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学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回归教育的原点--儿童.儿童的特性是在"生长中",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儿童学习的数学不应是数学知识的简单汇集,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原味解读、数学学习的原态过程、数学思维的原质提升等本质展现,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使得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童心数学”主张从儿童立场出发,让数学教学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让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数学精神和数学文化的滋养,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教师教学时应注意顺应儿童的天性,通过数学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意义的生成,达到对儿童生命成长的关注,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3.
林素平 《新教师》2020,(3):54-55
经验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是建构生长课堂的有效途径。但长久以来,数学课堂偏重于理论教学,造成了“课本搬家”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缺乏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课堂沉闷现象。生长课堂是为儿童生长而教的课堂,学生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在探索和应用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去感悟数学思想,在感悟中去建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参与实践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并建构一个不断生长的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理解。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善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童谣、儿歌、对口令等形式是连接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有效形式,对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用“童言”会“童心”,以“童趣”引“学趣”。  相似文献   

5.
王志忠 《成才之路》2013,(30):15-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千方百计地引导“学习的主人”——要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去探究数学知识,不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效果。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连贯的,有一定的系统性。作为教师应该清楚教材数学知识的编排体系及一些知识要点,然后寻找一些“支点”,借助这一些“支点”引发开去,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质量。那么,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寻找学习数学的支点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等现代大众数学观念,无疑是数学教育的一次伟大改革。长期以来,教材所涉及与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由此导致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情绪,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努力将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中,使数学教学更具体、更生动、更直观,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8.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体验、理解和反思的现实过程,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条件;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打造“做数学”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样态.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做数学”理念及基于其的课堂教学样态,并从学科融合教学、创新数学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做数学”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样态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故事是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文化息息相关。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机地将数学故事融入教学,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境"的支撑、"镜"的观照、"劲"的延续和"径"的指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快速形成和发展,继而从学故事逐步走向有故事。  相似文献   

10.
谈到数学,很多人都认为是纯理性的东西,较枯燥,不好学。其实,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习的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探究过程中自觉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内在需求和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模型,形成个体全面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本文基于学生数学成长的视角,从现实性质的数学情境体验、数学核心知识再创造体验、互动性的师生交流体验、实践性的数学活动体验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数学体验学习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学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所涉及的“数学”,是学前儿童所学习的最初步的数学知识,包括简单的数的知识、初步的时间、空间观念等;它强调的是学前儿童在操作活动中的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13.
场景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新范式.教学中,将数学知识还原为学生生活化、经验化的场景,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教师可以创设“体验场景”“探究场景”“模拟场景”和“支持场景”等,唤醒学生的认知,激活学生的思维,助推学生的数学创造.  相似文献   

14.
江咏梅 《教师》2014,(34):34-3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数学认知”方面指出:要重视幼儿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兴趣,注重在“日常生活”“解决问题”“实际操作”中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如何让幼儿喜欢数学,帮助幼儿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中的核心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陈鹤琴先生指出:“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画画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孩子们总是能从自己的画笔下发现无穷无尽的乐趣.也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儿童从画画中找到的乐趣和信心是激发其创造性活动的最初原动力。画,放飞学生的思维:画,释放学生的激情:画,引领学生走进想象的王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数学图形的美丽。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世界的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6.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为此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本人认为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与学的交融中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理念。下面以“可能性”一课教学为例,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要适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 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如何让数学适用学生的发展需要,笔者立足数学多元化, 营造数学文化氛围,搭建数学验证平合,打造新型学习模式,拓 展数学学习途径,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尝试构建“大数学”,让 数学知识拥有生长的力量,让数学充满生长的气息。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设疑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素质的保证。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在“疑”上下工夫.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故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可见,数学教学中教师对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让数学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即学习主体的需求,从而促其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经历数学知识习得、技能形成的全过程,感悟数学的真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就会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