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伊沙被誉为解构主义诗人。伊沙诗歌《母语》存在着一种隐秘的二元对立智性架构,即关于"汉语"与"英语"、中西方话语权弱与强的二元对立智性架构。该架构在《母语》中占据着主导因素,并达到了最大前推化,继而其语言的审美性得到了最大的后推。对占据伊沙诗歌主导的二元对立的智性架构的挖掘,有助于读者把握伊沙诗歌的美学特征及其艺术魅力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母亲河,又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在古代,滔滔黄河水是中国人民南北联系的天然险阻。然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慧才能,为沟通南北,曾在黄河天险上架过蒲津、大阳、盟津、镇远四座真实的浮桥。蒲津桥位置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五里的黄河岸边。据《左传·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记载:"秦公子成奔晋,其车千乘,造舟于河。"这便是见于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浮桥——蒲津桥。据《史  相似文献   

3.
燕姝竹 《下一代》2012,(1):28-28
2012年春节前,我荣幸的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七彩星球”春节特别节目,录制扬琴四重奏《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乐章,成为我永难忘怀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4.
《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是伊沙对古典抒情诗传统进行消解而作的一首诗,也是对以往传统文化的质疑,具有很强的先锋意识。本文对《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进行细读,结合诗人伊沙的创作倾向,探究《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伊沙的长诗《乌托邦》体量庞大,作为口语诗,该诗继承了其诗歌主题空心化、语言表达口语化、题材对象生活化的特点。通过对该诗这三个方面的文本细读分析,能够探析到伊沙写作风格在诗中的体现。同时也能看到伊沙口语诗写作的不足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我和刘文科先生认识很偶然。其实在没有见到他本人时就读过他的文章。他是《黄河之声》杂志的总编,这个杂志是国内外比较有名,以音乐为主导专业性很强的杂志,严格说起来他应该算是音乐人了。而我是一个以文字为生的爬格人,2007年的一天,一位朋友给我拿了一本《黄河之声》杂志。当时我并没有放在心上,虽然音乐和小说都是属于艺术类,可是毕竟隔行了,出于对朋友的尊重我收下了杂志。  相似文献   

7.
赖鑫琳 《当代学生》2011,(19):62-63
他擅长水粉画、卡通画、油画等,多年来,获得过的大大小小的奖项不计其数。其中,作品《我眼中的车生活》在2007年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少儿美术》杂志曾做过他的专题报道。他还喜欢阅读和写作,多次获得各种征文比赛的奖项,其中一篇《最可爱的护校交通民警——戴红扣》的文章还发表在《上海法制报》上。  相似文献   

8.
1996年11月26日,我与友人一行五个从西安出发,经渭南、大荔、合阳,夜宿韩城。第二日过龙门进入山西境界,又经河津、乡宁进入吉县。在吉县用过午餐,在吉县县城东边的吉县陈醋厂每人买了一塑料桶陈醋,又匆匆出发,直奔壶口。车子在土路上颠簸,不久即进入山道。高低起伏的黄土高坡丘陵纵横,沟壑交错,山路绵延,宛如黄河的惊涛骇浪一样,坐在车中,仿佛置身于黄河的大波  相似文献   

9.
《黄河颂》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歌词三首》其中之一。歌词节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二章,作者光未然。讲授本课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地理教科书上说黄河注入渤海,可是为什么歌词是‘从昆仑山上奔向黄海之边’。是不是作者写错了?”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图书馆,翻找资料时又发现作者在《黄河大合唱》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描述黄河“注人浩浩的东海”。  相似文献   

10.
在师范学校教了十几年的音乐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久前一堂教唱《黄水谣》的唱歌课。这首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张光年)作词的抗战歌曲,是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女声合唱歌曲。由于一直对《黄河大合唱》的偏爱,我在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和分析音乐  相似文献   

11.
正郑渊洁写过一篇博文《干净八十万公里》,里面有三件令人深思的小事:第一个故事是出租车司机讲述的,"昨晚有个醉酒的乘客拦我的车,护送他的人拉开车门一看我的车,就说人家的车这么干净,咱别把人家的车弄脏了。他们关上车门,去打另一辆车。今天上午一个妈妈带着一个浑身是土的三岁的男孩坐我的车,妈妈拉开车门一看,就先把孩子  相似文献   

