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审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发现,"以学生为中心"存在认识偏差。甄定"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价值方向,应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罗前辉 《甘肃教育》2011,(22):83-8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精髓,它是以建构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创造性、发展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3.
莫凉会 《考试周刊》2011,(49):60-61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非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解读课文,即把"为教师好教",以教师为本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为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为了学生好学"、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陈贤瑜 《考试周刊》2011,(22):179-180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同时考虑到学生实际生活需要,对电类专业学生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十分必要。我校兴趣小组以"学生就业发展"为方向,具有实践性、过程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并形成了"以实为主"、"强化技能"、"以技促理"的教学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目前仍然是指导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对于指导高校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内涵、专业设置过细,边界明显、学生选课自由度小,选修课程质量总体偏低、课程建设与评估未能做到"以学生为本"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尚未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屈海丽 《考试周刊》2011,(27):122-123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就接触到几个新名词:"课堂角色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化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注重学法指导,以"导学、诱思"为特点的教学策略体系。 "学案导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注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而在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学案导学则改变传统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空气"一节教学为例,探索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妙用"三剂"来激发学生正能量。以化学史为"催化剂",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献身精神;以实验探究为"活化剂",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生活实践为"氧化剂",激发学生的辩证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教学理念。探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强调教师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强调教学要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语文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思维过程。但在当今课堂,有些教师只是一味"走教案"、图热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发展。其实,学生思维是以"读"为途径,以"想"为特征,以"悟"为核心的。教师应留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价值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碰撞,促动学生深思熟虑。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