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从转变学校、教师理念入手,在为"减负"工作保驾护航的基础上,通过多方联动措施,实施以"尊重"为灵魂的学校特色管理、推动"分卡"激励评价制度,确保"减负"不"减效"。转变理念保"减负",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切实转变理念,"减负增效"工作才能执行到位;多方联动促"增效","立足学校、指导家长、影响社会"成为学校实施"减负"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减负"——我国素质教育面临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减负,真的减了吗? 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何谓"减负"?"所谓'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明显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学生因为课业压力过重、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原因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屡见报端.可见,这种"超标"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各地教委多次下文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的负担.但"减负"的效果如何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河南一个乡镇中学的初中生所在中学规定的作息时间:  相似文献   

3.
在素职教育发展的前提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教育减负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品德意志的锻炼,注重减负与承压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价值,才能使素质教育健康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一线教师都在想方设法给学生减学习负担、减学业负担、减心理负担.然而减负增效是一个系统工程,减负不一定能够增效,只有通过增效才能更好地落实减负.因此,在"减"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增",要增加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教育,增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增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增效.  相似文献   

5.
冯静  王建 《考试周刊》2013,(65):152-153
我国的"减负"行动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之久,却陷入了"越减越重"的怪圈。这是因为存在对"减负"概念的误区、观念上的误区和方法上的误区。要做到科学减负就必须转变观念,变革现行的考试和评价制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互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眉山市齐通中学结合学校的办学追求,聚力减负、增效,在减负的同时,努力打造教育新常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减负重在“落地”自建校以来,齐通中学在高效上下足功夫,严控学生作业量。学校成立了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的作业量进行调研论证,科学规划、系统要求、有效监督,努力在减负中提质。  相似文献   

7.
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如果仅仅给学生"减负"还是不够的。只有当我们的教学做到"减负增效",才能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拯救出来,才能回归教育的本质含义。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中考英语词汇量的逐年增多,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本文将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思考,联系英语教学的实际做一番阐述。希望能以"减负增效"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制高点",进而为英语教学"轻负高质"之实现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孙波 《林区教学》2014,(7):118-119
现在"减负"工作是越"减"越"加",学生的"负担"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了新的负担,减了而又反复反弹。履行"减负"工作责任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四个方面。政府应把"减负"作为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学校应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家庭应发挥好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应积极理解支持"减负"。只有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都勇于担当责任,有效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标本兼治,实现切实的"减负"。  相似文献   

9.
郭艳艳 《考试周刊》2013,(21):109-110
"减负增效"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英语教学结合新课改牛津英语教材大纲,提倡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韩宇 《辅导员》2014,(3):57
正本学年,笔者新接手一个五年级班,班里一部分学生字迹潦草,完成作业拖沓,正确率也不高。怎么才能尽快改变学生的现状呢?在全校"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共同行动中,结合课堂实践,笔者不断摸索方法,想出了一些小策略。一、自己给自己减负减负就只是老师的任务吗?经过思考,笔者决定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减负。以生字作业为例,以往  相似文献   

11.
当下,减负已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然而面对长期高压下的高中教学,如何保证减负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向规范的教学时间争取效益,成为了摆在高中教师面前的棘手问题。在减负背景下,如果怀揣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思想必然是抱残守缺。高中教师唯有打破传统、积极思考、有所作为,才能符合新形势下新课程的要求。本文就针对高中语文教师在减负后的作为,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人们群众对中学生减负的呼吁越来越高,我国政府也在几年前就下发了书文,针对中小学减负提出了几项具体地硬性规定。这其中就有严禁在国家节假日对学生进行集体补课,在假期学生的作业也不能超出负荷等规定。但是如何才能让"减负"真正的回归到课堂中来呢,而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的规定而机械的执行。在本文中将对小学课堂的"增效减负"做出具体的探讨并总结出有效地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前,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减负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然而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减负呢?暑假又要到了,高中生们该做些什么?是放松心情、旅游度假,还是继续与书本"称兄道弟"、挑灯夜读?为此,在2007年暑假即将来临之际,本刊对江西、辽宁等省20余所中学的340名学生的暑期计划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减负"与"应试"的博弈,症结不在于纠结中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才能为学生"减负",而应该明确,中高考最终为了导向什么、"增强"哪些方面的素养要求。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武汉宣布历史退出中考。然而,日前部分学校已停开历史课,学生在其他中考科目上的应试压力和课业负担不减反增——这样的结果,与主管部门的"减负"初衷背道而驰。还有一条新闻,与此形成有趣对照:教育部日前宣布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标准和办法,连续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下降的学校,将被"一票否决"。这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体质监测标准,引来众多校长和家长对于体育的密  相似文献   

15.
王俊香 《快乐阅读》2011,(11):110-11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家的"减负"浪潮也扑面而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越来越深入到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心中。在落实有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中学政治教师还没有真正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千篇一律地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认为这样做学生就能考出好成绩。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还摧残了学生  相似文献   

16.
减负不是减量,而是增加兴趣。当学生不喜欢学时,哪怕每天上一节课,都是负担。"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想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增效减负",达到全  相似文献   

17.
超负荷是指施予学生的负担超过了学生应承受和能承受的程度。"积极减负",就是采取整体推进措施,减去超过学生应承受和能承受的、对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具有直接负向影响的负担。包括要树立由被动减负转为主动减负、口头减负转为行动减负、孤立减负转为合力减负的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成材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高考价值观,制定中小学生的合理负担标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减负"提供法律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要想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老问题,就要从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对减负工作进行审视,分析过重课业负担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减负并非一刀切就能达到增效的目的,学校才是减负的主要阵地,只有以育人方式转变为契机,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9.
只有思想的改变才能带来行为的改变,再通过行为的改变带来效果的改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树立起"减负提质"的新理念。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材料,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才能更好地利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重组,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引导他们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促进有效复习,使"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七一中学")始终坚守以"聚焦质量提升"实现"全面优质",以"提质增效"实现"学生减负",以"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实践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发光"的教育追求。为了积极落实"双减"工作以及区域教育综合质量和队伍质量"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学校靠定力致"稳",以魄力应"变",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