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锡厚同志筚路蓝缕,终于完成《王梵志诗校辑》大著.这是在《敦煌变文集》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草创之功不易有,粗疏之失难免无.项楚同志《〈王梵志诗校辑〉匡补》纠误补阙,使不少疑难爽然获解,令人感奋.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需要群策群力,愚者之千虑或可补智者之一失.《匡补》一文分载《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五年第一辑和《敦煌研究》总第四期,本文就《敦煌研究》所载部分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个别问题也涉及蒋绍愚先生《〈王梵志诗校辑〉商榷》和袁宾同志〈王梵志诗校辑〉校释补正,以期研讨.只得暂时劳,旷身入苦海.(○一六)  相似文献   

2.
《王梵志诗校辑》匡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在对王梵志诗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王梵志诗校辑》(张锡厚著,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1版)中出现的漏校、误校、误注及整理失当之处,提出了一些匡补意见。《〈王梵志诗校辑〉匡补》全文约七万字,其中一部分已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一辑。  相似文献   

3.
据《东坡志林·记游庐山》,苏轼初人庐山诗仅四首,与《冷斋夜话》及相关著录不符.考之,乃选编标准不同所致,笔者以为当遵作者本意.另《题西林壁》一首次句六个辑本即有六种面目.本文以各个辑本进行对校辨析,力证《东坡志林》和《冷斋夜话》所录为是.  相似文献   

4.
王梵志诗发现以后,引起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极大的关注,研究的论著也逐渐地多了起来。最近,我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的、项楚校注的《王梵志诗校注》,简称《校注》;又翻阅了中华书局1983年10月出版的、张锡厚校辑的《王梵志诗校辑》,简称《校辑》;还阅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张锡厚辑的《王梵志诗研究汇录》,也引起我对王梵志诗的浓厚兴趣。在阅读以上三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现在写出来,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1.貌哨(1)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002)张锡厚注:“貌哨:唐代口语,指脸色难看。”(《校辑》2页注[三])释义不妥。项楚注:“貌哨:应是丑陋之义。”(《校注》16页注[六])近是。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省首部用诗歌串起浙江人文和地理、历史和现实,反映浙江“四条诗路”的诗集《江河万古流》。该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辑“桃花源·浙东唐诗之路”,第二辑“夜航船·大运河诗路”,第三辑“乡村志·钱塘江诗路”,第四辑“思乡曲·瓯江山水诗路”。该诗集被列入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扶持项目、杭州市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  相似文献   

6.
诗词是由情感而产生的。陆机《文赋》说“涛缘情而绮靡”;诗词又是和理性分不开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序》)。古人诗与乐分不开,谈音乐的理论也完全通于诗歌。《礼记·乐记》说: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相似文献   

7.
《野草》主题的佛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草》主题隐含着一个与佛学苦、空观相吻合的逻辑层次。在现世苦难的打击下,鲁迅常常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佛学无常无我价值观促使他走向“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空无状态。由空开拓出生命的抗争之路,承担起现世世界扫滞除执、反抗绝望的责任是《野草》哲学的关键。诗文吸收佛教勇猛精进的精神,同时消解了佛教因果轮回的唯心思想。  相似文献   

8.
一、“处处志之”的“志”并非作标记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其中“志”字,古文注译本大都解释为“作标志”之类的意思。如郭锡良等《古代汉语》注:“志:作标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参》将“处处志之”译为“(一路上)处处做记  相似文献   

9.
由甘肃省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主持,杨富学、李吉和辑校的《敦煌汉文吐蕃史料辑校》(第一辑)一书作为“甘肃少数民族古籍丛书”已于1999年11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整理、校录了蕴涵在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中的相当丰富的吐蕃史料。本辑选录了佛教典籍12件以及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之释门杂文63件。前者包括著名《大乘二十二问》、《大乘经纂要义》等吐蕃佛教史要籍和藏族高僧法成之佛学名著《大乘四法经论及广释开决记》、《大乘稻芋经随听手镜记》等,以及最新发现的《法成经论目录》,这…  相似文献   

