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玲 《今传媒》2003,(5):55-56
2002年底的香港《东周刊》事件,几天之内在香港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愤怒与谴责之后仔细思忖,确感《东周刊》事件为我们考察香港传媒生态和和媒介监督提供了管窥之机。 一、一张照片发表 一份杂志停刊——《东周刊》事件大事记 10月30日·香港《东周刊》刊出一幅某女星被迫拍摄的裸照,杂志当天下午即被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2.
纪实香港     
1996年11月7日,随着一架南方航空公司的“波音767”飞机在启德机场降落,拥有11位分集编导的国内最大的片《方寸国土万种情》(下简称《方寸》)摄制组抵达香港。未来3个月,他们将追随40位不同层次的香港人,“97”前港人的万干生活情态,将通过他们携带的4台摄像机永久地记录下来。这将是国内电视界第一次跨出国门用较为成熟的纪录片语言创作纪录片。《方寸》一片是从1996年3月开始酝酿的,当时有关香港的片子还不多,比较有影响的是中央电视台的《香港沦桑》、《话说香港》、北京电视台的《香港写真》,这些片子各有特色,但内容和角度…  相似文献   

3.
2月9日上午,陆军农村题材剧作30年成果展在松江揭幕。展览取名为“田野上的歌:上海农民30年心灵档案”。从1979年首部大戏《追求》面世至今,陆军30年来一直坚持农村题材的戏剧创作,迄今被搬上舞台的大戏就有28部之多,还有20多部直接反映农民真实生活的短剧。他也因此被誉为“用戏剧形式记录农民心灵档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由香港《文汇报》编辑、文汇出版社出版的《香港的历史与发展》彩色画册自征订以来,香港各界反应热烈,第一周就售出3万册,被认为是了解香港社会变迁,认识香港问题由来的极佳材料。该书系根据今年3月《文汇报》等机构在港举办的《香港的历史与发展》大型图片展的内容编印而成。画册共分四个部分:(一)香港问题的由来;(二)香港社会的变迁;(三)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四)香港问题的解决。全书汇集了400幅珍贵图片,是经过主编单位精心挑选的,它们形象地展示出香港的过去、现在以及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从香港《东周刊》事件看传媒报道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许多报纸在娱乐版用较大版面报道了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香港《东周刊》事件:2002年10月30日,香港《东周刊》用一幅女星被虐裸照作为封面,题为《字母女皇被虐裸照曝光》,内容是说一名神秘人日前向该刊编辑部提供一幅女星真实半身裸照。照片中女星正垂头痛哭,显然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强行拍摄,由于《东周刊》在刊出这幅照片时用方格做了眼部遮挡,所以无法直接辨认女星身份,但是台湾某报根据《东周刊》文内所给的种种相关提示推测出女星真实身份。这一事件引起香港各界的强烈谴责。成龙和梅艳芳等香港著名演艺界人士都出面…  相似文献   

6.
香港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了一本迎接香港回归的巨著:香港版《史记》。全书包括了《三年零八个月》、《六七暴动》、《九七回归》等几个数字,组成了香港的历史,这是首部由内地历史学家撰写的香港历史书。这部书以大事记形式,按香港年、月、日时序排列,记述的时间为从远古到1997年香港回归,总共6000年的历史,对具有特别意义的事件,则用特写的方式予以重点记述。书上还配有2000多幅历史照片。是一部了解香港、索引香港历史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7.
发自盲童心灵的呼唤与呐喊──《心灵之光──盲童画集》赏析思沙在1996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心灵文光──盲童画集》受到同行们的关注。根多人停留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展台前翻阅此书,久久不愿离去。有些人则多次前来要求购买。一位来自香港的女青年不仅三番五...  相似文献   

8.
一条重大新闻可以撞击千万人的心灵,一幅好漫画也能让人百看不厌。当读对着一幅精彩的漫画细细品味时.或顿有所悟,或仅是淡然一笑。《南方日报》漫画版的《每期一品》开辟两年后,引来读的追捧与好评。在如今时评大行其道,各种风交错的新闻纸上,《每期一品》如一掬清水、一枝嫩叶,给翻阅大堆报纸的读带来些许的清凉与幽默。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祖国日期临近,广东出版香港题材的图书大受欢迎,其中《董建华传》同时在广州、香港发行,面市3天即告再版。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内地出版香港题材的图书已有近百种之多,广东出版香港题材的图书有数十种。广东高教出版社的《中国香港1997》,被国家教委列为全国通用教材;海天出版社(深圳)的《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也颇受读者青睐,在广东出版的香港题材的图书  相似文献   

10.
每三人一份报纸弹丸之地的香港,新闻传播事业比较发达。漫步在香港街头,到处可以看到出售报纸、杂志的摊档。一些繁华的商业区的路旁、茶楼酒店的门前、码头车站的出入口处,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五颜六色的报摊。它们占据着大片空地,相互间隔只有二、三十米。早晨上班的行人,脚步不论怎样匆忙,总有不少人在报摊前停下来,掷下几个硬币,拣出自己爱看的报纸才走。许多报摊,除了出售香港当天出版的中、英文报刊,还可以看到隔天的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英文《中国日报》、《羊城晚报》和台湾报纸。  相似文献   

