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板桥三娘子     
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从来。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贵,多有驴畜,往来公私车乘,有不逮者,辄贱其值以济之。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元和中,许州客赵季和将诣东都,过是宿焉。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便榻,季和后至,最得深处一榻。榻邻比主人房壁,既而三娘子供给诸客  相似文献   

2.
弈 喻 [清]钱大昕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 )败,嗤( )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 )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金查堂查篮查厶主:垒鐾( 2查厶查塞;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 )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知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 )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  相似文献   

3.
(一) 庄子名篇<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话: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讲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日:"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相似文献   

4.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邪?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而行。卖酒者笑日:"岂有主人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遂尽取所偿负还之。  相似文献   

5.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名篇《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话:“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其中的“客有吹洞箫者”该如何翻译呢?笔者发现不少译本的译法并不统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翻译方式:(1)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2)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  相似文献   

7.
正师:很多古文游记散文对于同游者都会有交代,如《小石潭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而《赤壁赋》一文,与苏子同游之"客",却无名无姓无籍贯。作者为什么忽略对同游者"客"之身份名姓的交代?据你推断文中"客"可能为什么人?学生调动以往的阅读及生活的经验,纷纷发表自己的猜想。生1:黄州偏僻,客身份卑微,有无姓名不重要。生2:大概是个隐士,苏轼不便提其姓名。生3:也许是这人悲观消极,不成熟,不大气,  相似文献   

8.
阮文达予告归,搜罗金石,旁及钟鼎彝器,一一考订,自夸老眼无花。一日,有以折足铛求售者,再三审视。铛容些许,洗之,色绿如瓜皮,大喜,以为此必秦汉物也,以善价得之。偶宴客,以之盛鸭,藉代陶器。座客摩挲叹赏,文达意甚得也。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法横流。恚然,密拘其人至,键之室,命每岁手制赝鼎若干,优其工价。此后赠人之物,遂无一真者。  相似文献   

9.
"客有吹洞箫者"一句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对这句话的翻译,不少参考书并不统一,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种: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赤壁赋》中提到主客二人。据考证,当时同游赤壁的确实只有苏轼与客共二人,客人就是苏轼的好友杨世昌道士。如译为"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就表示客人不止一位。因而  相似文献   

10.
杨生之狗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  相似文献   

11.
论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可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两大类。所谓被动句,就是说它的主语是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古代汉语中的被动表示法远比现代汉语复杂,可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有标志的和无标志的,这是第一种分法;一般的和特殊的,这是第二种分法;简单的和复杂的,这是第三种分法。有标志的被动句,如《韩非子·说难》“弥子瑕见宠于卫君”,“见”和“于”就是一种标志。无标志的被动句,如《战国策·齐策》“今婴子逐,盼子必用”,“逐”是“被逐”。一般的被动句,可拿意义或被动标志为依据去识别,如前举有标志的和无标志的二例。特殊的被动句,如《公羊传·庄公28年》:“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伐者为客”——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伐者  相似文献   

12.
不龟手之药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湃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湃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互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选自先秦·庄周《庄子·内篇·逍遥游》)【注释】①龟(jun):同"皲",手足皮肤受冻而开裂。②世世:祖祖辈辈,世世代代。③涝澼绕:  相似文献   

13.
〔原文〕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1]与?何士民众庶不誉[2]之甚也?"宋玉对曰:"唯[3],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4]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5],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6],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7],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8],杂以流徵[9],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  相似文献   

14.
扭曲的心灵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相似文献   

15.
杨生之狗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0,(11):84-84,47,95,96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相似文献   

16.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有这么一段文字: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收之,曰:“诺”对这段文字中的两次答问“客无好也”“客无能也”,陈钟梁、张振华两位老师在《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上发表的《(冯谖客孟尝君)导读》一文中认为是冯谖自述。对于此说,笔者不敢苟同,特在此与陈钟梁、张振华两位老师商榷. 其一,冯谖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寄食孟尝君门下,我以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引述的  相似文献   

17.
《群书考索》通常叫《山堂考索》,有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编者章俊卿,字如愚,南宋宁、理时人。此书网罗繁富,详于时政,而又能折衷群书,断以己意,是南宋人私纂类书中较好的一种,向来为学者所重,惜其明代以后,没有刻本,流传不甚广。上海师院图书馆所藏《群书考索》,前有杨守敬亲笔题记一篇,书法苍劲古朴,与传世之墨迹合,甚可宝爱,而似未经刊行,今依其手迹移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做人的滋味     
吾乃一猫,天性通灵,故不愿终身为一猫也。一日,吾遇一仙人,其指点迷津,教吾成人之法也,吾心甚喜。次日,吾试其法,果成人也,遂欲悟做人之滋味也。吾挺胸行于街上,因吾以吾为人而傲矣。忽闻有人喊道:“有强盗!”定睛视之,原是几贼夺一妇人之包而逃矣,贼后一妇人追之。虽妇人大喊,但群人如视而未见也。吾欲助妇人擒之,但惜吾势单力薄,也只能献一份同情也。经此事,吾甚恶当今社会之风气。但吾却无能为力,吾甚忧矣,却也感一丝惭愧。世态炎凉,虽难而无人助。此乃做人之滋味乎?吾深思矣。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采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写法.文中,"客"与"苏子"的对话,既构成文章的躯干,也蕴含文章的精神,其理韵、意味几乎已被阐释者发挥殆尽.笔者对此无甚高论,只是在教学中发觉,我们对"客"的一段言辞,在内容组织和层次判别上,解读似乎还不很合理,不很清晰.而其后果,则不仅弱化了这段言辞的丰富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而且妨碍了对下文"苏子"一段辩白的理解以及文章脉络的贯通.鉴于此,笔者尝试作一点辨析,或许于教学有些益处.  相似文献   

20.
国都即一国之首都。先秦文献中,国都常简称为“国”。如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此句中的“国”即指楚国国都“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