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包括大学毕业生自身认识不到位、学校就业教育不足、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存有偏见等。为解决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端正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应改革教学内容,尝试校企业合作,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用人单位应努力创造公平公开的就业环境,合理签订劳动合同;社会相关部门应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信息。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难"已然成为了当前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一方面是大量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苦于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并存的困境。自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渐趋紧,今年的大学生就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饱受了"就业难"所带来的冲击,而且这一就业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其实,在高校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就业难"作为一个阶段性特征,并非中国的特有现象,也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曾经经历或仍然面临的一个难题。据国际劳工组织2013年5月发布的《2013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显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不少学者指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就业鸿沟"日益扩大的真正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严重不足。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重点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展开阐述,探索医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此对应的是农村发展中各类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异常明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自主就业创业,既成为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之一,又成为优化农村人才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大学生"漂族"和"啃老族"问题、大学生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与贬值以及农村的人才饥荒等问题突出;因此,必须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引导的路径:加强择业指导,着力改变大学生自主就业观、落实政策优势,加大毕业生农村创业的扶持、完善激励机制,做好农村基层人员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实质是人职不匹配造成的矛盾。积极搞好学校就业指导体制建设,关注学生需求,发挥网络优势,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政府的监管责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6.
人职匹配理念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实质是人职不匹配造成的矛盾。积极搞好学校就业指导体制建设,关注学生需求,发挥网络优势,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政府的监管责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我国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帮助毕业生就业.2013年11月18日,河南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联合省教育厅、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以促进本省高校毕业生生就业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多渠道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率.本文拟结合自我国高校毕业生主择业阶段的就业政策,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更具实践和创新意义的新想法.  相似文献   

8.
<正>又是一年就业季。这个夏天,人数创历史新高的近800万大学毕业生,再度让"就业难"成为中国社会的热话题。一边是大学生"怀才不遇",找不到工作;另一边则是一些企业"求贤若渴"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并存,凸显着谋求经济转型的中国正经历结构性的就业矛盾。一边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后抱怨"学非所用"的尴尬,另一边则是一些大高校不顾自身定位和市场需求盲目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大学如何对接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大学生,拷问  相似文献   

9.
一、就业能力缺乏: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当前,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和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大学教育不断摆脱“精英教育”的光环,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就业市场在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同时,所形成的就业资源闲置更是惊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局面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新常态"."史上最难就业季"之最不断被刷新,就业问题已经"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面对空前的就业压力,各高校也纷纷想方设法积极应对,很多高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加大创业教育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本文重点研究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如何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期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1.
每一年都有成千上百万的毕业生,国内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面对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其他高校的学生,还有海外留学归来的"海龟族",加上企业面向校园的招聘职位有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峻,整个就业环境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学生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前程也越发迷茫,于是学校里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服务工作便显得格外重要。而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对毕业生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未来的日子里,社会将会更加地渴望创新型的人才,只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加速推动我国的发展。另外一方面,随着高校不断地扩大招生数目,每年都向社会涌入大量的毕业生,造成了很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形成就业难的现象。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能解决自己就业问题,还能为他人提供就业的岗位。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各高校纷纷建立了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就业关系着个人的未来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团结。但是,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事实,因此,高校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用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存在既有经济、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造成的客观原因,也有毕业生择业观与现实脱节的主观原因。政府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在进行政策调控、高校就业指导机制建设的同时,还应在企业与人才交流、人才供需信息发布、大学生创业及就业保障方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李琳 《考试周刊》2012,(10):138-138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膨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更是给大学生就业创业雪上加霜。如何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培养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是高等院校所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问题。通过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就业创业理论辅导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构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本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与前三年相比就业满意率提高近10%,低年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理智,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7.
打造大学生创业能力应对毕业生就业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提升在校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进行创业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本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加强创业教育,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品质,把大学生培养成具备创业品质、坚持主动创业与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江琛 《教书育人》2012,(36):14-15
随着高校规模越来越大,"上大学难"正在转变为"就业难",在世界经济形势广泛低迷的今天,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而从2010年起,90后逐步进入了高校毕业生的大军,就业和创业成为摆在他们面前首个重要的社会选择。调查显示,在目前90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中,受长辈教导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挤入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外企队伍仍是职业规划的前三大热门。自主创业往往只是"一时冲动"的想法,只有少数有自己见解和抱负的学生坚守创业的理念。很多在大学城里冲劲十足、创意无限的"学生老板",反而一谈到就业方向就畏首畏尾了,这些本已有社会经验的"学生老板"往往最终会选择相比创业更加轻松、务实的公务员和白领职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整体低.不到毕业总数的1%,而最后能够坚持下去的大学生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因为离市场太远,根本无法存活。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成  相似文献   

19.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科技进步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政府要加快经济转型和提供宏观的就业环境、开发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共就业服务性岗位,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鼓励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却宁可找不到工作也要“死守”大城市。基层单位对于人才的渴求与大学生“死守”大城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