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延薰山馆 玄烨诗一首 入无暑清凉转西,为延薰山馆。楹宇守朴,不雘不雕,得山居雅致。启北户,引清风,几忘六月。 夏木阴阴盖溽暑,炎风款款守峰衔。 山中无物能解愠,独有清凉免脱衫。 注释: [延薰山馆]山馆四周,遍植花草树木,轻风微吹,香气袭人。玄烨三十六景之第四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四十七年),是清帝接见大臣和少数民族王公、首领,举行宴会和颁发赏赐的地方。《热河志》说:“如意洲正殿,七楹。左右配殿各五楹。在‘无暑清凉’内第二重,南向,榜曰‘延薰山馆’。西窗联曰‘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皆圣祖御笔。中楹高宗御题联曰‘石剑攒青,千林天仗(天子的兵卫)合;水衣萦碧,一鉴月槎横’。”  相似文献   

2.
绮望楼 弘历诗一首 楼在城西南隅。下视,缘堤庐舍闤阓,历历可数。山环水抱,俨在画图中。 堄埤岑楼耸翠林,每因眺远一登临。 万家烟火随民便,圣度原如天地心。 注释: [绮(qǐ)望楼]在丽正门与碧峰门之间。弘历三十六景之第六景。始建于1709——1713年(康熙四十八——五十二年)。“绮望”是登楼远望,一片美景的意思。《热河志》说:“碧峰门之左,倚城为楼,凡九楹,北向。(高宗)御题额曰‘绮望楼’,联曰‘汲泉矶畔鱼知乐,试墨松边鹤喜陪’,又口‘一庭缥缈云霞气,四壁清凉水石心’,又曰‘闲寻绮思千花丽,静想高吟六义清’。登临圾望,水木云峦,组分绣错(象丝带、绣锦似的鲜明闪烁,纷繁交错。组,用丝织成的宽带子。绣,本指用丝茸或丝线在布帛上刺成花纹图象,也指绣品)。后楼三楹,南向,周庐环列,原(阝显)(xí)高下(原野高平,洼地低湿),如指诸掌。恭悬圣祖额曰‘坦坦荡荡’(寓宽广明达、泰然自得之意),联曰‘万家烟火随民便,千亩山田待岁丰’。”  相似文献   

3.
有蕴深衷 一吐为快─—乾隆御制《避暑山庄后序》(碑文)赏析周殿芳避暑山庄后序(碑文)我皇祖于辛卯年,成此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绘图、赋什、为序以行之。而予适生于是年,此中因缘,不可思议。即位后,于辛酉年.始为巡狩之举。至山庄,徘徊思慕,因敬依元韵,以志景...  相似文献   

4.
暖溜暄波额一 “暖溜暄波”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四十七年)。此景是座落在山庄东北门,即惠迪吉门南面宫墙上的重层楼阁。阁下筑有水闸,从宫墙外流入的水,是汤山汤泉的余波。当年,康熙认为汤泉之水,从山石中喷涌而出,“自然而温”,泉水长流,经过此闸仍有暖意,因而为此景题额曰: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疏通文章大意时,一般是以课本上的注释为主要依据的。笔者也是如此,但在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备课过程中,查阅到课本第87页注释④时,有些疑惑。注释④是这样表述的:“悠悠乎与颢(ha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意思是说自己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悠悠,渺远的样子。颢气,即浩气,天地自然之气。洋洋乎,广大的样子。笔者疑惑的是,  相似文献   

6.
云容水态额二 “云容水态”,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八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七年)。此景地处松云峡口南侧的山麓,殿堂五间,朝南。峡口筑石城为关,城上有楼三间,朝西。缘坡下望,绿树相连,青峰如墙,更宜观赏山庄云容水态及其不断变化的美妙景象。故而康熙为此景正殿题额曰:  相似文献   

7.
    
绿的树.粉的花,洪清湛清的水,火红火红的破。是景,还是回?就连那空气也是酒哟,吸一口就把人醉下。咚咚咚··一是谁踏破了湖畔的睁谧,唤醒了贪睡的乳燕、鸽鹊,惊出枝叶间一阵啾啾喳喳?呱,是春来了,是晨来了,是生气和活力来了,—来了年轻娃。迎着旭日,披着朝霞,放开两腿大步跨。奔跑、奔跑吧,年轻人,你看:前头展现出更灿烂的光华!1晨@白山~~  相似文献   

8.
偃盖龙鳞万壑青, 逶迤芳甸杂云汀。 《白华》朱萼勉人事, 爱敬《南陔》乐正经。 这是康熙为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所写的定景诗。“万壑松风”是山庄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六景,建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此景据冈背湖,前临万壑,因“长松环翠,壑虚风度”而得名。这里的环境幽静而秀美:西北山峦起伏,万木葱笼;东北湖光荡漾’菱荷芬芳。清代皇帝来山庄避暑时,常在此处读书和批阅奏章。  相似文献   

