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超 《历史档案》2014,(2):122-124
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力,终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统一新疆,并逐渐确立以伊犁将军、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等为长官的四大驻防体系。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又称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回疆参赞大臣等,或以驻地名之,如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乌什参赞大臣等,是清代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的军政长官,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力,终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统一新疆,并逐渐确立以伊犁将军、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等为长官的四大驻防体系。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又称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回疆参赞大臣等,或以驻地名之,如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乌什参赞大臣等,是清代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的军政长官,总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乌什、阿克苏、库车、喀喇沙尔等八城事务。其设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清  相似文献   

3.
顺治、康熙、雍正等朝,在留都盛京设有上三旗包衣佐领,承办皇室和宫廷事务。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由盛京将军兼任总管大臣,主管该地区皇室和宫廷事务,日常事务仍由上三旗包衣佐领处理。故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虽品秩不高,但职位特殊。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清代官书及史籍或记载阙如,或语焉不详,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康熙朝是齐齐哈尔驻防八旗创建与调整的关键时期.达呼尔、锡伯、满洲、汉军、巴尔虎相继编入驻防八旗,历经多次调整,康熙四十五年(1706)最终形成满洲、汉军、达呼尔、巴尔虎多民族共存的驻防八旗格局.齐齐哈尔驻防机构中,军事长官级别逐渐升高,协领由每二旗一员变为每旗一员,其他属官由本民族官员管理本民族兵丁事务向满洲官员管理各...  相似文献   

5.
盛京内务府 顺治元年设。负责盛京(今沈阳)陵园的祭祀管理及其它事务工作,以盛京包衣三旗置佐领三人管理之。乾隆十七年设总管大臣一人(盛京将军兼),下设佐领、骁骑校、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司库、库使、催长、厩长、内管领、仓长等职官。其下属机构及主要职掌是:广储司,掌六  相似文献   

6.
清代吉林地方官兵额制沿革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史料选自馆藏吉林将军衙门全宗档案,是光绪二十八年吉林将军向清廷兵部进行例报的行文底册.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吉林将军所属各地驻防八旗及府厅州县文武员弁,披甲台丁的设置、额定、添裁、调拨以及沿革情况.对于研究东北地方史、八旗史乃至少数民族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7.
<正>盛京将军,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清朝武官职务,原为正一品武职,乾隆三十三年(1768)降为从一品武职。盛京将军是统辖奉天(今辽宁大部及内蒙一部)的最高军政长官。盛京衙门设于盛京城内,属下机构有印务处、户、礼、兵、刑、工等司。盛京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驻防的兵力仅次于京畿地区。设盛京将军1人总辖之,下设副都统4人、副都统衔总管1人、城守尉8  相似文献   

8.
索诺木策凌在乾隆朝中期跟随乾隆皇帝平定西疆,招抚回部,攻打缅甸,立下显赫功劳。后作为钦差大臣赴任西北,从伊犁领队大臣升为乌鲁木齐参赞大臣,再升任乌鲁木齐都统,为开发新疆天山东部地区,提升乌鲁木齐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记载乌鲁木齐历史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乾隆擢授其为京外驻防第一将军——盛京将军。其事迹载入清代首部传记《满汉名臣传》。  相似文献   

9.
营造司 机构名称。清代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初为惜薪司,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称内工部,康熙十六年(1677年)始称营造司。以总管大臣一人值年管理,下设郎中二人、员外郎八、主人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及笔帖式等员。掌管宫廷修缮事务。所属有太监若干名,  相似文献   

10.
<正>东三省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东三省等处地方兼管三省将军、奉天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在清末总管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军民政务。前身为康熙元年所置的奉天将军,后改为盛京将军。光绪三十三年,谕令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随时分驻三省行台,增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巡抚,并以徐世昌补授东三省  相似文献   

11.
八旗满洲 清代八旗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俗称“满洲八旗”。所属除满族成员外,满洲佐领下亦有少量蒙古、汉人,并单独编有蒙古佐领35个、半分佐领2个,鲜朝佐领6个,俄罗斯佐领、番子佐领各1个。八旗满洲的地位优于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是八旗组织的主体。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初置四旗,每旗下以300人为一牛录,设额真1人  相似文献   