10.
敦煌石室出现的王梵志诗作抄本,经张锡厚同志辛勤而精细地校勘整理,1983年编定为《王梵志诗校辑》而出版了。如同其他敦煌文书一样,由于抄手文化水平低下,年代久远而致字迹漫漶和原卷残缺。王梵志诗作文字的校勘要比版本古籍校勘艰巨得多。同时,王梵志的诗歌创作“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而唐代的口语俚谚有许多在今天已不详其义,所以王梵志诗作的注释同样也是繁难的。《校辑》在这两方面都有许多精当之处,使人可以通畅地了解诗句含意,但是不可避免地也有一些失误之处,还值得继续研究。特别是有些诗的校定文字或者还难以读懂,或者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尚不能充分显露。今以三首诗为例,通过对诗意及写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吴树平先生《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 1 980年版 )辑有《风俗通义佚文》 ,这对学者进一步研究应劭该书提供了方便。其中四五三页有从《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四部丛刊影宋本 )卷一九《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注中辑得的一条 (杜诗原句为“五马旧曾谙小径”) ,云 :“王逸少出守永嘉 ,庭列五马 ,绣鞍金勒 ,出即革空之 ,故永嘉有五马坊焉。”吴先生标点 ,“王逸”二字旁加人名线。此书《风俗通义人名索引》“四画”亦有“王逸”人名 ,标云 :“佚·四五三”。今按 :此条佚文似非应劭《风俗通义》所本有。理由有二。其一 ,据范晔…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晋平原相陆机"、"其源出于陈思"二句的《疏证》补正如后:1.《疏证》所引"曹旭《诗品集注》校云"以下文字,不是曹旭校文,而是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之校语。2.陆机任职有作"平原相"者,有作"平原太守"者,有作"平原内史"者,《疏证》谓"不能确定何者为是"。按三者是互称,可通作。3.《疏证》谓"陆机诗今存104首,其中五言诗60余首"。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陆机诗120余首(含残句),其中五言诗80余首(含残句)。但逯氏还漏辑《答潘尼诗》(四言)一首。4.《疏证》赞同曹道衡说:陆机是"吴郡吴(县)人(即今苏州人)"。按陆机是华亭人,但未见历代《地理志》说华亭属吴县。5.《疏证》述陆机诗之体源节,还有两处"硬伤";同时,此节可补者尚有不少。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纯然的记梦诗,绝无想象或虚构的成分。又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客观。“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乃一首纯然的记梦诗,是不确的。  相似文献   

14.
《萨诃上人寄锡雁阁留题并序呈献》再校与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诃上人寄锡雁阁留题并序呈献》再校与新论汪泛舟S4654卷,孙修身先生在《从凡夫俗子到一代名僧的刘萨诃》一文提及,①海内外校录和研究者还有巴宙、郑炳林、张先堂诸家②。笔者《敦煌僧诗校辑》只录其诗(还漏录其题“萨诃”、“呈献”四字,“雁阁”、“勇战”...  相似文献   

15.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素以理董困难见称。项楚先生的《王梵志诗校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敦煌写本原卷,对王梵志诗重新进行了校勘和注释,其间新见胜义,纷陈叠出,钩沉发微,创获实多,堪称王梵志诗校理方面的空前绝后之作。笔者盥手捧  相似文献   

16.
钱基博先生所著《名家五种校读记》,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三十一日出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自印本,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九,无锡民生印书馆印刷.《名家五种校读记》是钱先生对先秦名家五种著作《尹文子》、《邓析子》、《慎子》、《惠子》和《公孙龙子》所作的校读记,既校勘善本,又阐发了其中要义.除《惠子》分“征文记”、“传”两部分外,其余四种皆分“校读记”、“传”、“后叙(或序)”三部分;在“校读记”中,又于各篇分“校勘”和“提要”两种.  相似文献   

17.
一、德育中“有我”、“无我”之意义阐释“有我”、“无我”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立的诗评理论。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王国维是用“有  相似文献   

18.
《十抄诗》保存赵嘏久佚之诗四首,虽其中一联已收《全唐诗》中,但仍属吉光片羽,十分可贵。《夹注》所引《十道志》《职林》亦为佚书。前者所载,在《新唐书·地理志》中多有印证。后者载记,亦可在《新唐书·百官志》中发覆。然前贤评价“字多舛错”“注多鱼鲁”之讹,并非妄言。如作者简介中言会昌二年登科,实为会昌四年;《王荆公唐百家诗选》竟夺“荆”“唐”二关键字。而言渭南县建置,又于前秦“符”氏后衍——后秦之“姚”氏;另如《文选》简称为《选》,《晋书》缩为《晋》,也与人们熟知的《诗》《书》简称不生歧义有别。以之与他书比勘出的若干异文,经综合考量后,逐一给出“宜各从长”之按断。明清之际钱谦益、金圣叹的点评文章,也摘要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9.
晚照楼诗话     
(“晚照楼诗话”是马茂元先生日常读诗心得的(马吉)集、现发表其中几节,以飧读者。) 沈云卿《独不见》一诗,开门见山,从卢家少妇居处写起,而以海燕双栖起兴,见独宿之苦,念远之情,全诗意思均由此生发出来;而人居堂上,燕在梁间,又是眼中所见实景,故能凑泊入妙,所谓在有意无意间也。颔联“九月寒砧催木弃,十年征戎忆辽阳”,由思妇写到征人,颈联“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再由征人回到思妇,自然归结到尾联之“含愁不见”,“明月流黄”,与首联相呼应。用笔如弹丸脱手,而转换处不犯痕迹,于  相似文献   

20.
李公亭记按林(山票)西湖山诗,题云:“湖山一景,不减韩山,自榛莽中起而新之,环立四亭,植松插竹,游者众矣。”此诗乃咏其所立之亭,非题李公亭或观稼亭也。王汉湖山立石诗 '《婉志》题湖山立石王澳薛驳抱理势迥石刻原文立石持太常博士知草州事王漠薛数抱模势迥石刻共十一行,末行尚有"巾祥符六年二月十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