11.
香港出版信息三则《香港散文欣赏》出版近年来,香港的中小学生汉语水平日益下降。如何提高汉语教学水平成了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去年9月,香港获益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由韦As、陈家春、曾敏之、李远荣、兰。C等50位香港人写的50篇散文《香港散文欣赏》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香港的读者在图书的选择上更加谨慎,也更加精明了。据调查,香港人对实用性和趣味性知识读物仍有较大需求量,一些具有新意而又深入浅出的书籍脱颖而出,颇受读者青睐。据香港商务印书馆对约7万种中外文书刊的统计,1991年的香港畅销书依次为:《袖珍英汉辞典》、《香港街道地方指南》、《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牛津进阶英汉双解辞典》、《商务新辞典》、《洋相》、《中华新字典》、《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辞典》、《袖珍汉英词典》、《中国语文会考精编》、《唤醒》、((Common Eng  相似文献   

13.
香港随笔     
香港随笔程亚男从香港归来已近半年。《图书馆》编辑部几次约我写写观感,总是因为一些自己也说不清的原因犹豫着没有提笔。近日,又收到编辑部的稿约。怀着一种有负于朋友的内疚,我着手拾掇那已渐渐散漫了的记忆。寻找“天堂”有人说,香港是购物的天堂。徜徉在五光十色...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皇冠集团近年来着力引荐香港新一代作家的作品,包括擅长写吸血鬼的乔靖夫,写科技、暴力题材的周显。他们的作品属超现代风格,被香港文坛形容为“热血硬派小说”,阳刚味十足,娱乐性很高。皇冠计划,5—6月推出周显的代表作,包括《恶魔的电脑》《超过激之战》《不死太阳》三部曲系列,出版乔靖夫的作品有《幻国之刃》《恶魔辗杀阵》《炽夫使》。此外,还有张小娴的《再见野鼬鼠》,李碧华的二本散文和三本小说。看过他们小说的皇冠编辑们说:“好像看完一部动作片电影,很具娱乐效果。”  相似文献   

15.
香港以港口闻名,集装箱码头天天迎送巨轮;而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和金融中心,香港更称得上是一个“信息港”:传播媒介日夜运作,不停地报道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动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增加,香港传播媒介将愈加现代化和多元化,在香港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香港回归临近之时,让我们去看一看香港的记者、编辑们…… 香港人走路快,而香港记者恐怕是快中之快的一群人。 初到香港采访,我们人地生疏,香港《文汇报》特意派人来给我们引路。第一天就让我们领教了他们的“脚力”。6月的香港艳阳高照,刚刚从凉爽的空调房间里走到街上,只觉热浪扑面而来,没走多远,身上的汗就粘乎乎地像结了一层壳,而香港的人行街偏偏走几步就有一个红绿灯,我们的行走速度就可想而知了。给我们带路的那位女记者个头虽小,却是见  相似文献   

16.
大型画册《清代宫廷生活》已在香港出版。这本画册的出版,引起了读者的广泛注目。《清代宫廷生活》是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六十周年纪念,由故宫博物院与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合作出版的。香港商务出版这一大型画册,是继该馆出版的《紫禁城宫殿》和《国宝》两大画册后的第三部,标志  相似文献   

17.
钟勇 《新闻窗》2010,(4):31-32
电视纪录片《嘎老MY LOVE》讲述的是澳大利亚音乐学博士Catherine(女)只身一人到贵州三龙侗族地区生活18个月学习侗语、学唱侗族大歌、了解侗族,并最终融入侗族社会生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壹周刊》一炮而红,《东周刊》随之而起,《百姓》半月刊要改成周刊。虽然带有新闻性质的综合性周刊愈来愈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学者专家认为,它还是不能取代“八卦”杂志和报纸。  相似文献   

19.
1941年,梁漱溟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常务委员,前往香港创办同盟机关刊物《光明报》,并自任社长。作为国共之间的第三势力,民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成为两大党竞相拉拢的对象。因此,当梁漱溟要离开四川去香港时,国民党也没有阻拦,这才有了梁漱溟香港创办《光明报》这段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上年底,香港出版人协会经过选举,选出了新一届的执行委员会。新任主席是《亚洲财务及行政人员》的出版人侯巧妮女士(原名JOAN HOWLEY),副主席是《远东经济评论》的史道柏。《赛马天下》的奥马胜任协会的义务秘书,远东贸易出版有限公司的黎学坚任协会司库。此外,执委会成员还包括亚洲商业出版社的麦健时等多人。执委会下设政府关系、活动及推广等小组。香港出版人协会成立于1982年,前任主席是《读者文摘》的符伟迪。协会的30个会员中,只有4个是中文出版商。除上述的香港出版人协会外,香港现在还有5个书业团体的组织: 香港书籍文具业商会,会长沈本瑛; 香港出版人发行人协会,理事长易建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