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教学中,为最大限度整合教学资源,解决极其有限的专业教学时间与课程知识信息量极其丰富的矛盾,可以将外国文学作品选、世界文学史、比较文学等课程作为不同阶段的三级课程设置;并大胆调整世界文学史分期,对外国文学知识元素进行重组和定位,真正建立体现东、西方文学内在联系的世界文学史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
1999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了全国的学科点,将"世界文学"学科点与"比较文学"学科点合并,组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的学科点,使之成为中国语言文学八个二级学科点之一,并规定全国师范院校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课程取代原来的"世界文学"或"外国文学"旧课程.  相似文献   

3.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由著名外国文学史家朱雯教授、朱乃长教授等奠定根基,近十年来,该中心所依托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经过比较文学专家孙景尧教授、外国文学史专家郑克鲁教投、东亚文学关系专家孙逊教授所率领之学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10月成为国家重企点学科。孙景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合并的现状为前提,对学科合并后师范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从教学理念上和教学方法上做了尝试性的探讨,认为学科合并的事实给师范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既带来新的问题,也带来新的机遇。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充分发挥学科合并后的优势,在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中渗透和运用比较文学的观念和方法,以促进外国文学教学的发展,提高外国文学的教学水平,使其在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合格的语文师资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窦海鹰 《集宁师专学报》2005,27(3):14-16,19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已被国务院正式列为中国文学研究的四大学科之一。比较文学学科的目的是在世界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新的语境中研究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探讨中国文学在这一动态发展的语境中对末来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所能作出的贡献。本文就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25~27日,由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主办、河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本次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六十多位学者围绕论题展开了全面讨论。一、比较文学教学与中国语言文学及其诸二级学科1997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被归属为中国语言文学类二级学科,取代原"外国文学",这一课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文学的观念出发改革外国文学课程,有助于达到本科与硕士两个阶段专业知识的自然衔接,有助于增强课程本身的时代性与学术性,以解决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译本介绍、借鉴比较文学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可以提升文学史课的理论性,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学眼光。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外国文学史》(欧美和亚非两部分)或《世界文学史》与《比较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促进该学科教学的深度改革,郑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教师们希望用笔谈的形式,写出每位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经验,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世界文学史与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多年来,本学科的教师们潜心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了促进该学科教学的进一步改善,郑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教师希望用笔谈的形式,写出每住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经验,以便于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9):F0002-F0002
王彤,女,1964年8月生,河北沧州人,198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年6月获北京大学西语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讲“外国文学”、“比较文学”、“莎士比亚戏剧研究”等课程。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中西文学比较”主讲教师,“比较文学”重点建设学科成员。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国内首批硕士点和较早获批为博士点的专业学科,“比较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均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系列课程”则为国家精品课程。本学科建设已有半个多世纪,前有朱雯、朱乃长等具全国影响的著名外国文学专家和翻译家的开拓,现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景尧教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科合并以及比较文学课程在各类大学课堂普遍开设的现状,主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观念及其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段祥贵 《高教论坛》2012,(12):57-60
知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文学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在本质上指向一种以跨学科为精髓,以比较文学为方法,追求人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文学人类学。从文学人类学视野出发,外国文学教学应坚持在文化大语境下把握外国文学,坚持比较文学观念,坚持人文精神等教学理念;应重视一些边缘性的文学、生态文学、东方文学以及与文学相关的国外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成人高等教育学时的限制,讲授内容的高度集中与浓缩,以及成人分析、综合能力强等特点,不妨尝试运用比较文学方法,改革原来的外国文学教学。在具体教授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他们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及这门学科的重要价值。在外国文学的导论部分穿插讲授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着重介绍"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 " 等研究方法,并强调说明这些新方法的运用对考察与分析文学实体、文学现象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形成比较的思维习惯,借助文学中的"他者",采取异文化的外在视角,发现从一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和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比较文学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1981年北京大学率先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接下来有些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课程并招收比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97年,国家教育部在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合并,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名义归为中国语言文学内的二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也明确规定比较文学为中文系主要课程之一。此后,中国比较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些学校增列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硕士点、博士点,全国大部分学校在本科生中开设了比较文学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外国文学教学和学科建设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整合。不论是教学与教材编著标准的转移,还是在新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中,外国文学教学与学科建设遇到的更新和挑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6):F0002-F0002
李定清教授 李定清,1963年生,湖北襄阳人,襄樊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1984年毕业于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1996-1999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师从著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王忠祥先生,从事外国文学研究,获文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8.
罗锡英 《教书育人》2023,(30):57-59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本身蕴含着与立德树人高度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人文主义传统、理性思维,这是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围绕这三个关键元素,外国文学课应以学科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利用世界文学人文主义传统、理性思维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而行的要素进行立德树人,站稳看待外国文学的中国立场。  相似文献   

19.
外语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想在众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脱颖而出,并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与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外语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着力培养能够胜任比较文学研究、汉语国际推广、中外作品互译、涉外文书写作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这样的特殊人才,外语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有意识地加强以下课程或内容的教授或训练:外语课程;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课程;中国文学中与外国文学存在可比性的内容;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中国文化课程及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因素;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重要概念;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课程.  相似文献   

20.
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它兼容并包,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具有宏观的学术视野和丰富的学科内容。尤其在全球化多元文化语境之中,比较文学课程教学与改革对于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它既可以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学视野,又可以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找到兴趣点,也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及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