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传统上女性所属空间的狭小甚至悬置,她们的话语往往被遮蔽着。随着所处空间的增长,其话语媒介也逐步扩展开来。其中,回族女性文学便是回族女性话语的有力表达之一,通过家庭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开掘而深入到女性的精神空间,成功开启了回族女性自我表述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2.
邱叶 《高教论坛》2020,(5):7-10
思政教育微空间以微空间形态呈现并融合了思政教育各要素,有目的、持续性的思政教育活动维系并支撑其动态过程,表现为政治性、人本性、公共性和交互性等特征。面对移动媒介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实践路径优化包括贴近微空间现实,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优化,把握融合新趋势,实现思政教育媒介载体优化,适应自媒体特点,实现思政教育话语传播优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诸多的全球事件表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的引导者,中国智慧正在成为人类共同发展思想生产的生力军,全球汉语叙事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中国的经济、交通、金融、体育、航天等方略逐渐为世界所接受,实体媒介大大拓展着中国的全球话语空间.与此同时,中国在政治和军事话语空间、在区域话语空间、虚拟话语空间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国内话语空间紧缩,社会话语活力不足.因此,如何转变叙事方式,实现国家价值的全球化,如何释放国内话语空间,促进国家话语体系在国际与国内、实体与虚拟、区域与全球等多重空间中的有机融合,实现汉语的全球化叙事,是十分迫切的学术命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记者也早已遍布各处,人们在利用自己的传播方式传播着各种新闻。"全民记者"具有及时性更强、参与性更强、抗干扰性高、开放性强等优势。"全民记者"挑战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胁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促进了传统媒介的改革。在"全民记者"的影响下,当代传媒方式将会有3个发展趋势:传统媒介在完善中发展;新兴媒介弥补自身缺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共同发展的媒介融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开展,开创了一个自媒体时代,媒介环境、新闻样式、传播者角色、受众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河北省三网融合时期舆论宣传工作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通过整合媒介资源,构建良好宣传环境;作为政府应加强引导,应对传播变化;作为媒体应转换角色,提供话语平台;作为公众,应努力提高媒介素养,强化自媒体把关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媒介融合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媒介融合技术可以将多种媒体资源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限度整合。随着我国文化创意园区项目在各大城市开展.媒介融合技术的应用问题已成为其文化产业创意人员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广东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体现,是一项朝阳产业项目,本文通过分析广东产业园区的媒介融合技术,深入探讨广东文化产业创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时代颠覆了高校宣传部门宏观话语体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话语平台。青年学子在融媒体环境中需要克服自身媒介素养不高的状况,在网络的公共领域中形成与主流价值观融合的价值观。高校宣传工作在媒介融合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锻炼一支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人员队伍,对青年学子提高"媒介接近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5,(5):78-83
近年来数字化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公共知识分子陷入对社会化媒体的政治化迷思。社会化媒体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话语空间,但娱乐取向的微博热门话题又映射出社会化媒体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的缺憾。公共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技术憧憬使其寄望民主政治于社会化媒体之上,而网络监管、话语权困境和媒介素养缺失也使网络民主政治显得困难重重。因此理性看待社会化媒体在政治民主化领域发挥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和"搜狐网站教育论坛"三家媒体关于"教育乱收费"及治理政策的报道为案例,对政策议题在媒介中展现的话语形态进行框架分析,发现教育政策相关群体的媒介分布格局及接近权呈现出差异;不同类型媒介反映教育政策议题时的话语特征存在着系统性修辞基调差异;政策动员、政策论辩与诉求表达三种话语形态分别在平面媒介与网络媒介中得以展现。教育政策的媒介话语空间呈现出多元性,在成为政策信息传播通道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公共意见领域。政策话语与媒介话语的沟通及网络进入媒介后的影响,尚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学界、业界广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是随着媒介技术与实践的发展而诞生的前瞻性理论。按照媒介决定论的逻辑,"媒介融合"将对今后社会传播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从概念入手,分析媒介融合的背景,发展方向,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未来媒介融合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