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度“新疆新闻奖”,评选揭晓,有49篇(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另有若干篇获鼓励奖。现将评选情况作些综述。 一 此次评选与往年不同的是参评消息、言论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历年评选中,参评消息、言论与通讯相比,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一再出现消息、言论数量不够,通讯供过于求的现象。今年这种情况大为改观,评委们没有再为评不出足够的获奖消息、言论而遗憾。他们从69篇参评消息、22篇参评言论中,相当顺利地挑出了获奖消息18篇,获奖言论8篇。这个变化,是历届新闻评选中评委们一再呼吁的结果,更是近年来我区报纸重视抓消息和言论写作的结果,但愿这个良好势头能一直保持  相似文献   

2.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号角。报纸没有言论,不算一张完整的报纸,报纸没有好的言论,不算一张好报纸。纵观县市报,言论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强新闻言论,是县市报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一、从县市报的现状看加强言论的紧迫感 县市报与中央、省报比较,最为薄弱的要算言论了。笔者对手头掌握的7个省的10家县市报1994年1月至3月的言论作丁一个粗略的统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和大报相比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从数量上看,这10家报纸属周三刊的4家,其余6家属周二刊,1月至3月共出版200期(只搜集到180期),言论共60篇,平均每期0.3篇言论,也就是说,平均每3—4期才有一篇言论。言论数量较多的湖北省随州报、仙桃市报、山东省平度大众报、四川省郫县报,平均每期也只0.6篇,有两家报纸1月至3月的言论加起来也不超过8篇。可见言论在县市报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3.
一、言论短缺原因:数量少。我们对1994年7月份21家煤炭企业报言论发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全月满4篇言论的只3家,2篇的是11家,只有l篇的8家,一篇都没有的3家。 质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8,(1)
我写言论的一些体会文/亦杰通讯员园地我从50年代末就开始业余写作。起初是新闻、通讯、诗歌、散文胡乱涂鸦,从80年代初主要写言论。十多年来在全国十几家报刊发表言论600多篇,有30多篇获全国和省市报刊言论征文奖。我为什么偏爱写言论?一是这种文体适合我的...  相似文献   

5.
繁荣地市党报的新闻言论,主要任务有二:一是要解决量的问题;二是要解决质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加强言论队伍建设有关。要增加新闻言论的数量,就要建立一支专职与业余相结合的言论写作队伍;要提高新闻言论的质量,就要努力提高言论队伍的素质。一从目前地市党报的现状来看,新闻言论的薄弱之处,不在于量的不足,而在于质的不高。以安庆日报为例:1990年,安庆日报共发表各种言论411篇,以全年365期报纸计算,平均每期报纸有言论1.16篇。其中由本报编采人员直  相似文献   

6.
言论在报纸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党报,强调指导性,首先要写好言论。一张报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人们首先是从言论中获得判断的;当前应注意些什么倾向、动向,也总是通过言论来体现的。从总体上说,地市报的言论是个弱项。地市报与省以上党报比较,言论就更显薄弱。这个严峻的现实,已经引起了地市报人的深刻思考。多年的地市报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突出言论的乡土韵味,是强化地市报言论作用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当前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地市报工作者更应锐意改革,编写出一篇篇富有乡土韵味的言论来。选准地方视角也许是长期形…  相似文献   

7.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一张报纸,没有鲜明犀利、风格独特的言论,即使消息的信息量很大,即使通讯的可读性很强,也算不得一张好报纸。从第二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的评选来看,我深感言论是目前地市报纸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这次评选,共选出一等奖好新闻21篇,其中言论只有一篇;二等奖中的言论也嫌分量不足。怎样改进地市报纸的言论写作?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党报言论稿供不应求,这几乎是大小报纸都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体会是:只要勤于抠点子,善于动脑筋,言论则越抓越多,越抓质量越高。俗话说“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据去年至今年4月间的统计数字,荷泽地委书记、荷泽市委书记等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就为我们市报写言论稿达20多篇。主要领导同志一带头,地、市委各部委办局负责同志及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党委书记、厂长和经理们,也纷纷拿起笔来,不到一年时间,就为我们市报写言论达60多篇。各级领导带头为党报写言论,引发了广大群众、通讯员以及各界人士写言论的积极性。这使我们的报纸基本上做到期期、版版有言论,并经常是一版有二至三篇言论,受到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保证稿件的编发数量,使小言论形成一定规模和整体气势:南阳晚报的领导特别强调:小言论上稿优先,保证数量。实际上,见报的小言论有时是两天一篇,甚至一天一篇。在这种“特区政策”下,负责小言论的主任与编辑,他们每天总在脑子里想着小言论的编写,从媒体上选题,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中找题,甚至到街上去有意识地采访,以使小言论更有力度。  相似文献   

10.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一张报纸,没有鲜明犀利、风格独特的言论,即使消息的信息量很大,即使通讯的可读性很强,也算不得一张好报纸。从第二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的评选来看,我深感言论是目前地市报纸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这次评选,共选出一等奖好新闻21篇,其中言论只有一篇;二等奖中的言论也嫌分量不足。怎样改进地市报纸的言论写作?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应该注意的。首先要转变地市报纸言论“无所作为”的观念,大胆接触热门话题和实际中的重要问题。从这次报送好新闻的言论稿来看,抓重大题材、抓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问题显得不够。许多言论停留在对“红白喜事大  相似文献   

