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代卫所武职家族流传下来的承袭供状史料为我们了解明末卫所武官袭替流程和变迁提供了可能。通过对承袭供状的初步研究,可发现:卫所武职袭替流程远比明会典记载的要繁复;为避免诈冒,“覆结”成为武职袭替的一个重要流程;卫经历司、地方上的府及布、按二司等文职官员深度介入武职世袭程序核查之中;应袭舍人比试地点直到天启年间仍在北京进行;对应袭舍人的承袭资格审查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另外,对供状史料的解读,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才有可能得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明清江安杨氏家族,连续七代在科举、仕宦、军事、教育、文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科举方面,杨家出现了十一位举人、两位进士;仕宦方面,杨家产生了数位高品级的显官;军事方面,杨家有两位成员曾任高级武职;教育方面,杨家亦有多位闻名蜀中的教育家;文学方面,杨家涌现了众多文学创作者,其中包括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诗人。以此,江安杨氏家族成为明清时期泸州文化家族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朝的武职官,官位较高,在朝中的班次较前。地方武职官,较之民政官,品秩更高,职权更大。所以武职官政治地位较高。由于政治地位占优,经济地位也占优。但魏晋南朝人们对武职官则是轻视与鄙薄。这不在于武职官的地位,而主要关乎人们的观念。这些观念与士族的文化条件有关,也与这一时期的清浊观念有关,还与个人好尚有关。实际上,士族也离不开军功,武力。  相似文献   

4.
《宋故范府君墓志铭》记载了北宋县官范天祐的生平仕宦和家族关系,但志文存在舛误之处:其曾祖范谏的赠官应为勋官骁骑尉,而非右骁骑将军;祖父范祚应为“监察御史守武功县令”,而非“行武功县令”,曾任武职。墓志讹误背后透露的是复杂的政治景观:宋代知县(县令)的恩荫范围仅及直系子孙,因为雷简夫家族势力强大,范氏墓志铭难以直书其恶;范伟和雷简夫等豪右危害地方,导致治理困难;墓志铭所载冒荫案的审理透露出御史台会干预地方司法、皇权会影响司法审判结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维系着社会正常的运行和绵延,对家族成员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基督宗教传入中国后,各地教民多有基于血缘与婚姻关系而选择入教的行为,充分地显示了家族在中国教民心目中的分量,从而在全国各地都呈现出教民家族化的现象,这在滇东北基督教信徒中也不例外。以昭通近代颇具代表性的李氏家族为例,虽然因资料缺失而存在研究难度,但他们在地方教会中的突出贡献还是得到各方的共同认可,从而构成地方基督教史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个案。  相似文献   

6.
在明代卫所武职袭授过程中,有"武职非军功不得袭授"、"流官不袭"两大基本原则。明代卫所武职的获取,除了军功以外,还有其他非军功的形式,如遇例、纳粟等,这些以非军功形式获取的职级,不能世代承袭。都指挥、都督之类武职,因系流官,例不得袭。此外,武职承袭中,若遇犯堂、犯罪等情形,还须降袭、革袭。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以政治影响力为主导的阶段、重视决策力的推动作用阶段,当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变革与完善的新阶段,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目前要发展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从决策与执行的过程上看,可以从执行前期、执行中期和执行后期三个阶段,对影响执行力的关键要素进行完善和强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宋太宗朝唯一一位以文臣充任枢密使之职的官员,石熙载在北宋初年政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宋史》有其传记,其他史料亦有记载,但内容颇少。《石熙载墓志铭》详细记载了石熙载的个人情况、家族世系、仕宦经历以及文学成就,可补正史之缺。在结合正史记载的基础上,考证志文内容,梳理石熙载家族世系及其迁徙情况,可以填补北宋时期石氏家族研究的空白。此外,在宋太宗崇尚文治、"以文抑武"的背景下,探析石熙载充任枢密使的条件,为北宋初期文臣充任武职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9.
清朝八旗武职养廉银两,作为八旗武官正俸收入的一种补充,照文职养廉例支,其养廉银额是正俸银两的数倍之多.由于八旗武职事务繁简不同,所得养廉银两也有多寡的差异.清朝统治者希望用养廉银两笼络八旗武官,避免八旗官员的腐败,以保证有效地控制旗营.  相似文献   