12.
<正> 诗人飞雪生长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村庄。他从黄河那开阔的性灵中受到启示,他把他的激情、理想追求交给黄河。为了对梦魂牵绕黄河母亲的秉性有更多的了解,他不辞千里之遥,风尘仆仆到黄河中上游深入考察和采访。他蘸着黄河的浪花抒写黄河的苦恋之情。“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文采来自对黄河、对家乡的热恋之情。正如他说:“我是黄河的儿子”“是黄河冲积的这方土地,养育了我,滋润了我,使我成长为文艺百花苑中的一朵小花。”飞雪散文以黄河口为基地,辐射整个黄河流域。《飞雪散文集》《草思集》《黄河三角洲风采》等展示着黄河散文系列蔚蔚壮观。飞雪笔下的黄河,千姿百态:既抒写黄河峥嵘的  相似文献   

13.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它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牛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探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节课的WebQuest活动,旨在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中学六年我是在黄河边的兰州十六中度过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文学名著。除教室外,在学校,那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 我读书很杂,初中时追求能满足幻想、英雄崇拜心理的作品,像《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保卫延安》《苦菜花》《迎春花》以及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等。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11册第七课《黄河象》介绍了一具古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并根据化石及发掘情况假想了化石的形成情况。 《陕西教育》1992年第4期曾刊登一篇《黄河象来历的质疑》。我在实际教学中又发现《黄河象》一文还有以下三处不妥。 一、黄河象的尾椎骨哪里去了? 课文在第一节着重讲述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高大完整。介绍化石完整是这样说的——“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厘米长的末端趾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五四“以来优秀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是曾从民歌中吸收了营养。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工夫曲》、《河边对口曲》,中国具有民族风味的歌剧《白毛女》的主题取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捡麦根》等。  相似文献   

17.
一堂成功的课,一开头就应该唤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教学中我常常用一、二句得当的话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如讲世界地理第八章《非洲》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前面讲完了亚洲,在亚洲的西南面是哪一洲?”学生会齐声回答:“非洲”。于是新课开始了。又如,教过中图地理《长江》一节课后,紧接着该讲的内容是《黄河》,怎么转到新课上来呢,长说:“上一节课,讲了浩荡的长江,现在开始讲奔腾的黄河。”很平常的一句话就把我东和黄河的的水流特点和二者的姊妹关系反  相似文献   

18.
本期主角:伊沙克·伊沙德·拉比神秘咒语:我的成功,来自于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时,母亲问我的那句话。行动故事:1.妈妈的激励伊沙克·伊沙德·拉比出生于1898年。小时候他每天放学回家,妈妈通常问他的第一句话是:“伊沙克,今天你提什么好问题了吗?”他把自己在学校里提的问题告诉  相似文献   

19.
黄秀珍 《山东教育》2012,(17):52-53
一、学会倾听。优秀的音乐作品经常响起,就能吸引学生的耳朵。我充分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兴趣,让音乐似春雨般慢慢滋润学生心田,进入音乐世界。如欣赏《黄河船夫曲》,我先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悠久历史,观看黄河壮阔景观,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直观性体验。然后让学生听着高亢激昂的《黄河船夫曲》,看着船夫们同风浪搏斗的画面,朗诵光未然激情澎湃的《黄河颂》诗句。丰富的文化激活了学生的音乐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在滚滚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20.
《琥珀》一文从万年前的形成写到万年以后,琥珀被渔民发现,并写出了人们据以推测的情况。文章写远古之事,虽属假说(推测),但上有“来龙”,下有去脉;前有“交代”,后有“着落”,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科学小品文。学生学习过《黄河象》一文,有了一点关于化石的知识是学习这一新课的有利条件。我要求学生课前复习《黄河象》,再预习本课。教学时我这样安排:先认识琥珀的样子。小学生从未见过琥珀,可是又没有直观教具,根据学生求知迫切的心理,先引导他们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