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写广西临桂宛田瑶族乡与黄沙瑶族乡义宁话的音系,义宁话的塞音韵尾[-p、-k]已消失,但少数字仍有塞尾[-t],大部分入声字有塞尾[-],结合有关临桂义宁话的材料,探索古入声塞音韵尾在义宁话中的演变轨迹及规律。  相似文献   

2.
滁州方言隶属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有入声是它的主要特点。《广韵》入声字在滁州方言里不是完整地保留,有个别演变为舒声。滁州方言里的入声字都是喉塞音[?]韵尾,韵母为[?]的入声字在滁州方言入声字中最多。考察滁州方言的入声现象,比较其与《广韵》普通话音类间的对应关系,探求《广韵》入声到滁州方言入声的纵向流变及滁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横向渗透,展示滁州方言语音演变概貌。  相似文献   

3.
[摘要]大堡子乡的酸汤话是当地的苗族人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当地人把讲酸汤话的人称为“酸汤苗”。酸汤话韵母今读情况:入声字的古塞音韵尾[-P、一t、-k]完全消失,也无喉塞尾[-?],阳声韵尾[-D]、[-n]则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韵母无鼻化现象,在一些韵摄中,合口呼字读为开口呼字的韵摄较多。  相似文献   

4.
在陕西方言里,无论保留入声的陕北还是不保留入声的关中。“弱着缩”等少数古入声字除了入声或舒声阴声韵的念法,还有[aη]组阳声韵的读音。我们认为,这些药韵、屋韵字的[-η]尾是由古入声韵尾[-k]转化而来。“麻将”来自“麻雀”。“雀”为药韵字,南方“雀”与“将”同音,与陕西药韵的“着弱”读[aη]可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方言里,无论保留入声的陕北还是不保留入声的关中,"弱着缩"等少数古入声字除了入声或舒声阴声韵的念法,还有[αη]组阳声韵的读音.我们认为.这些药韵、屋韵字的[-η]尾是由古入声韵尾[-κ]转化而来."麻将"来自"麻雀"."雀"为药韵字,南方"雀"与"将"同音,与陕西药韵的"着弱"读[αη]可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中古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中的声调和韵母的演变情况,发现巨口铺方言仍保留有入声调,但塞音韵尾已经丢失,入声调自成一类。已经舒化的古入声字归派与中古声母的清浊有密切关系,表现为:古清声母入声字主要归阴平,古浊声母入声字主要归去声。此外,巨口铺方言中古入声韵的演变也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8.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了古入声字在桂北(西村)平话中的演变情况,其特点是:入声韵尾消失,入声调自成一类。其变化比较复杂:37%的古入声调字今仍读入声;43%的古入声字今读阳平,其中主要来自全浊(39%)和全清(29%)两类声母。  相似文献   

10.
小江话是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有24个声母、46个韵母和8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小江话一律清化,古徽母90.8%读同明母,念重唇的[m];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分别保留[-m-n-η]鼻韵尾三分和[-P-t-k]塞音韵尾三分,有自成音节的声化韵;古入声字保留独立的调类,基本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  相似文献   

11.
古入声字在方言中的演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语音现象,试图从古入声调和古入声韵两方面探讨作者母语(溆浦方言)的古入声字演变特征,归纳其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河北平山方言声母系统的变化与北方话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精组字保持独立,疑、影两母的今开口洪音字前有辅音[η];韵母系统中入声韵塞音韵尾已经消失,与阴声韵合流,没有形成摄口呼韵头[y];声调系统中平有声不分阴阳,入声基本自成一类,部分入声字按照出现的语音环境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  相似文献   

13.
西充方言中入声独立成一个调类。由于古入声字的韵母、声调和普通话里差别较大 ,所以 ,古入声字的读音就成了方言区普通话教学和学习中最难克服的主要障碍。掌握好古入声字的读音 ,必须先识别出入声字。根据西充方言语音特点 ,普通话韵母为ie而西充方言读成i韵的字 ;方言韵母是 、u 、io的字等都是入声字。西充人只要真正掌握了古入声字的读音 ,基本上就突破了说普通话的难点 ,避免了学习中的盲目性 ,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4.
属西南官话的贵州都匀方言保存了中古入声调类,但塞音韵尾已消失,调值已舒化。都匀方言入声的分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西南官话"入声归阳"的规律不同。有一些入声字已经完全归入阴平、上声、去声三调,还有部分入声字有入声和非入声两读。另外有少数舒声字有入声化现象,与上古汉语长入字在都匀方言中的遗留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济源方言是豫北晋语的代表性方言,语音特征是有入声。本文通过方言田野调查,归纳济源方言的语音系统,记录古入声字在济源方言中的读音,可以看出济源方言有入声韵和入声调,入声韵排列整齐;560个现在还在使用的中古入声字中,近60%在济源方音中还读入声,还读入声的字中,古清声母、古次浊声母字占多数;还读入声的字中,约有三分之一可以两读,两读现象说明济源方言入声处于发展演变之中。  相似文献   

16.
南京方言中的入声喉塞尾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声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以韵尾的演变为始,进一步带动声调的变化.喉塞尾阶段是大多数方言入声消失的前奏,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喉塞尾逐步弱化,音节时长逐渐变长;第二阶段喉塞尾完全脱落,时长上的舒促对立消失,但还保留入声调类,入声调值不变;第三阶段入声并入其他调类,最终消失.目前,南京方言整体上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期,同时个别入声音节已归入舒声调类,这是语音自身演变和普通话影响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河北宣化方言的语音特点表现在声韵调及拼合关系上。声母:全浊声母清化,不分尖团,知庄章声母多混,蟹摄开口一等二等文读为零声母,白读为[η]。韵母:[εi]、[uεi]分别对应普通话的[ai]、[uai],[]、[u]分别对应普通话的[an]、[uan],韵母没有[n]韵尾。声调:古平声清字,无论清浊,今宣化方言均读平声,不分阴阳调;古入声字在今宣化方言中仍有部分读入声。拼合:开口呼韵母拼合能力最强,撮口呼韵母拼合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8.
0引言古入声字是一种发音短促,以不除阻的塞音作韵尾的字。入声调、入声韵早在公元14世纪就已经消失了。但古入声字还存在,相当一部分还经常用到,只是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不再读入声了。研究古入声字的古今音对应规律和方言间的分合异同,既是汉语语音史、古汉语音韵和诗词格律的内容,也是学习普通话,纠正方音的需要。所以在语音学界,一向是重视这种研究的。河南属北方方言区,在语音的声调方面具有该区的一般特征:除少数地区(如豫北西部)外,大部分地区有阴、阳、上、去四个调类,没有人声类。但是,古入声字的现代读音尤其在声调…  相似文献   

19.
讨论汉语南方方言入声韵尾的类型及其演变,根据入声韵尾的现实表现分为五种类型:三分型、二分型、合流型、脱落型、双层型.下面又分一些次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入声韵尾演变的一般趋势,并且对少数方言点的特殊音变作了分析.文章首次指出,闽语的入声韵尾为特异的双层型,并对双层型的形成提出了一种假设.  相似文献   

20.
辉县方言共有8个入声韵且都收喉塞音尾[?],调值短促,不分阴阳。辉县方言入声韵以[它]和[a]为主元音分为两组工整对应,古代入声韵尾弱化为喉塞音韵尾。辉县方言与晋语区的大部分方言一样,正处于晋语入声韵合并的中间阶段。辉县方言入声舒化比例较高,且舒化后多读为阴平,这是强势方言和调类归并规律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