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尚勤 《东南传播》2011,(12):85-87
微博信息正在以“碎片化”的形式和海量化的规模进入大众传播系统中,微博的社区化更是加强了信息的精准传播。而微博的社区化对新闻讯息的把关控制、传播内容、传播结构,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和受众都带来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新浪微博社区的传播结构及机制的分析,从而探讨微博社区新闻信息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何谓微传播,何谓微事件,何谓微时代 微传播是以微博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微博为媒介的微传播,是去中心化的裂变式多级传播模式,传播碎片化信息,借以实现自我表达、交往需求与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传播模式的微博信息挖掘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娟  祝宁 《新闻世界》2011,(5):91-92
微博自2006年在美国出现后发展迅猛,中国微博在2010年也快速兴起。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基础上,微博形成了二级至多级的信息传播模式,产生了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和海量信息。同时,微博具有实时、移动、碎片化等特点,而积聚的碎片信息使信息挖掘和分析成为可能,国外就运用微博进行电影票房的预测、地震灾害的监测,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以140字的文字篇幅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总的来说,微博具有的碎片化、草根化、和即时性的特点,适应了现在人们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欲望的需求,以至于无人不“微”,无“微”不至,俨然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微博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具有了重要的档案价值。  相似文献   

5.
郑莞雨 《中国广播》2011,(11):67-70
媒体社会化赋予每个人发布信息并传播的权利,这使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向内容碎片化、传播时空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人们心智和生活方式碎片化的模式发展。然而,个体在不断接触片段信息和世界时却感觉自己被切断了与整体感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碎片症”。传媒和人类沟通的未来前景因为碎片式的传播而产生危机,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应更理性地处理好丰富的信息与不断增长的浮躁情绪之间的联系,回归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范璐璐 《新闻世界》2012,(8):262-263
微博的发展带来了自由、便捷、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它给社会及个人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微革命”。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来厘清微博的传播模式,以及微博带来的社会功能,并指出微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曹琳琳 《云南档案》2012,(12):42-44
档案信息资源碎片化对应的是一种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零散化的信息传播模式。档案微博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传播媒介,在档案信息资源碎片化传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些不足之处,本文试对利用微博平台传播碎片化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微博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及病毒式传播机制冲击着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观念,探究微博时代大学生对于政治价值、政治实体、政治工具、政治效能四个方面认同的新形势,寻求影响其政治认同的因素,建立有效的优化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晓星 《新闻世界》2013,(9):158-160
2011年是媒体微博年。在微博的多元化、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受到大众追捧的同时,微博的主体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与病毒式的传播的弊端也给作为信息“把关人”与舆情“晾望者”的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将微博这个虚拟媒体空间关注和现实传播环境相结合,做好线上与线下的合作互助,是媒体微博能否长久生存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舒咏平 《现代传播》2007,(2):104-107
社会阶层、消费需求、媒体接触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现;体现到广告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必然呼唤一个能满足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来进行微观承接,这就是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性的“广告载具”;“广告载具”提出的主要意义,即使整合传播具有了基本元素、使广告传播更具消费者导向性。  相似文献   

11.
隋岩  曾鼐 《当代传播》2014,(2):69-70
百字短文是微博区别于其他媒介的本质特征,也成为微博传播的动力。140字字数限制的微博体强调"短小凝练""一针见血",凸显出社会焦点性、文采性、智慧型、娱乐化、碎片化等传播特征,创造了"人人发声"的机会,极大拓展了个人被社会认知的可能,对信息的叙述传播及受众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帅志强 《东南传播》2013,(1):100-102
政务微博已经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务微博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与话语互动有密切的联系。政务微博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功能主要表现在增进政民沟通效果、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加速社会信息传播、改进政府服务方式。政务微博的问政执政、汇聚民意、服务民生等潜在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政务微博要更好地实现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应该建立工作流程机制、舆论引导机制、系统联动机制、政民互动机制等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典型的自媒体,微博成为多元信息传播集散地和多元意见广播场,以“碎片化”形式消解着主流媒体“中心化”权威性,成为直接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媒介和舆论力量.因此,对微传播及其调控展开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丹 《东南传播》2011,(7):141-142
2010年被称为“微博年”,许多重大网络新闻事件都由微博首先发布,继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播、获取以及分享的平台,微博应用于新闻报道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提出,微博新闻报道中至少有三点问题值得重视:“唯速主义”现象泛滥、“新闻碎片化”加剧、新闻真实性无法保障.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带来了海量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带来了传播的快捷即时,网站、博客特别是微博,使得信息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给传统媒体如何在海量和碎片信息夹击中生存发展提出了特别严峻的挑战.信息泛滥之下缺少的是主流信息,而以主流信息发布为特点的传统媒体,正可以"后发制人"和重要性、经典性的内容创新来实现对"垃圾信息"的覆盖,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6.
王金礼  魏文秀 《当代传播》2011,(5):68-70,74
作为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议程设置”假说面临着数字传播环境的挑战.信息碎片化、非组织化的微博传播具有塑造/设置媒介议程并影响公众议程的超议程设置功能.论文通过考察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的传播效果,验证并阐释了微博超议程设置功能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浪微博中的“谣言粉碎机”为案例,对微博空间科学传播的传播者主体、传受关系、内容形态、传播方式以及符号特征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微博内容碎片化、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点为科学传播带来的变化.作者发现,在微博这一空间里,“谣言粉碎机”的“平民化”主体形象具有比权威科学传播者更为突出的优势,与普通用户的传受关系可灵活转换,用户之间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平台;同时,“谣言粉碎机”提供的信息内容贴近生活,符号样式体现了网络语言特色,更易得到用户认可.但微博的科学传播也面临困境:内容碎片化、传播迅捷等特点难以提供充分的理性思考余地,篇幅的不足增加了语义的不确定性——微博成为伪科学信息的集散地皆与此有关.如何在新媒体空间进行科学传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李鹏飞 《今传媒》2012,(10):20-21
微博是新媒体在创新和演化过程中的产物,由于其信息发布及时、碎片化表达、裂变式传播等新特点而迅速在新媒体的发展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伴随着微博平台上发布的许多社会不公正现象、丑恶现象、非法暴力事件的纷纷曝光,引发了对政府社会管理制度的诸多担忧和争议,正是这些担忧和争议刺激了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推动了社会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奕繁  杨丽英 《今传媒》2023,(5):144-147
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碎片化传播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内容碎片化、信息传播主体碎片化以及信息传播媒介碎片化三个方面。为有效适应信息碎片化传播,本文结合“微观叙事”与“宏观指导”,提出了要强调个性化“分众”施教,以“感”“理”思维提升学生媒介素养,旨在为信息碎片化传播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魏景霞 《新闻界》2012,(7):53-56
微博传播在微观上主要体现在技术-社会互动下的低门槛,信息传播方式的拓补化结构,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无中心化,以及传播偏好上的泛娱乐化.在宏观上,因为传播信息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微博舆论和传统媒体的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微博舆论的形成也更加复杂化,相应的对于微博舆论的引导和控制也呈现网络化和泛控制化.只有更加深入理解和把握不同层次上的特点,国家和公民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微博实现传播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