10.
明清以降,家族在民间广泛发展,对传统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政府权力在地方的缺位,家族日益膨胀,成为民间权威组织。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深地影响着家族中的族人和乡民社会。  相似文献   

11.
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明代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明,在明代卫所与当代屯堡研究之间进行沟通与对话,将屯堡研究的视野从当代社会学、人类学纵深延及明清地方史地领域,是实现屯堡研究向屯堡学建构转变的内在要求。"屯堡"一词能较好指称卫所基层社会实践的普遍性及其影响的延续性,扩大"屯堡"外延的同时也使其内涵更加凝练。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疮痂链霉菌引起的一种危害马铃薯块茎较为严重的土传性病害,在贵州省马铃薯主要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马铃薯的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实验通过研究不同药剂配方对"费乌瑞它"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筛选出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效较好的药剂配方。结果表明,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王铜可湿性粉剂+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王铜可湿性粉剂,上述搭配的药剂相对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及清水对照喷施的效果来比,能够极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率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其商品率,且对马铃薯植株性状(株高、茎粗、叶宽和叶长)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JIA Xiaoru;SHI Mengfan(Anshun Unhersity,Anshun 561000,Guizhou,China)  相似文献   

14.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在呈现历史变迁的本真状态时,塑造了一个被苗族人民奉为精神领袖的王者形象,大多数学者称之为"悲壮的英雄"。人神同体的亚鲁王既有英雄的典型特征,又有凡人的性格特点,他的主导思想是以民为本,即为了族群的生存、繁衍和发展而舍弃个人利益,改变自己的心性,忍辱负重,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王者。  相似文献   

15.
黔中屯堡社区的汪公传说大致可分为捍卫民众安全、评判民众纠纷以及惩戒民众失敬等类别,这些传说产生、扩散、流传至今,主要在于它建构并维系了"汪公"的神圣性。屯堡民众以"汪公"来规训村民行为举止并生成村庄社会关系,也将之弥散于"抬汪公"活动而直接型塑出具有超越性的活动经费筹措和管理制度。"抬汪公"民俗在屯堡社区的实践表明,以民间习俗为基础而生成并维持的村庄"自组织"式的治理秩序,可以与现代科层式治理秩序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6.
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翻转授课"式考核改革是针对传统"一卷式"考试方式不足而进行的有益教改尝试,将"翻转授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显现了一些不足,通过对其审思有助于为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有蜡染、刺绣、织锦、木雕、石刻、剪纸、编织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传统民间工艺的从业者大多是女性,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女性,她们用双手创造的指尖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安顺蜡染来说,女性在民间蜡染工艺领域中不仅扮演着传承人的角色,也在工艺改进和创新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深入考察贵州一些具有历史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现场,获取实地调研的第一手鲜活资料。面对村民改善生活的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力量助推,传统村落营造必是一种不可逃避的趋势,研究透过社区营造的视角,将社区营造理念与方法融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中,紧紧围绕人、文、地、产、景五个面向,对贵州传统村落进行优势发掘和问题研析,发现问题,梳理问题,使传统村落的社区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9.
长期无文字民族的文化传承必须通过媒介来实现,如通过服饰图案、建筑样式、口头文学故事、歌曲演唱等。其中,音乐特别是歌曲这种媒介是其实现本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大花苗古歌的音乐以"自然律"为律制基础,以四声羽调式为族群核心音调。其唱腔高亢苍凉、旋律起伏曲折,歌词以诗歌形式为主,内容包络万象,集中体现了大花苗人的审美情趣、生活习俗、民族信仰和价值取向等,是其族群千年恒守的精神家园。大花苗古歌具有"族群音乐记忆"属性,也正是通过这一属性,使得这个长期无文字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得以较为系统地传承。  相似文献   

20.
当前,CALL教学模式已进入了贵州各地方高校的英语课堂,但由于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对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三个主要教学元素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具体应用CAL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与挑战。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CALL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和计算机的角色,这是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活动顺利和成功开展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CALL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正确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和作用,恰当和合理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媒介,更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