12.
道光十九年,宁夏驻防正黄旗前锋状告该旗协领克扣兵饷。经查,实由卸任宁 夏将军和世泰、副都统存华前在宁夏任内贪赃枉法,由驻防各旗营协领摊扣官兵银 钱所致。道光帝对此案十分重视,特遣钦差大臣隆文等前往会同时任将军严查。现 将有关档案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中辑出,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锡伯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明末清初,锡伯族居住在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后来被清政府编入满洲八旗,并分迁各地,驻防屯田。目前,锡伯族历史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有清一代锡伯族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迁移:第一次是康熙年间由嫩江和松花江流域迁到盛京和北京。第二次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从盛京所属各地锡伯官兵内抽调一部分,迁到新疆伊犁驻  相似文献   

14.
顺治八年(1651),八旗始行科举,康熙朝成为定制.与京旗相比,驻防八旗科举表现出阶段性特点.嘉庆以前驻防八旗需赴京应试,嘉庆朝实现了就地化,道光朝由文科改试翻译,同治朝以降直至科举废止文科与翻译科并行.驻防八旗科举阶段性特点的形成,缘起于清廷鉴于驻防八旗中诸如汉化、生计困顿、武力衰退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以驻防八旗...  相似文献   

15.
广储司 机构名称。清代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掌皇宫库藏出纳。初名御用监,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广储司。以内务府总管大臣一人值年管理,另有总办郎中四人,郎中四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及笔帖式等办理各项事宜。司下设银、皮、瓷、缎、衣、茶六库,各置员外郎、司库、司匠、副司库、库使等官负责管理。六库出纳,按月缮折送司稽核,然后造册呈内务府堂核销,并每五年一次由钦派  相似文献   

16.
銮仪卫 官署名。为掌管皇帝车驾仪仗的机构。顺治元年(1644年)沿明制置“锦衣卫”。次年即改称銮仪卫,置銮仪使、銮仪副使、冠军使、冠军副使等职官。以后又由王公及满、蒙文武大臣中特简一掌卫事大臣(秩正一品)以总管其事。所属机构有  相似文献   

17.
庆丰司,清朝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之一。内务府是掌管清代“宫禁”事务的机关,举凡皇帝的衣、食、住、行等,都由它来承办。其中所需牛羊的饲养、放牧和供给,也是庆丰司的职掌。清初,庆丰司称三旗牛羊群牧处,康熙十六年(1677年)归并掌仪司,二十三年(1684年)始另设庆丰司。其最高职官为值年大臣1人,由皇帝在内务府总管  相似文献   

18.
正新疆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研究员杜宏春校勘的《伊犁将军马广奏稿校笺》,2016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伊犁将军是清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和回部之乱后设立的新疆地区最高军政官员,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三十一年,马亮任伊犁将军,广福任伊犁副都统。该书是  相似文献   

19.
刘诺  高勇 《北京档案》2006,(6):49-51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总管内务府衙门,负责皇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内务府七司之一的广储司,是掌管内务府府藏和出纳的总机构.  相似文献   

20.
王刚 《历史档案》2023,(1):90-98
清代驻防旗人的满语能力因族群、地域的不同而存有一定差异。最迟至雍正年间,南方京口、福州、广州三地的汉军旗人已基本无熟练掌握满语者。乾隆初年,南北各地满洲、蒙古旗人满语能力的急剧衰退成为普遍状况。乾隆中后期,在绝大多数驻防地区,日常熟练使用满语者所剩无几。清初的八旗驻防点大多未曾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乾隆二十年(1755)之后,各驻防地普遍兴建满文官学,并由驻防官员严加督查,大力强化满语文教学。然而,几乎所有的八旗驻防点均处于汉文化的强势包围之中,满语等旧俗并不具备长期保持的条件,官方创办的满文教育实际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