实时传输的支持下,一种全新的实时音视频数据传输业务诞生,即3G新闻直播。从2009年开始,依托3G技术的电视新闻直播在各电视台运用越来越广泛。2010年7月,东方卫视九江抗洪直播连线采用的是3G直播技术.深圳都市频道目前日常新闻直播连线已经全部采用3G直播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国内三大运营商4G业务商用的开始,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国内4G网络速度,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5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和GPRS等传统的2G、3G网络相比,4G网络突破了网络带宽限制的瓶颈,采用4G手机和专业摄像机视频进行采访和实时传输并直播也就成为了可能。从传统业务角度来说,4G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网络图像检索实验,采集用户进行图像搜索任务时的提问式及其变化序列,并进行小规模实证。通过内容编码和统计分析发现:①图像检索提问调整绝大多数与内容调整有关,缩检、扩检、平移和跟随系统相关搜索词是发生最频繁的四类主要提问调整行为,用户在图像检索时表现出从宽泛检索入手,逐步缩小范围的行为趋向;②就图像提问调整模式而言,有四种基本模式和四种混合模式,各有特点;③网络图像检索的演进性偏于一种自演进,而现有图像检索系统对交互式演进的支持明显不足。图1。表2。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7.
耕织图像是艺术领域重要的图像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驱动下,提出一种面向耕织图像的数字资源开发,实现多种载体形式的耕织图像资源数据知识图谱构建、主题性检索功能设计,以满足知识服务需求。构建耕织图像知识图谱与数据关联,选取各种载体形式的耕织图像资料为数据来源,搭建图文资料图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本体知识图谱,以充分挖掘利用图像知识。基于关联数据构建作品的知识图谱模型,能够揭示耕织图像的语义信息,为各种载体形式的耕织图像资料的数据化转换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既能揭示耕织图像之间隐藏的关系,又能比较分析耕织图像中未知图像的内涵,以及耕织图像中所涵盖的关于耕作和纺织图像技术、工具、动能等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8.
张双燕 《东南传播》2012,(1):154-156
平面媒体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眼睛的视觉媒介,传递的信息主要分为理性的文字和直观的图像两个部分,在科技进步和视觉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图像语言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系现代社会的媒介传播我们发现,图片的运用已经成为了显著特征,而拥有最广泛受众的新闻媒体,也不仅仅是图像时代的重要参加者,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媒体自身改革的积极动态。因此,摄影记者如何及时抓住新闻点,并以直观准确、精辟独到的图像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直播中3G技术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3G网络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覆盖,很多电视台开始采用3G技术进行电视新闻的直播。本文试从3G技术在新闻直播中的优势和它的运用方式,以及有待改进之处等方面来分析3G技术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12,(5):56-58
随着3G通信网络的普及和3G带宽的提升,利用3G网络实现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实时直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可能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张宁  杨冬妹 《传媒》2007,(6):60-61
RSS新闻成为网络新闻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而国内3G牌照发放之后,移动通信将提供成本更低、时效更高的数据业务,两者的结合将为3G时代的移动用户提供成本更低、容量更大、时效性更强的新闻服务.  相似文献   

12.
陆泉  陈静  丁恒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2):118-123
以现存的大量图像社会标签为基础,设计基于社会标签的图像情感自动分类标注模型,提出图像社会标签对情感的贡献度、区分度以及标签在情感维度上的权重3个因子及计算方法,实现图像5种基本情感语义的分类标注。在实际社会网络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方法在自动标注图像情感语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应用性。同时还发现,实际数据集中情感分布差异与复合情感对图像自动标注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宁  杨冬妹 《传媒》2007,(6):60-61
RSS新闻成为网络新闻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而国内3G牌照发放之后,移动通信将提供成本更低、时效更高的数据业务,两者的结合将为3G时代的移动用户提供成本更低、容量更大、时效性更强的新闻服务。  相似文献   

14.
陆春 《新闻实践》2006,(1):38-38
2005年12月27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北京表示,2006 年将制定出有关发展3G的技术、业务、资费、监管、频率指配等政策,这意味着,3G在中国将拉开序幕。 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它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在3G 标准下,无线网络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比目前的移动网络传输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12,(9):56-58
<正>随着3G通信网络的普及和3G带宽的提升,利用3G网络实现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实时直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可能和趋势。3G通信的特点相比广播电视领域实时直播传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存储空间的扩张,网络信息进入了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并存的时代,信息搜索技术面临着多元搜索需求的挑战。该文通过对当前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图像信息搜索工具和图像检索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者和其他图像搜索用户提供一些图像搜索的新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在论述图像传播研究与文化转向之间的关系。详尽阐明了当今图像研究兴起的重要背景——"文化转向"的内涵:是以视觉为中心的转向,视觉事物成为文化建构中的关键,图像成为传播知识和建构文明社会的重要媒介,建构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想像及认知/想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被重新发现的"图像"的作用、地位和本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最后就图像与文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本文认为,图像已成为现代传播中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文化力量。开展图像文化传播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传播效果,拓宽文化研究的领域等方面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通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图像的传播变得日益便捷,对图像的观看与消费也越来越多,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引发了网络舆论.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公众图像认知心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视觉化生存时代网络舆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读图时代的不断深化,媒体终端的飞速发展,多屏阅读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人们阅读图像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最早将图像冲印成照片,发展到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图像,再发展到手机成为阅读图像的主要载体,再到现如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云媒体技术的运用,图像可以在多种媒介终端之间快速传播,多块不同媒体屏幕同时掌握在阅读者手中,图像原本的呈现方式也在逐渐转变,人们阅读的时间越发不完整,趋向碎片化,认知也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张坤新 《新闻知识》2023,(6):54-60+95
视觉文化时代,公共事件的议题构造与社会动员的表征已由“网络造句”转向图像修辞。纵观近年来以熊猫“丫丫”为代表的公共事件,置身于文化语境、现实语境等具体语境中的视觉图像通过提供共时与历时维度的观照,推动指向社会矛盾的公共话语建构。同时,修辞主体主要通过对摄影影像、漫画图像以及拼接图像三种图像符号征用来激发公众的公共参与意识。此外,必须对“视觉转向”下公共修辞实践的潜在风险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