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因此纸带上的点迹就表示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迹的位置,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比如物体的即时速度、加速度等.  相似文献   

2.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因此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子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正【方法概述】1.根据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1)如果纸带上的点间隔均匀,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s为相邻两点间距,T为打点的周期,则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 T.(2)设相邻点间距分别为s1、s2、s3……若s2-s1=s3-s2=s4-s3=……=sn+1-sn=Δs,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打下某一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欲求打下第n个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由(n-1)点到(n+1)点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恰好为打下n点的时刻,可知打下n点时的瞬时速度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目的是利用纸带上的点迹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然而在处理纸带的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处理起来比较困惑,比较混乱,现在把处理纸带的有关方法汇总如下,以便于大家掌握用纸带分析物体运动的情况这种基本技能.一、逐差法1.相邻逐差法由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教材利用打点计时器求物体加速度的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通过测量这些点的分布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教材上通常用的方法是“逐差法”。其原理是:如图所示是利用一条打好点的纸带。  相似文献   

6.
[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方法.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子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研究纸带上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如图1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_1、S_2、S_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_2-s_1=………=C(常数),即若两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  相似文献   

7.
[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方法.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子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如图1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记数点,s_1、s_2、s_3、……为相邻两记数点间的距离,若△s=s_2-s_1=s_3-s_2=……=c(恒量),即若两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  相似文献   

8.
用v-t图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过程简洁且直观,它能快捷地解决一些运动问题.要用好v-t图,首先要理解图象的“点、线、面”的含义. (1)点v-t图上的点表示某一时刻对应的速度, 两个图象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 (2)线图象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多过程的周期性运动问题.对于这一类问题,不一定要用图象法求解,但利用图象法解题,形象、直观,思路清晰,可达到化难为易之目的.现举数例作分析.一、应用速度-时间图象解题速度图象的物理意义:(1)反映了v、t的对应关系,图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2)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3)图线与ot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当面积在ot轴上方时,表示位移为正值;当面积在ot轴下方时,表示位移为负值.速度图象不仅反映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加速度、位移的变化情况.速度图象是分析解决复杂运动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例1.(’88高考题)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_1,历时1秒钟;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秒钟;接着又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1秒钟;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历时1分钟.在此1分钟内.(A)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未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B)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1分钟未静止于初始位置;(C)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1分钟来继续向东运动;(D)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分钟未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  相似文献   

10.
打点记时器是高中力学实验中常用的记时仪器。不管是火花记时器,还是电磁打点记时器,只要接上50 HZ的合适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秒。若将纸带与运动物体相联接,则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从理论上讲,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相同且为0.02秒,然而在图1所示的纸带上,其0→1两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提出 动能定理反映了物体所受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的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实验方法是采用小车带动纸带运动,并用火花记时器(或打点计时器)采集实验数据,然后利用手工标记测量纸带点迹、做表、画图、计算,从而归纳出动能定理.  相似文献   

12.
钱爱华 《物理教师》2007,28(8):17-17
笔者读了本刊2007年第1期《“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科学性值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速度》),深受启发.该文中列举了3个例子来说明速度不能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并总结出两点:(1)不能用矢量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必须用标量来描述:(2)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用于表示运动的快慢,只有瞬时速度的大小才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笔者赞同观点(1),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三专题复习中,通常会遇到绳、杆模型中有关能量守恒的综合问题,而这类问题往往让学生感觉到很困难.在解决这类题型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在正确选择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分解速度,分解时必须弄清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质,找准合运动和分运动,合速度和分速度.这种题型通常将物体的速度v分解为沿绳方向的分速度v1和垂直绳方向的分速度v2.其中分速度v1就是使绳子拉长或缩短的速度,另一个分速度v2就是使绳子摆动的速度.二是需要仔细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及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再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这类问题.下面就这种题型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1.物体的速度大,但加速度不一定大. 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反映了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而速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跟速度无关,不能根据加速度大小判断物体运动快慢(速度大小),也不能根据速度大小判断速度改变的快慢(加速度大小),  相似文献   

15.
<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v,横轴表示时间t,画出的图像就是v-t图像。v-t图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1)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实验与探究     
1.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利用纸带记录物体的运动,通过分析纸带的打点情况来把握物体的运动,会根据计算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和位移,  相似文献   

17.
雷永琴 《物理教师》2008,29(3):60-61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很重要,通过这一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能利用打下的纸带来分析物体运动的性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还要求学生会计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两端点除外).笔者认为更高的要求还在于:能将这一实验的思想方法巧妙灵活地应用在类似问题中,简单快捷地解决运动学问题.可将问题划分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18.
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能够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同样,用频闪光源照相的方法也可以用闪光照片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物理问题的许多信息都可以用闪光照片进行传达和传递,而物理问题的解则可以通过对闪光照片的分析推理而得到.  相似文献   

19.
巧用v-t图像,可以使一些运动学问题的求解简单明了,还可以解决一些运用公式法无能为力的问题.运用v-t图像解题,首先要搞清图像的含义:如图线表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怎样,图线上某点的斜率代表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两图像的交点表示这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相似文献   

20.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很重要,通过这一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利用打下的纸带分析物体运动的性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还要求学生会计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两端点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