9.
曹寅(1658—1712),《红搂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乃清圣祖玄烨的心腹宠臣。曹寅先人系内务府满州正白旗包衣佐领下人,其嫡母孙氏系玄烨幼时保母,故文武兼长且风姿英绝的神童曹寅十三岁即挑御前侍卫,并选为玄烨南书房和经筵之伴读,与玄烨在君臣、主奴关系之中建立了亲密的情谊。终康熙一朝,玄烨对曹寅宠信有加:从康熙二十九年起,玄烨即命曹寅先后任苏州、江宁织造达二十三年之久,直至康熙五  相似文献   

10.
早晨,我站在朝霞里,瞭望绿色的大地,观赏着初夏的晨景。蓦地,一道亮光映入我的眼帘。我定睛一看,啊!是一粒小水珠在草坪上发光。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啊!我不禁赞叹起来。小水珠,你是多么普通,然而却又是多么不平凡。俗话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课本对难句“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进行了注释:“意思是说自己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悠悠,渺远的样子.颢气,即浩气,天地自然之气.洋洋乎,广大的样子.”对此注解,笔者认为不很恰当.  相似文献   

12.
初中五册(《捕蛇者说》)一文中“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课文注释: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弛然,“放心的样子。”这样注释,不能准  相似文献   

13.
烟波致爽额一联三 烟波致爽,是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此景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色及其命名的缘由,《热河志》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澹泊敬诚殿后第三重,有殿七楹。圣祖御题额曰‘烟波致爽’,为三十六景之冠。”澹泊敬诚,俗称楠木殿,是避暑山庄宫区的正殿。位于澹泊敬诚殿后的烟波致爽,地势高旷,背靠湖泊,云气缭绕。每当夏雨初睛、凉风吹来时,这里没有灰尘,没有积雾,空气清新凉爽。康熙在《烟波致爽》诗序中说:“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遂以‘烟波致爽’,颜其额焉。”诗中反映出康熙十分赞赏这里的自然景色,并说明了此景命名的缘由。  相似文献   

14.
清圣祖玄烨(1654~1722年) ,清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 ,1661年继承皇位 ,改次年为康熙元年。他继位时年仅八岁 ,亲政时年仅十四岁 ,在位六十一年 ,一生好学不倦 ,勤奋治国 ,是清代颇有作为的皇帝 ,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封面图片为“玄烨戎装像”和“玄烨朝服像” ,前者为康熙帝年青时的肖像 ,后者为康熙帝老年时的肖像 ,作者不详 ,现藏故宫博物院。“康熙南巡图”共十二卷 ,描绘了玄烨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第二次南巡时的盛况。该画幅首尾相接 ,人物众多 ,场面浩大 ,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可惜的是国内仅…  相似文献   

15.
蒹葭     
【注释】 ①蒹(jian):没长穗的芦苇。葭(jia):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白露:露水是无色的,因凝结成霜呈现白色,所以称“白露”。  相似文献   

16.
我皇祖于辛卯年成此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绘图赋什为序以行之。而予适生于是年,此中因缘不可思议。 即位后,于辛酉年,始为巡狩之举。至山庄,徘徊思慕,因敬依元韵,以志景仰。甲戌年,又增赋三十六景。盖以皇祖曾题额而未经入图,及余游览所至,随时题额补定者,总弗出皇祖旧定之范围。故“永恬居”之诗曰:“已是洞天传玉简,得教福地续琅书”。“永恬居”即皇祖御书也。 御序至矣尽矣,兹后序何为而作?盖予之生年即同山庄,而予之侍皇祖适以壬寅,而今岁又恰当壬寅。六十余年蕴于深衷者,不可以不明白宣示,以自戒己者,戒我后人耳。  相似文献   

17.
丽正门额一 “丽正门”是乾隆(清高宗弘历)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原来此门偏东,经乾隆改建,定于现在的地方,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宏伟宽敞的宫门,筑门楼三间,朝南。门前有红照壁,还有一对石狮子雄踞于大门左右。门内东西各有官员们等候皇帝诏见的朝房,正对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五间门殿,上面悬挂着康熙御题“避暑山庄”匾额。再往里去,就是清帝接见文武官员及少数民族王公贵族首领的正殿。每年夏秋之际,清帝来山庄避暑时,蒙古各部藩王都到这里来述职朝见,他们走进避暑山庄正门时,犹如拨云见日般欣喜欢快,乾隆为此门题额为: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铁环     
朝霞,把一弯玉钩俏悄融化,铸成了,铸成了操场上滚动的铁环。孩子手中勾住的,不再是空洞的零,换来母亲的悲叹:操场,不会再掀起令人心悸的风雨,卷走金子般的童年。太阳,正撒下千万缕彩线,绣织着绿茵茵的乐园.啊,我凝视—滚动的句号结束了严寒笑声追逐着年轮,牵着晨曦稳健地旋转…  相似文献   

19.
:yǐ、chì,还是ǎi?———谈古文新编读本的注音问题山东/吴启兴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中语教材的注释是:“(yǐ)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然,楞住的样子。”许金榜教授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精选作品导读》的注释...  相似文献   

20.
<正> 初中语文第四册课文《桃花源记》注释中对“落英缤纷”的注释是: [落英]:落花。[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 这样注释我以为是欠妥当的。理由如下: 其一,桃花源是陶渊明描写的理想王国,那里的景物、人物、事物,一切都是美好的。而落花繁多而杂错是衰败的景象,并不美好,这与陶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