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添长 《甘肃教育》2013,(23):61-61
什么是和谐课堂?其是指以课堂为载体,在和谐教育理论的引领下,科学地整合、优化教学手段及资源,确保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和充分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课堂成为师生、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特点及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完美阶段,这种和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作用达到协调的、满意的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师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以人自身发展需求和谐为宗旨。实施和谐教育要求高中体育教学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学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高中学生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场所,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程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相互作用着、具有复杂关系的复合体。和谐型课堂是以课堂为纽带的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是构建以学生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激发课堂的活力。营造课堂的激情和美感,形成师生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把正式的国家课程、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生命情感教育,实现课程资源的和谐、教学关系的和谐和学习过程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课的精彩在于和谐整合!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体育课堂是以体育教师全面教学为主导,以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调控为主体的具有生态与非生态现象的开放系统.这一系统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只要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合作协调、组织关系民主平等、相互关系尊师爱生,就一定会创建出生态和谐的体育课堂.这种生态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还能改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同时对学生个性发展也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连穗虹 《广东教育》2007,(12):16-16
和谐教育从创设和谐的情境(包括和谐的物理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入手,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目标的教育思想.它重在精心雕塑儿童的心灵,努力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培养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生相和谐的人才.和谐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谐,也是情感、意志、性格形成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某一时期的和谐,也是小学阶段全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教与学的和谐,也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和谐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高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本、校职工为本的三位一体的人本管理理念,切实、全面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师生享受最合适的教育,有效调控师生的差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高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本、校职工为本的三位一体的人本管理理念,切实、全面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师生享受最合适的教育,有效调控师生的差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下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优化各种教学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掌握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学是当下教学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作为其根基。在实践层面,和谐教学要重构人全面整体和谐发展需要与社会全面整体和谐发展需要相统一的教学目的;以整体、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设置和谐全面的课程;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完美地显示差异性、独特性的教学原则;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诗化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的民主、平等、和谐、对话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胡新芳 《成才之路》2013,(23):38-38
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谐的课堂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关系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能充分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快乐成才。  相似文献   

12.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推进教学过程的和谐,深入开展“和谐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充当和谐教育的使者,为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校园要充分关注教师的心理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校园是一个以师生身心和谐发展为主体的各系统要素协调运作的校园,是文化氛围浓厚、育人环境优化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的园地。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追求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整体效应,以师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形成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于娜 《中国教师》2010,(Z1):395-395
<正>古往今来,"和谐"一直是我们所努力追求和希望的。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种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5.
和谐课堂是指以教室为载体,课堂上教学各要素之间的一种和顺、协调、融洽的关系。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追求,以学生终生发展为境界。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造成在课堂上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严重影响了师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个师生、生生、生活以及情境等要素之间互促互向、共生共长的和谐课堂,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6.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和谐教育理念——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观"、"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过程观"、"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观"、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观"、以培养生活力为目的的"课程编写观"等,对于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和谐校园构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校园内涵体现为:它是一种以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有序运转状态,是以校园为纽带,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所形成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良性整体效应。因此,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以上内涵出发。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师生之间协调、融洽的交往状态,也是和谐社会在高校中的缩影。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创建并完善师生对话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点综合性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和谐学院”的构建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处理和协调好学院发展与学校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师生角色、教学与科研、兄弟学院之间等各种关系,充分利用重点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凸显办学特色,谋求学院实现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怎样构建和谐校园?笔者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促进教师群体的和谐发展;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三是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四是建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