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充分利用和挖掘《物理》教材中安排的各类实验素材让学生操作,并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把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巩固及对所学理论的验证、创新等与实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往往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误差分析能力的关注,使实验课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本文就此问题尝试在实验课中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探讨实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1 重视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内化.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如何用心地探究科学.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200 ml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失败的原因.再如讲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当学生明白了溶解的意义之后,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同时展示数量不等的食盐、冷水、热水、容积不同的烧杯等,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基础就是指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和观察各种实验现象,亲自体验通过实验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实验和实验全过程,让学生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是如何形成的;结合典型的实验结论,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是我们广大教师的任务.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演示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概念、理解规律,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学生实验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上有着重要作用.以往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两种实验的共同点是实验目的的确立,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由教材和教师决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对某些演示实验学生喜欢教师先演示,然后自己做一遍,或师生共同演示.有些实验学生喜欢教师稍等一会儿,让自己猜想可能的原因,希望自己亲自演示该实验.多数学生不再满足于物理现象的感官作用,他们有较强的参与心理和探究欲望.因此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中,营造一个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参与心理和探究欲望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困惑、成功的物理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大学物理实验一般涉及重要的物理现象,如果直接讲解其原理会让学生感觉难以理解且枯燥.本文阐述在大学物理实验讲解中适当的引入科普知识对实验原理及操作进行形象化描述,不仅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营造一个积极融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中创新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岚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8):164-166
对于化学实验,要更新实验思路,改变过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意识,让实验能在学习中创新.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要重视方法总结,改变过去只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而且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生物实验中更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既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生物实验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如何进行有效高中化学教学,是当前化学教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中,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学习潜能;在探索实验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四个方面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尝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64):148-149
DIS因为操作的简便,现象的图像化,让传统实验可视化,从而增强学生对微观的感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利于拓展学生探究能力。本文通过常见的原电池实验、中和实验等的DIS实验案例,提出了可以从四个维度提高DIS拓展运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2.
蒋丽娟 《考试周刊》2014,(74):149-14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神奇的实验,化学散发着独特魅力。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科自身的实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学生实验和考核实验中诸多操作的观察以及一些学生考卷的分析,实验操作错误极多,实验应用问题很困难,基本的物理模型建立不起来,这足以让我们感到不够重视实验教学的危机,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已经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4.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学习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应尽量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的操作者是教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思考.教师通过课堂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只有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先学会观察、感知,从感性认识出发,才会上升到理性认识,才会把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的恰当应用会使学生获得仅属于化学学科的快乐体验."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其乐无穷.以下是笔者就如何让初中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得快乐体验的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在对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的分析总结基础上的探索性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注重让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构建新知,体验成功。一、实验方法自主化,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科学探究来获取知识。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堂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同时,学生在科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化学老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实验来让学生感受、体会化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具体形象地为学生呈现化学的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化学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改进演示实验,并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装置是化学实验的客观载体,也是完善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媒介。为了使学生能真实感受实验,就必须使实验的现象鲜明,结论严谨,这就要求老师对演示实验要不断完善、改进来达到这种效果,其过程又必然会引起学生对各实验装置提出质疑及自身的改进设想,这之中就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机会。如高一课本中有关氯气的性质实验中,在做干燥氯气的漂白性实验时效果不理想,可在漂白之前加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便可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此处还可以设问,让学生思考改…  相似文献   

19.
物理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探索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20.
赵俭 《河北教育》2005,(1):23-24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 发现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自主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的最佳方法.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是去验证现成知识的结论,而是充当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相信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去研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引导学生发现,就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按自己的认识方式,去研究、去发现.如:学生在学习<磁铁的性质>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在一年级时学了"磁铁的什么性质?"接着告诉学生磁铁还有其他性质,让他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和装有磁铁的小车等材料去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