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半岛城市群CBD簇发展前瞻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构筑山东半岛城市群CBD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半岛城市群CBD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CBD簇的区位优化对策和若干发展建议,以期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建设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城市群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相关统计数据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科技综合实力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各城市科技竞争力现状,提出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益和加强区域间协调与合作等措施,为推动半岛城市群科技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区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绿色创新是推动工业高质量转型的关键。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通过聚焦城市群工业绿色创新发展,利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法构建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测度模型,对2005—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工业绿色创新变迁规律进行静动态双维度分析,并基于Moran's I指数检验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工业绿色创新静态效率整体上呈平稳发展趋势,同时已塑造成"四大梯度"的空间分布形态;在动态效率测算中,根据Malmquist指数不同分解项对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度,可将城市群分为"要素集成"与"技术依赖"两大类型;空间层面的效率值发展特点存在明显的负向空间自相关性,各地区自身与周边地区的绿色创新发展均存在不足之处,邻近地区存在"都市联动"效应,周边城市对其产生的拉动或制约作用不容忽视,城市群之间工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且经济关联较少。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内在机理入手,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梯度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制约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提升的因素,选择合适的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切实有效的转移策略,以山东半岛产业转移为契机,推动山东省中、西部产业结构提升,实现山东省产业空间结构统筹布局,促进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索罗余值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了山东半岛城市群近年来的科技贡献率,发现该区域科技贡献率总体水平较高,但科技贡献率区域差异较大,不利于城市群的持续均衡发展.提出优化科技资金配置,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人力资源调配机制,调整科技发展政策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以江西、湖北、湖南三省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得出两者协调性强弱度为基本协调的结果。说明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尽管高等教育和区域的经济总量均处于全国中上游,但高校培养的人才大多数流失到沿海地区,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故而两者的协调度不高,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未能发挥良好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迅猛发展,其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快车道",尤其是城市边缘地区.针对这一区域出现的典型城中村类型给予具体定位--"后工业化城中村",并提出"循环式设计方法"的概念,旨在抛砖引玉,呼唤可持续的城中村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海超  王美东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06-1012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从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进而分析了三大城市群高技术产业整体和高技术产业各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对三大城市群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且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对于城市群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经济活力最足和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群。"十四五"期间,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面临着区域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人口流动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全球科技合作与科技博弈等诸多挑战。文章在对城市群人口布局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群人口功能布局的特征与问题,认为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必须同步提升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人口功能;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人口功能布局优化的基本方略,并针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提出差异化、针对性的人口功能布局优化策略,以引领"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群形态向更高级、更健康的功能组织模式演化。  相似文献   

10.
在概括介绍我国城市群内轨道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对城市群内轨道交通与城市群物流运输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运用轨道交通来优化城市群内物流运输服务,并说明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