11.
台州日报编辑林维横同志撰写的《来而不往亦有理》这篇言论,在台州日报5月18日《集巴广益》专栏中见报后,农民日报(见1987年7月13日二版)、浙江日报(见1987年8月31日二版)、人民日报(见1987年9月7日一版今日谈专栏)均作为花边言论登载,从我接触到的一些读者看,他们对这篇言论也点头称好,一篇只有470多字的“豆腐干”言论,引起了读者的叫好,这无疑是一篇成功之作.成功在哪里?本文作个浅析. 党报的新闻具有指导性,言论的指导性则更强,更明晰.《来而不往亦有事》这篇言论,旨在配合宣传中纪委发出的立即刹住用公款请客送礼、吃请受礼之风的通报,指导性无疑是强的.但指导性不同于指令性.报纸的言论是通过摆事实、讲道  相似文献   

12.
业内人士常说,言论和图片是报纸的"两个眼睛".由此,言论对于报纸版面质量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随着依法治国的步伐加快,涉法言论已成为报纸言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张法制类报纸、一个法制类版面,如果能有一篇高质量的涉法言论,可使整版生辉,通篇抢眼.  相似文献   

13.
学会写言论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有着举灯引路、扶正驱邪、答疑解惑、活跃版面等许多特殊功效。一张报纸,有了言论,似乎就添了分量,长了精神。我们通讯员既要学会写新闻,也要学会写言论。言论稿写得好,对增强新闻敏感、提高思想、逻辑以及文字水平都大有裨益。40多年来,我一直孜孜不倦倾心言论写作,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大大小小言论稿近千篇,获奖22篇,对如何写言论也积累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1999年4月6日《长治日报》一版的《上党新语》栏中,刊登了我撰写的言论《今年你植树了吗?》穴署的是笔名:罗斯雪。见报当天上午,在长治日报编辑部大楼一层大厅的阅报栏上,长治市记协主席、高级记者董志智的一封信吸引了不少同志驻足观看。这封信真情评价了《今年你植树了吗?》这篇言论,说它是一篇刊发及时、立意较高、清新流畅的较为典型的新闻言论,并指出地市党报言论专栏稿件的写作,应当忌大而空、忌打官腔,这篇言论不足500字,言之有物,不落俗套,是值得大家借鉴的。此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报社的领导、同事及读者仍时常提起此文,并给予赞扬…  相似文献   

15.
(1)“言论是报纸的旗帜,编辑是举旗者,总编辑是第一旗手”,有人把此作为总编办报的经验之谈。(2)今年3月下旬至7月底。笔者为52期《襄阳报》撰写言论17篇。值班副总编王志勇此间也撰写重要言论15篇。两人操笔共写二万言,每篇平均600多字。总编带头写言论,在各报均属正常,但写到如此密度,在本报历史上还不多见。“大写”之后,体会颇多。(3)总编当好“第一旗手”,可以尽快带出众多旗手。3月到7月,《襄阳报》言论如春笋出土,每期都有2至3篇言论,5个月共发163篇。与去年同期比,翻了一番多。变化何来?重要原因是:总编动笔加号召,编辑、记者就有了编、写言论的压力感和积极件,涌现出  相似文献   

16.
言论是报纸上常见的体裁。言论的样式,除了社论、评论员章之外,更多的是杂感、随笔、小品等。言论的特点在于观点鲜明、表现灵活,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人们把言论比喻为一张报纸的眼睛,是说好的言论,能传达出报纸的神采和灵魂。由此来看,言论写作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一篇成功的言论虽有多方面成功的因素,但即时、激情、理趣这三却显得更为紧要。  相似文献   

17.
现在报纸上的言论,除了社论、本报评论员、短评、编后等等,还有很多是个人署名的言论。1990年度省好新闻参评的43篇言论,39篇是个人署名的,这些言论,多数是以现实的“人事”为论据,少数是以古代的“人事”、名言为论据,都是缘事论理,联系实际,或剖析一个问题,或说明一个道理,或介绍一条经验,辐射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芒,其中有不少佳作,可称为报纸言论园地中的朵朵鲜花。缘事论理的言论,是古已有之的。刘  相似文献   

18.
县报言论与中央和省市报纸的言论确有不同之处。但是,如果在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上,加强言论的针对性,那末,其影响力也是不小的。首先,要将当地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性问题作为本报言论的热点。去年本报刊出言论文章160多篇,其  相似文献   

19.
台州日报编辑部林维横同志撰写的《来而不往亦有理》这篇言论,在台州日报5月18日《集思广益》专栏中见报后,农民日报(见1987年7月13日二版)、浙江日报(见1987年8月31日二版)、人民日报(见1987年9月7日一版今日谈专栏)均作为花边言论登载。从我接触到的一些读者看,他们对这篇言论也点头称好。一篇只有4 70多字的“豆腐干”言论,引起了读者的叫好,这无疑是一篇成功之作。成功在哪里?本文作个浅析。党报的新闻具有指导性,言论的指导性则更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知道言论在报纸上的地位,常把新闻评论喻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虽说如此,但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言论在整个报纸中所占的地位弱;二是重要言论更弱。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地州市报,有的报纸一年没有一篇社论或重要的评论员文章,有的报纸即使偶尔有那么一两篇,也是堆砌概念,正襟危坐,套话连篇,干瘪苍白,读来味同嚼蜡。对此,领导和读者不满,报人也感到棘手。当前我们应当切切实实做些努力,来转变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局面。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不尚空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新闻言论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